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怡红院刚从普通戏园改头换面时,时念便敢大刀阔斧革新。
那时他还赞这女子有胆识、敢说真话。
可如今,这份胆识竟长成了让他忌惮的势力。
像一棵悄然扎根的树,根系已蔓延到南齐的每一寸土地。
想制衡,却无计可施。
这才是最让南齐帝焦虑的地方。
他翻出之前唐明弹劾怡红院的奏折,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时念借蓝星文化拉拢人心,恐成隐患”。
可奏折后面跟着的,却是二十多个州府百姓联名的“保怡红疏”,密密麻麻的签名盖满了纸页。
连盛京书院的何山长都签了字,还附言“怡红院推广民生理念,是南齐文脉之幸”。
“连福,你说……”
南齐帝忽然开口,目光飘向窗外漆黑的宫墙,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
“若是让她管民生事务,会不会……”
话没说完,就被殿外传来的急促脚步声打断。
锦衣卫校尉捧着个牛皮信封快步进来,单膝跪地:
“陛下,北徐信使求见,事关五年一度的文盛之会!”
“文盛之会?”
南齐帝愣了愣,这才想起五年之期已至。
这文盛之会是北徐、南齐、西疆及周边小国共同举办的文化交流会,每五年举办一次。
不出意外,这次的信便是文盛之会举办国的举办权争夺。
选上的国家不仅能赢得“文脉正统”的名声,还能借交流会拉拢周边势力、巩固地位。
于南齐而言,这场较量绝不能输。
他忙让校尉传北徐信使进殿。
信使递上信函时语气恭敬,却难掩几分傲气。
“陛下,我国君主提议,一月后派使臣进京,与南齐共商文盛之会举办地事宜。”
“我国已备好《北徐文钞》作为文化信物,还请南齐也备好代表性文化信物,届时在各国使臣面前展示,由众人投票选出举办地。”
南齐帝展开信函,目光落在“文化信物”四个字上,眉头瞬间皱紧。
虽说是信物,但其实就是各国的文化象征。
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地标性建筑。
这些年南齐文脉虽盛,却多是承袭旧典、缺乏新意;
而北徐近年编撰的《北徐文钞》,收录了大量反映民间生活的新赋与诗歌,在周边小国颇受欢迎,早已先声夺人。
若是拿不出像样的“信物”,文盛之会的举办地怕是要落到北徐手里,南齐的颜面也将受损。
“朕知道了。”
南齐帝收起信函,对着信使沉声道:
“一月后,朕会派专人接待贵使,定不耽误商议事宜。”
待信使离开,暖阁内又恢复了寂静。
连福看着南齐帝紧绷的侧脸,小心翼翼地劝道:
“陛下,文盛之会关系南齐颜面,乃是当前要紧之事,怡红院的事……要不先放放,等会后再从长计议?”
南齐帝沉默半晌,终是点了点头。
文盛之会容不得差错,至于怡红院。
他拿起案上的密信,指尖在“蓝星文化”那几个字上顿了顿,一个模糊的念头忽然冒了出来。
若是让时念牵头准备“文化信物”呢?
她既懂蓝星文化的精髓,又深得百姓认可,若能将蓝星“民为本”的理念融入南齐传统文化。
既能在文盛之会上展现新意、打动各国使臣。
又能把她的注意力从“民生事务”转移到“文化展示”上,削弱她在民间的进一步渗透,可谓一举两得。
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妥。
时念若是借文盛之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蓝星文化的影响力,岂不是更难制衡?
他捏着密信,陷入了新的纠结。
“连福,传乔章林进宫。”南齐帝忽然开口。
乔章林是时念一手扶持起来的寒门官员,既懂蓝星文化,又熟悉朝堂规矩。
或许能从他口中探探时念的心思,也能听听他对“蓝星文化作信物”的看法。
半个时辰后,乔章林穿着翰林院官服走进御书房阁。
见南齐帝案上同时摆着北徐的信函和怡红院的密信,心里便有了几分猜测。
“乔爱卿,”
南齐帝指了指案上的密信,开门见山:“怡红院在各州府的动静,你可知晓?”
乔章林躬身回话,语气坦诚:“臣知晓。”
“时老板推动泉州寒门学费试点、资助青州戏院排演民生戏,皆是为了帮百姓办实事、助寒门有出路,并无半点私心杂念。”
“朕没说她有他心。”
南齐帝摆了摆手,将北徐的信函递过去:
“文盛之会需选举办地,需准备代表性文化信物,你觉得……”
“蓝星文化能否作为南齐的信物之一?”
乔章林接过信函,快速浏览后眼睛一亮,语气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
“陛下英明!蓝星文化中的理念,恰能体现南齐近年重民生、兴寒门的国策,比单纯展示旧典更有新意,也更能打动各国使臣。”
毕竟民生福祉,是各国共同的追求。
“时老板若能牵头筹备,定能将蓝星文化与南齐传统结合得恰到好处,让各国使臣眼前一亮!”
南齐帝看着乔章林真切的眼神,心里的念头渐渐清晰。
他沉吟片刻:
“既然如此,那你去跟时念说,让她负责筹备文盛之会的文化展示事宜,所需银钱、人手,可直接向户部申请,无需掣肘。”
乔章林躬身领旨,心里满是欢喜。
这不仅是对蓝星文化的认可,更是对时念、对无数寒门学子的认可。
意味着“知识平权”的理念,终于能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
待乔章林离开,南齐帝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宫灯,指尖轻轻敲着案上的密信。
制衡也好,利用也罢,眼下先借文盛之会稳住局面、赢得颜面才是首要之事。
至于怡红院的后续。
他不信,一个商户出身的女子,能永远猜透帝王的心思,能永远掌控民心的走向。
御书房的烛火渐渐明亮,映得案上的密信和北徐信函都泛着暖光。
南齐帝拿起朱笔,欲下圣旨。
笔尖落下时,他的心里忽然生出几分期待。
或许,这个总能带来惊喜的女子,真能给南齐带来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此时的怡红院,时念正和张珂源在账房核对账目。
“念姐!天大的好消息!”
乔章林兴冲冲地从外面跑进来,手里举着皇帝的圣旨。
“陛下让你牵头筹备文盛之会的文化展示!”
“蓝星文化能代表南齐,在各国使臣面前亮相了!”
时念手里的账册差点滑落,她猛地抬头看向乔章林,眼里满是惊讶。
南齐帝近来对怡红院颇为忌惮,甚至暗中派人调查,如今却突然委以重任。
这场文盛之会……
若成,怡红院将名垂千古,蓝星文化也能真正扎根南齐;
若败,不仅会丢了南齐的颜面,怡红院也可能被冠上“办事不力”的罪名,多年心血将付诸东流。
窗外的桂香飘进账房,时念攥紧手里的账目,心里快速权衡。
片刻后,她眼底的惊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
不管皇帝是出于制衡还是利用,这都是蓝星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
她必须接住,而且要做好。
“念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张珂源也凑过来,语气里的兴奋怎么也压制不住:
“咱们的书坊、戏院,终于能代表南齐,让各国都知道蓝星文化的好!”
时念点头,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南齐州府地图。
二十八州府的标记都用红笔圈出,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地图上。
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怡红院留下的民生痕迹。
夜色渐浓,怡红院的灯笼一盏盏亮起。
时念坐在书房里,翻开《蓝星故事集》,正好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页。
她拿起笔,在书页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文盛之会,以文化为桥,以民心为基;不负南齐,不负百姓……】
【不负一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