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283章 心结渐解雪落梁,烟火满院盼新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念望着他的背影彻底消失在巷口拐角,掌心还攥着那杯尚有余温的姜茶。

    暖意顺着指缝漫到手腕,却没驱散心头那点刚落下的轻愁。

    炭盆里的火星早没了先前的明灭,只剩几点暗红在灰堆里若隐若现;

    檐角的晨霜被渐升的阳光浸得发软,顺着青石板的纹路往下淌,留下一串细碎的湿痕,像极了那些绕在舌尖的心事。

    不知为何,她的身体突然觉得有片刻的轻松,像是有什么枷锁从身体上解下。

    或许从一开始,原主就没有执着报仇,也没有要为父母翻案。

    她只想好好的活着,因为经历过,所以会害怕、畏惧。

    这也不过是人之常情。

    如今,原主心底的疑虑彻底解开——

    生父是守着初心、不阿权贵的刚正小吏,生母是被卷入风波、无辜受累的弱女子。

    “念姐,吴婶让我来问你,今儿午膳想吃甜粥还是咸粥?”

    浅醉的声音从回廊尽头飘来。

    时念抬起头,指尖揉了揉眉心,把手里的姜茶放下,嘴角牵起一抹浅笑。

    “甜粥吧。”

    浅醉走近,目光不经意扫过桌角那只紫檀木盒。

    她眼里闪过一丝好奇,却半句追问也没提。

    怡红院的人都知道,时念心里藏着的事,若是她不想说,再怎么追问也没用;

    若是她想说,自然会慢慢道来。

    时念取出银锁,轻轻按在胸口,对着空气轻声道:

    “放心吧,我会好好活下去,也会帮你们守住这份本该属于你们的基业。”

    阳光渐渐爬高,透过回廊的雕花窗棂,落在紫檀木盒上,把银锁照得格外亮。

    像一颗藏在时光里的星,兜兜转转许多年,终于找到了归处。

    盛京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

    天还没亮透,窗外就传来“沙沙”的声响。

    细碎的雪粒子裹着寒气砸在怡红院的窗纸上,像春蚕啃食桑叶,一点点把沉睡的春螺巷从暖被窝里轻轻唤醒。

    时念裹着厚绒披风推开窗时,檐角挂着的诗签已覆了层薄白。

    青石板路被雪盖得浅浅一层,走上去咯吱响,像铺了层绵密的糖霜。

    “念姐,该走了!张师傅派人来说,今日辰时准着落房梁,晚了就赶不上吉时了!”

    阿福的声音从院外传来,他拎着个铜制暖炉,炉身温热。

    是吴婶刚在灶上温好的,特意让他带来给时念暖手。

    时念应了声,把暖炉揣进披风兜里,指尖碰着炉身的温度,心里也暖了几分。

    她跟着阿福往城西走,雪越下越密,却没让人觉得冷。

    城西的方向,隐约传来工匠们的吆喝声,混着斧头敲木头的脆响,像一团暖融融的火,勾着人的脚步往那边去。

    还没到废墟改造的新场地,就见漫天飞雪中,一群工匠正围着主楼忙碌。

    木架上挂着的红绸被雪风卷得猎猎响,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最顶端的房梁已被粗绳索牢牢固定好。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站在一旁,手里捧着罗盘,眯着眼盯着房梁的方向。

    “左偏半寸,再往左挪点。”

    “绳子再提些,稳着点……”

    即使脸上落了雪也顾不上拍,只盯着房梁不放。

    “时老板来了!”

    张师傅眼尖,隔着漫天雪雾就瞧见了时念的身影,连忙挥手喊了一声。

    “时老板再等片刻,吉时一到,咱们就落梁!”

    时念点点头,踩着雪往主楼里走。

    雪粒子从木架的缝隙里漏进来,落在刚铺好的木地板上,留下点点湿痕,却丝毫挡不住眼前的开阔。

    这比她当初画图纸时设想的,还要好上几分。

    主楼共分四层,一层是能容下千人的戏台观看区。

    木质座椅的雏形已搭好,呈扇形铺开,每个位置都特意调了角度,保证后排观众也能看清戏台中央的表演。

    二层是诗词曲区。

    沿墙的木架上预留了放诗签、乐谱的格子,格子能拆能装。

    靠窗的位置还设了小方桌,铺着素色桌布,能供人坐下来抄写喜欢的诗词。

    三层是书籍区,书架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打磨得光滑无刺。

    最显眼的位置特意留了出来,是给《蓝星故事集》增补本准备的,旁边还刻着“开卷有益”四个小字,是时念亲手写的。

    至于第四层,则是特地留下的雅间。

    一开始时念想完全取缔雅间,觉得不该分什么高低贵贱。

    可一想到那些爱听戏、又讲究清静的王公贵族,若是没了雅间,恐怕不会来捧场。

    所以也只能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想着以后再慢慢改。

    “这观看区的坡度,是按您上次说的改的,后排比前排高两尺,保证没人挡着视线,就算是矮个子的姑娘,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张师傅跟在后面进来,指着座椅的排布解释,手里还拿着卷图纸。

    “诗词区的木架都是活扣,以后想加新的诗集、乐谱,直接添格子就行,不用拆了重弄;”

    “书籍区的窗户特意朝南开,冬天能晒着太阳,书不容易受潮,夏天通风也好,不会闷坏了书。”

    时念伸手摸了摸座椅的木纹。

    她想起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比人高、到处是断墙残垣的废墟,如今却立起了这样规整大气的主楼,心里泛起些恍惚。

    从熬夜画图纸,到找靠谱的工匠、每天守在工地上盯进度。

    那些熬到后半夜、就着油灯算账本的日子;

    那些为了木料价格跟商贩磨破嘴皮、讨价还价的时刻;

    那些担心工期赶不上、辗转难眠的夜晚,此刻都化作了眼前的实景。

    “这银子真是没白花!”

    阿福在一旁感慨,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戏台。

    “你看这戏台,比咱们现在的院子大十倍都不止!”

    “以后演《西游记》,定能把大闹天宫的排场做足,到时候孙悟空一登台,肯定威风!”

    时念被他逗笑,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震天的吆喝。

    “吉时到——落梁喽!”

    两人连忙往外走,只见工匠们挽着袖子,合力拉动粗绳。

    房梁缓缓下降,红绸在雪雾里晃着。

    围观的伙计们都忘了冷,举着暖炉欢呼。

    张师傅帽檐上的雪簌簌往下掉,他却笑得眼睛都眯了。

    “主楼的框架这就算完活了!”

    “剩下的就是铺地砖、装门窗、刷漆,咱们加把劲,腊月初肯定能完工,保准不耽误新年开业!”

    这话让众人更兴奋了。

    时念原本还担心赶不上新年开业。

    没想到工匠们念着“早点让姑娘小伙们用上新场地”,主动提出加班赶工。

    她怕他们冻着累着,还特意多加了两成工钱,可工匠们却说“能帮时老板把场子建好,比多拿银子还高兴”。

    只是银子花得像流水,张珂源前几日对账时还皱着眉念叨“木料、工匠费比预算超了三成”。

    可此刻看着眼前稳稳立着的主楼,再没提银子的事。

    他说:“这银子花得值,太值了!”

    “走!念姐,咱们去瞧瞧后院的院子!”

    后院的几间院子早已初见雏形,比前院更显精致。

    最东边是办公室,窗明几净,连案几的位置都按每个人的习惯预留好了。

    时念的书桌靠窗,抬头就能看见前面的戏台。

    张珂源的账房靠里,定制了一个大书柜;

    浅醉的书桌摆在中间,旁边留了空地,方便她放乐谱和琵琶。

    中间是后厨,比春螺巷的老灶房大了三倍还多。

    青砖的地面亮得能照见人影,连灶台都砌了三个,一个用来蒸馒头,一个用来熬汤,一个用来炒菜。

    吴婶一进去就奔着新灶台去,手在光滑的灶面上摸来摸去,笑得眼角皱成了褶子。

    “这灶台够大!以后蒸馒头、熬汤、炒菜能一起弄,再也不用挤得转不开身,也不用怕这边的菜没炒好,那边的粥就熬糊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