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 第47章 此子,究竟还能给咱带来多少惊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刻,朱元璋内心波涛汹涌,脸上却不动声色,甚至露出一丝为难。

    “三弟啊,你的难处,咱明白。”

    “只是这左丞相之位,关系重大,一时之间,让咱去找个合适的人选接替你,也不容易啊……”

    他故作沉思状,试探着问徐达:“三弟,你自己觉得…朝中谁可堪此重任啊?”

    徐达闻言,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大哥您就别为难臣了!”

    “臣一介武夫,哪懂这些?”

    “朝中谁能干,谁不能干,还得陛下您圣心独断才是。”

    他对此显然是避之不及。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答案。

    他心中已然定计。

    但面上却叹了口气,拍了拍徐达的肩膀,用一种退让和体谅的语气道:

    “罢了罢了,既然你实在不愿待在那位置上了,咱也不强求你。”

    “这样,你先暂时还兼着这左丞相,等咱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一定立刻把你换下来,让你轻松轻松,这样总行了吧?”

    徐达见朱元璋松口,虽然还要暂时兼着,但总算有了盼头!

    脸上顿时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连忙拱手:“谢陛下体谅!臣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

    解决了官职的事。

    徐达心情放松不少,又喝了几杯,顺势提及了军权的事。

    “大哥,关于军中之事……”

    “臣也觉得,有些老部下是该动一动了。”

    “不过,燕王殿下如今还年轻,骤然接手太多恐难以服众。”

    “臣想着,不如等将来迁都北平之事定下,臣的封地想必也会有所变动,届时再逐步交接,更为稳妥,大哥您看?”

    朱元璋闻言,心中更是满意。

    徐达主动提出交权,而且考虑得如此周到,既顾全了大局,又给了朱棣成长的时间,还与他迁都的战略相契合。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识大体、知进退!

    “好!就依三弟所言!”

    “来,喝酒!”朱元璋心情大悦,再次举杯。

    两人一直畅饮到深夜,说了许多当年并肩作战的往事,气氛融洽。

    直至徐达告辞离去。

    朱元璋脸上的醉意才缓缓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冷静和灼热的目光。

    杨宪……

    左丞……

    他反复咀嚼着这个念头,越想越觉得此计大妙!

    “不过……”

    他喃喃自语,“现在还不是赏的时候。”

    “得等他再立点功劳,等他和淮西那帮人矛盾再激化些……”

    “咱才好顺理成章地给他加这把火!”

    他已经开始期待,杨宪得知自己能坐上左丞之位时,那副疯狂而贪婪的嘴脸了。

    这把刀,一定会变得更加锋利,更加嗜血!

    恰逢此时。

    毛骧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手中捧着两份奏折,躬身呈上。

    “陛下,永昌侯蓝玉、开国公常茂等人,联名递上两份折子。”

    朱元璋接过折子,先翻开第一份。

    上面写的是淮西诸将“体察圣意”、“主动为陛下分忧”。

    呈请移交部分军务职权于兵部及五军都督府统一调度。

    并附上了一部分兵员名册和粮草调度权。

    朱元璋快速扫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讽。

    名单上的职权,大多是一些边边角角,或是本就由兵部协理的事务。

    真正的核心军权,比如精锐部队的直接指挥权,重要关隘的防务,以及大批军械物资的调配权,几乎纹丝未动。

    “哼,避重就轻,跟咱耍心眼!”

    他冷哼一声,随手将这份折子扔到御案一角,懒得再看第二眼。

    他又翻开第二份折子。

    这份则是蓝玉等人以“感念太子殿下仁德,不忍见殿下因直言而受困”为由。

    恳请陛下念在太子年幼且出于公心的份上。

    解除对太子的禁足。

    看到这份为朱标求情的折子,朱元璋脸上的冷意稍缓,甚至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看来。

    散出去的消息起作用了。

    这帮杀才果然对咱的标儿感恩戴德。

    但他并未立刻做出任何批复。

    而是将两份折子叠在一起。

    随手放在了那堆“已阅待处理”的奏章最上面,便不再理会。

    不回应,便是最好的回应。

    对第一份折子不回应,是明确告诉淮西勋贵:

    你们交出来的这点东西,咱不满意!

    远远不够!

    别想糊弄过去!

    对第二份折子不回应,则是另一种默许和信号:

    你们为太子求情的心意,咱知道了。

    但什么时候放人,怎么放,咱自有主张!

    这份人情,咱记下了,但你们也别想借此讨价还价。

    这种帝王心术,无需言语,自有其重。

    处理完折子,朱元璋抬眼看向毛骧:“杨宪那边,查得如何了?”

    毛骧立刻回道:“回陛下,正如陛下所料。”

    “杨参政回去后,便暗中调动其所能动用的一切人手,甚至包括一些…非官面的力量,正在全力搜罗永昌侯、开国公等诸位侯爷都督的各类罪证。”

    “尤其是涉及军务、田产、以及往日一些陈年旧案方面,动作十分频繁急切。”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满意,果然如此!

    这把刀,确实够急,够狠!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寒光,对毛骧吩咐道:

    “嗯…既然如此,那咱就再帮他一把。”

    “二虎,你安排一下,让咱们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用绝不会让他联想到你们锦衣卫的方式,隐晦地给他透点风,或者无意中让他找到一些…”

    “嗯…比较扎实的证据。”

    “明白吗?”

    毛骧心头一凛,立刻躬身:“臣明白!”

    “定会做得天衣无缝,绝不会让人察觉是陛下之意。”

    他深知,陛下这是要暗中给杨宪递刀子,让杨宪冲得更猛,咬得更狠!

    “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

    毛骧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殿内再次只剩下朱元璋一人。

    他并未立刻去处理其他政务。

    而是再次从案几下拿出那本叶凡所著的《格物·军械篇》,就着灯火,饶有兴致地继续翻阅起来。

    越看,他越是心惊,也越是兴奋。

    这本书里所蕴含的智慧。

    远远超乎他最初的想象!

    除了那些惊世骇俗的军械设计,后面竟然还有大量关于经济、民生的内容!

    他很快翻到了关于“国债”的详细论述篇章。

    这里面的内容,比叶凡在狱中口述给朱标的还要详尽,系统得多!

    从国债发行的目的,种类(短期、长期),利率设定原则。

    到如何建立信誉、如何兑付、如何防止伪造……

    甚至还包括了如何利用国债调节市场,平抑物价等更深层的运用!

    尤其是关于防伪的篇幅,让朱元璋看得目不转睛!

    上面详细描述了多种防伪技术:

    特殊纸张的制造,复杂水印的刻印,专用油墨的配方,以及一套极其繁复的所谓叫编码的东西,核对系统……

    每一种方法都构思巧妙,极难模仿!

    “好!好啊!”

    朱元璋忍不住拍案叫绝,“有此等防伪之术,何愁宵小仿造?”

    “这国债,咱是发定了!”

    他如饥似渴地沉浸在这本奇书之中!

    仿佛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强大富庶的盛世蓝图,正在书页间缓缓展开!

    而这一切,都源于诏狱中那个神秘的年轻人。

    “叶凡……”

    朱元璋合上书册,目光再次投向诏狱的方向。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无比复杂的光芒——

    有赏识,有利用,有忌惮,更有一种绝不放手掌控的决心。

    此子,究竟还能给他带来多少惊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