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院中晾衣绳下,一个男孩正用力拧着湿衣服。听见院门响,他忙将衣服丢回盆里,撩开绳上挂着的衣物,从缝隙向外张望。看清门口挎着包袱的两人竟是离家两年的姐姐,他顿时喜出望外,放声大喊:“祖母!娘!姐姐们回来啦!”边喊边猫腰从晾衣绳下钻出来,激动地冲上前:“大姐!二姐!”喊完,眼圈也红了,忙把手在衣襟上胡乱擦干,接过明燕手里的包袱。
明燕牵着小弟的手,目光扫过他短了一大截的袖管和满身的补丁——那布料洗得发白变薄,一看便是大弟的旧衣改的。
明双娘闻声从屋里出来,乍见两个女儿,惊得张大了嘴,随即眼圈一红,泪珠滚落,几步上前紧紧搂住了姐妹俩。
“东儿!快去把你爹和你大哥叫回来!”
小弟拔腿就往院外跑。明双娘又急忙喊道:“等等!”她满怀期待地望向女儿:“你,你们……能在家吃顿饭吧?”
明双姐妹一左一右挽住娘的胳膊,高兴道:“我们明儿才走,今晚就歇家里。”
明双娘这才放心,忙从怀里摸出五十文钱塞给儿子:“东儿,去叫你爹和大哥,就说姐姐们回来了!顺道买两斤肉回来!”
明燕本想和娘说“她和姐姐见天都能吃到肉的”。明双眼神止住了妹妹——没看二弟和娘都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买肉补补也好。
屋门帘掀开,一位穿着空荡蓝布衫、鬓发花白的老妇人扶着门框,颤声问道:“是……是双儿和燕儿回来了?”
姐妹俩连忙上前搀扶:“祖母,是我们,我们回来看您了!”
祖母老泪纵横,细细端详着两个出落得清秀水灵、脸颊丰润的孙女,不住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双儿娘,快去喊她们爹和明风啊?”
明双娘笑着应道:“喊了,娘,都喊了!”
明双高兴地打开包袱,取出两封点心,拆开一封,给祖母和娘各递上一大块桂花糕:“祖母,娘,这是我们夫人特意让带回来孝敬您们的,可香甜了,快尝尝!”
明双娘欣慰地看着女儿,摸摸她们的头:“双儿,燕儿,你们陪祖母说说话,娘去做饭。”
祖母忙叮嘱:“双儿娘,给俩孩子蒸碗鸡蛋羹,挖勺猪油添里头,香!”
明双娘连声应着,恨不得把家里最好的都端上桌。
院外很快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姐妹俩红着眼眶奔向门口:“爹!大弟!”
明双爹仔细打量着两个女儿,见她们气色红润,脸颊饱满,手上也无劳作的疤痕,紧绷的脸色才舒展开,露出了笑容。
姐妹俩对视一眼,心往下沉:爹爹和大弟肩上落满灰尘,一家人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补丁摞补丁——家里定是又遭了难处。姐妹俩默契地按下疑问,决定等吃完饭再问。
饭菜上桌,明双娘先舀了一大勺蒸得嫩滑的鸡蛋羹给婆母,剩下的便全舀进了两个女儿碗里;碗底刮下的零星蛋沫,才分给了两个儿子。明双姐妹忙把碗里的蛋羹拨给爹娘:“爹,娘,您们别这样!您看我们都胖了,跟着夫人顿顿吃得好。这蛋羹,大家一起吃才香。”
大弟明风一声不响,默默把碗里的肉片都夹到姐姐们碗里。明双心疼地摸摸大弟的头:“明风,你也吃,你正长身体呢。”
饭后,明双小心翼翼地问:“爹,娘,是不是我们走后……家里又出了什么事?日子怎的过得这般紧巴?”
明双娘抹了把泪,强笑道:“不难!托你们夫人的福,给的钱把你爹的腰伤治好了。那会儿你爹不能下力,就在家编些箩筐换点钱。后来……”她顿了顿,“后来你祖母病了一场,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她接着道,“你爹伤好了,就带着你大弟去粮铺找了个扛包的活计。家里你小弟帮我浆洗些衣裳。这不,一年多也攒下五两多银子了。等你们做够六年能赎身的时候,家里定能攒够钱接你们回来!”
明双姐妹看着才十四岁身板瘦弱、却扛起生活重担的大弟,心如刀绞。明双急道:“爹,娘!大弟还在长身子呢,这么早就出大力,伤了筋骨可怎么好?我们姐妹俩已经攒了二十六两银子了,你们千万别再为我们省!”
明燕难过地补充道:“只是爹,娘,这次回来……只怕要好些年见不着面了。我们老爷被调任去辽东边境做县令了。”
明双爹大惊:“任期未满怎就调任?还是京郊大县调去边境……这不是明摆着贬官吗?”
明双忙宽慰道:“官场上的事我们也不懂。不过皇上总归还是看重我们老爷的。”
明双娘不懂政事,只想到女儿要去那苦寒的辽东,山高水远,将来就算攒够赎身钱,怕也凑不足盘缠回来,悲从中来,捂着脸失声痛哭。
一时间,屋里愁云惨淡,无人言语。
良久,明双爹重重叹了口气,下定决心道:“娘,双儿燕儿这一走,天各一方,骨肉难逢。咱们在这京城租着这小院,一年也要四两银子,日子也实在艰难。不如……我们豁出老脸,去求求明双她们老爷,看能不能带上我们一家子?辽东虽说冷些、挣得少些,但地广人稀,只要肯下力气,总能糊口,一家人也好在一处。”他年轻时走镖,是去过辽东的。
明双祖母愣住了:一把年纪背井离乡,心里不免发怵;可想到儿孙团聚,又觉得有了主心骨。再看孙女主家是官身,待下人也宽厚,去了日子总不会比现在差,对明双爹道:“家里你做主,你去哪,娘都跟着。”
明双爹当即拍板:“双儿娘,你赶紧把家里拾掇好,手上的浆洗活计别再接了。傍晚把晾干的衣服收齐,早点给主家送去。我这就去城里寻闺女的主家老爷,看看有没有机会。”
燕儿赶紧提醒:“爹,您去了城里找门房通报夫人就行。家里的事,夫人能做主,只要夫人应允了,老爷不会反对的。”
明双爹立刻让妻子找出一身最体面、没补丁的干净衣裳,自己提了桶凉水在茅房边囫囵冲洗一番,收拾利索便出门租车,直奔城里女儿的主家而去。
京城周府,小桃看着春月抱进来的那一大捧打蔫的菊花枝丫,目光转向婆母——不用猜,定是她的主意。她笑着搂过女儿:“婉宁啊,你们拾这些花枝回来做什么?”
婉宁一本正经:“娘,您不懂。这菊花枝丫种活了,开出好看的花,一盆能换祖母一院子的菜!枝丫是我拾的,不过我付了钱的。”
小桃眼皮跳了跳。水生娘在一旁尴尬地笑道:“孩子种着玩,种死了也不心疼。”
小桃失笑,搂着女儿耐心教导:“乖乖说得对,这花枝捡回来,种好了真能开出好看的花,自己瞧着高兴,送人也有面子,卖钱也是本事。但首先呢,你得学会怎么种,是不是?”
婉宁用力点头。小桃继续道:“种菊花啊,用枝丫插也行,用有根的苗种也行。可怎样才能种好呢?古时候有个很厉害的人叫氾胜之,就专门写了一本书,教人怎么种好庄稼花草;还有一本叫《齐民要术》的书,也记了好多好多种东西的法子。等你长大了,学会认字,自己就能看懂这些书,不单能种出好看的花,还能种出大的瓜,种出结满穗的好粟子……”
“娘的意思是,书里啥都能教?”婉宁眼睛亮晶晶的。
“书里教的是方法和道理,”小桃笑着解释,“但真想种好,还得自己动手去试、去琢磨才行。”
“那我祖母不认字,不也照样种出一院子好菜嘛!”婉宁歪头反驳。
水生娘听得眉开眼笑,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花:“乖孙女,想吃啥?祖母这就给你做去!”
小桃笑道:“对啊,祖母呢是有经验的人,她把自己的经验亲自教给你,你好好学就能把祖母的经验学了去。那像氾胜之这样的呢,他把他知道的记录下来,可以让千千万万的人跟着学。”
婉宁瞥见祖母脸上笑容微敛,立刻抱住祖母的胳膊:“祖母!等我学会认字,把那氾胜之的法子都学会了,保管旁人的孙女都没您孙女厉害!对了娘,还有一本叫啥书来着?”
“《齐民要术》。”
“行!娘,我明年就跟着您认字!两本书我都学!”婉宁认真道。
水生娘顿时乐开了花:“你要真能早早认完那两本书的字,你想吃啥,祖母都给做!”
这时景宇笑着走进来:“哟,我们婉宁要当小才女啦?”
婉宁认真点头:“要当才女,还要会种菜、种花、种粟子!”
水生娘得意地夸道:“真不知道这孩子随了谁?她爹小时候可没这么灵光。”
恰巧水生进屋,闻言笑道:“娘啊,孩子可不能这么惯着夸,得叫她脚踏实地才行。”
婉宁立刻从母亲腿上滑下来,拉住祖母的手摇晃:“祖母,您都要我当才女了,快把您的钱拿出来,我让长平叔这就给我买那两本书去!”
水生娘面色一僵,讪讪道:“现在买……太早了,买了你也不识得上面的字呀。”
“祖母您舍不得就算了。爹爹!”婉宁转向水生,小嘴一扁,“您给我买!等我种出花卖了钱,给您买好吃的孝敬您!”
水生娘撇撇嘴,点着孙女的额头:“叫你一天天吃饭,你尽吃些心眼子!肚子里装的怕全是心眼子了!成天就知道抠你祖母钱!”话虽如此,她还是肉疼地摸出几块碎银子,“长平啊,多跑几家书铺,挑便宜些的买啊!”
长平接过银子,忍俊不禁。
水生娘挥挥手:“快去快去,省得这小祖宗缠磨我!”
水生笑着提醒:“娘,您这点银子,怕是不够。”
水生娘惊得差点跳起来:“五两银子还不够?”
“好一些的刻本,怕是要五六两银子一本。”
婉宁立刻低下头,小肩膀耷拉着,声音带着委屈:“祖母不疼我……您明明还有银子,就是舍不得给我买好的……”
水生娘戳着孙女头:“银钱不攒着,两下花光了,遇到要用银钱的时候怎么办?”边说边走,“等着,我再去拿。”
小桃笑道:“娘,我这里有呢。”示意春月取钱。
水生娘却赌气道:“小桃你的收着!这书我来买!婉宁,书买了,明年你要是不好好跟你娘认字,这书就收起来,留给你弟弟使!”
婉宁立刻道:“我一定好好认字!书学会了也给弟弟使,我是好姐姐!”
水生娘嘀咕着“果真吃的是心眼子”,边说边带着长平去自己屋里拿钱了。
水生看着女儿,又好气又好笑,轻轻刮了下她的小鼻子:“以后可不许这样跟祖母说话,知道不?”
婉宁凑到爹爹耳边悄声道:“爹爹,您今年多孝敬点您娘不就行了?”
水生听得眼角直抽,脸色复杂:他闺女除了心眼子比他老娘多,说话简直随了自己老娘!转头心事重重地对小桃道:“小桃,你以后经常带着婉宁多读读书,认认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