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厂区面积不小,但布局显得有些凌乱。
许多厂房明显是不同年代、不同风格拼凑起来的。
红砖砌成的旧式高大厂房,墙皮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深色的砖体。
还有夹杂着一些覆盖着简易石棉瓦顶的工棚,用作临时仓库或车间以及一些是日伪时期留下的低矮、敦实的混凝土建筑,墙上还残留着模糊的标语字迹和被铲除的旧标志痕迹。
不少厂房的窗户玻璃残缺不全,用木板、油毡甚至旧报纸勉强糊住,抵御着二月底刺骨的寒风。
现在626厂的情况就和这些老旧的厂房一般。
“原来的626厂在被他们掠夺了一番后,基本上成为了一个空壳,也就只有一些实在没办法搬走或者看不上的机器留着。
厂里面大部分的机器要么是我们自己组织人手修理的,要么是从华北以及其他地区运过来的。”
在厂长赵庆华的介绍下,秦风也来到了其中一个车间。
车间面积很大,但却显得有些空旷。
整个厂房机器只有十几部,工人数十。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厂房,身为国内唯一可以生产轻武器的兵工厂,规模还是尚可的。
秦风来到其中一台车床面前。
这是一台遍布着斑驳岁月的机床了。
“这台机床我没记错的话,是倭国30年代生产的车床吧?精度不足0.5毫米。”
赵庆华苦笑一下,点头道:“秦局看的真准,这的确是一台30年代的车床,差不多有20个年头了。
现在这也是我们626厂普遍存在的情况。”
接下来两天,秦风好好的了解了一下626厂的具体情况。
形势对于他来说非常严峻。
以现在这个情况,想要生产AK步枪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主要就是机床精度太差,想要生产AK步枪只能依靠手搓了。
只有把样枪生产出来,引起局里的重视,才会加大对626厂的投入。
到时候他就可以集全国之力改善626厂的情况。
所以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AK步枪给手搓出来。
随即秦风就向赵厂长要来了一批工人,数量大约三十多人。
他们全都是拥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人,协助自己制造AK样枪。
不过秦风并没有告诉他们要干什么项目,就包括了厂长赵庆华。
毕竟这个项目并没有经过局党委同意,上报的话需要的手续非常麻烦,所以他就打算先斩后奏。
“想要找出庆华厂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实践,接下来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明白了吗?”
这话是对赵厂长说的,也是对这些工人说的。
赵厂长率先表态:“这是兵工局的秦副局长,他的话就是命令,听清楚了没有?”
“兵工局的副局长?”
当工人们得知这居然是兵工局的领导时一片哗然。
主要是秦风实在是太年轻了。
如果这话不是从赵厂长口中说出来的话,他们是打死都不敢相信。
而赵厂长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配合这个从美帝留学归来的秦副局长,解决庆华厂的问题。
这可是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对他们也没有看不起。
再加上在局党委会上还帮他们庆华厂说了话,他赵庆华对这个新来的副局长还是很有好感的。
“我看厂里是有冶炼炉的,我这里有一份特种合金钢的工艺图纸,你们谁是负责冶炼的?看看能不能搞得出来。”
庆华厂采用的是垂直生产模式,厂里面也是配备了冶炼炉的,后来变成了分工合作的模式,由钢铁厂统一提供所需钢材。
一名年纪大约五十出头的老师傅举起了手,然后走了过来。
在接过秦风手中的材料冶炼配方以及工艺的时候,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呼吸也格外沉重了起来。
“这枪钢——”
“枪钢?这枪钢怎么了?”
听到居然是枪钢的配方,赵厂长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急忙问道。
“按照这图纸上的,这枪钢抗拉强度超过630兆帕,屈服强度375兆帕,用来制造莫辛纳甘步枪绰绰有余。
我们厂里的设备虽然老了一点,但冶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里赵厂长看向秦风的眼睛瞪得溜圆。
他们的步枪造不出来,不就是因为枪钢的强度不足了。
没想到这位秦副局只是略微出手就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
“秦局——太感谢你了,你可是我们庆华厂的救命恩人啊。”
赵厂长很是激动的握住了秦风的手不断摇晃了起来。
秦风脸上露出勉强的笑容道:“还是先把钢材练出来吧。”
“对对对,先把钢材练出来,赶紧给我动起来。”
有了详细的配方,就等于直接把饭喂到嘴边。
龙国的确工业基础薄弱,但不至于一炉枪钢都练不出来。
一天不到的时间,一炉50BA枪钢就崭新出炉。
这也是苏熊用来生产AK47突击步枪的特种合金钢,除此之外这种钢材也广泛用于机床主轴等承受动载荷的机械零件。
这个合金钢的出现,也弥补了龙国缺乏高强度钢材的空白,至少以后不用再去进口这种钢材了。
钢材练出来了,接下来开始部件的制造,而核心就是枪管,其次是机匣、枪机等部件。
深孔钻床是制造枪管的第一步,厂里面用的是一台40年代初的日式机床,这玩意也是用来加工三八大盖步枪枪管的机床。
很快一根415毫米长度的枪管粗胚就被加工了出来。
接下来就需要加工膛线以及镀铬。
不过现在庆华厂并没有镀铬槽这种设备,所以只能省略这个步骤,这也必然导致枪管寿命大幅度下降。
但如果只是用来生产样枪的话,问题就不大了。
津田驹TSUDAKOMA G-38型膛线拉床就是用来加工枪管膛线的设备。
这台机床是1938年生产的,精度0.3毫米,属于勉强达标的水平,和那台日式深孔钻床配套,一台用来钻孔,一台用来拉膛线。
不过这台机器有些年头了,当在加工的时候,秦风就听出这台机床主轴箱的声音有些不对。
“咔——”
听到这个声音后,秦风心中一沉。
这台机床出问题了,而且问题还不小。
不只是秦风,赵厂长见状也脸色一黑,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机床居然罢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