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烈焰灼心 > 第二十五章:危局与孤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域”(MindScape)的启动,如同一艘满载梦想与野心的航船,驶入了未知的商海。谢艳玲全身心投入其中,租用了独立的办公空间,组建核心团队,夜以继日地打磨产品原型、规划内容矩阵、洽谈技术合作。她享受着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和创造感,每一个决策都打上了她个人的烙印,这让她感到一种充实的疲惫。

    林镇钦果然恪守了他“投资人”的身份。他不再事无巨细地过问,只在月度董事会听取汇报,提出的问题专业而犀利,完全公事公办。资金按照协议节点准时到位,资源在需要时也能通过正常渠道申请调动,但他个人的身影,却很少出现在“心域”的办公室。

    这种距离感,起初让谢艳玲有些不适,仿佛突然失去了某种坚实的依靠。但她很快调整过来,她知道,这正是她想要的——独立证明自己。她将林镇钦视为一个要求严苛但遵守规则的投资方,这反而激发出她更强的斗志和潜能。

    然而,商场的残酷,并不会因为创业者的激情和愿景而有丝毫减缓。“心域”瞄准的情绪健康赛道,虽然前景广阔,但模式新颖,市场教育成本极高。最初的几个月,推广效果远低于预期,用户增长缓慢,烧钱速度却快得惊人。负面反馈开始出现,质疑这种“线上+线下”、“科技+心理”的模式是否只是听起来美好,实则华而不实。

    更大的危机,来自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狙击。

    一家与秦氏集团关系密切的财经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度分析报告,直指“心域”项目存在“概念泡沫”。报告质疑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嘲讽其将“心理健康”这种严肃议题过度包装和娱乐化,甚至暗示其核心技术(一个基于AI的情绪识别与互动算法)存在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和伦理问题。报告还“巧合”地提到了谢艳玲与林镇钦的关系,暗示“心域”能获得巨额投资,更多是依靠私人关系而非项目本身价值。

    这篇文章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命中了“心域”当前最脆弱的命门——商业模式尚未跑通,公众信任尚未建立。文章被大量转载,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关注,这一次,不再是八卦绯闻,而是更具杀伤力的商业质疑。

    “心域”的团队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原本在接触的几家潜在合作伙伴态度变得暧昧起来,甚至有早期用户开始要求注销账号、退还预存款。

    谢艳玲面临着创业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她连续几天几乎不眠不休,带领团队分析数据、调整策略、准备回应材料,试图稳住阵脚。但市场的恐慌和质疑如同潮水,单凭她和一个初创团队的力量,难以迅速力挽狂澜。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在林氏时面对的任何挑战都要沉重。那时,她身后有庞大的林氏帝国作为后盾,有林镇钦这座可以倚靠的冰山。而现在,她是这艘船的船长,所有的风雨,都需要她独自面对。

    深夜,她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刺眼的负面报道和下滑的数据曲线,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这条异常艰难的道路,是不是太过自负?

    手机屏幕亮起,是林镇钦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三个字:“还好吗?”

    看着这三个字,谢艳玲的鼻子猛地一酸,强忍了许久的委屈和压力几乎决堤。她很想告诉他不好,很不好,很想听听他的声音,哪怕只是一句冰冷的分析。

    但她死死咬住了下唇。她不能。她现在不是他的下属,不是需要他庇护的女人,而是他投资的创业者。她必须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传递焦虑。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在想办法,问题可以解决。”

    信息发出去后,石沉大海。谢艳玲看着再无回应的手机屏幕,心中掠过一丝失落,但随即又被更强的倔强取代。他是在用沉默告诉她,这是她的战场。

    然而,林镇钦的“不作为”,仅仅是表象。

    第二天,谢艳玲在联系一家之前态度犹豫的关键技术供应商时,对方突然变得异常热情和配合,不仅同意了之前僵持不下的合作条款,还主动提出可以派驻技术团队支援。紧接着,几家原本态度观望的权威心理咨询机构,几乎同时主动联系“心域”,表示愿意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内容。

    更让她意外的是,那家发布负面报告的媒体,其母公司旗下另一个重要的流量平台,突然开始主动推送“心域”团队精心准备的正向回应文章和相关科普内容,流量倾斜力度之大,远超正常商业合作的范畴。

    这些变化来得太快太集中,绝不仅仅是巧合。

    谢艳玲立刻明白了。是林镇钦。他没有直接插手,没有给她任何安慰或指令,但他动用了他的人脉和资源,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悄无声息地,为她清除了最大的障碍,铺平了最关键的道路。

    他没有干涉她的决策,没有剥夺她解决问题的主导权,他只是在她即将被风浪淹没时,默默地在暗处为她加固了船体,调整了风帆。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翻涌。有感激,有动容,更有一种被深刻理解和尊重的震撼。他懂她,懂她的骄傲,懂她想要独立证明自己的渴望。所以,他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既给予了最实质的帮助,又最大程度地保全了她的自主和尊严。

    当天下午,“心域”召开了紧急线上发布会。谢艳玲作为创始人,亲自出面,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所有质疑。她用翔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以及与合作方新签署的协议,逐一回应了关于商业模式、技术安全和伦理的担忧。她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创业者的诚恳,也有企业家的魄力。

    她的表现,结合背后悄然改变的支持力量,成功地扭转了部分舆论风向。虽然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发布会结束后,谢艳玲回到办公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感到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她拿出手机,给林镇钦发了一条信息:

    “谢谢。还有,我会让你这笔投资,物超所值。”

    这一次,他回复得很快,依旧简洁:

    “我等着。”

    看着这两个字,谢艳玲的嘴角,缓缓扬起一抹坚定而自信的弧度。

    危局之中,她曾感到孤立无援,但最终发现,她并非独行。有一道孤光,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始终为她照亮前路,却又小心地,不掩盖她自身的光芒。

    这场危机,让她真正体会到了独立创业的艰辛,也让她更深切地理解了林镇钦那份沉默而强大的守护。他们的关系,在这场商业的风暴中,淬炼出了新的韧性与光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