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 第38章 训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初。

    周志刚以及几个领导已经审核通过了《强军战歌》,批准这半个月时间内,文工团内部练习新歌曲。

    至于全军学习的事情还没有批示,毕竟歌曲表现如何,领导不知道。

    早上。

    周旭开始穿衣服,里面塞了一件前几天买的保暖衣,哥们现在也是拥有几百块存款的男人,得穿鸭鸭!这可是国礼。

    呸。

    七十年代湖北是真的冷。冬天的冰一厘米厚很正常,农村屋檐下冰凌老长老长的了!现在的湖北连雪都很少下了。什么臭氧层、什么二氧化碳上升的。

    反正一大堆东西。

    周旭又穿着厚实的军帽,军棉衣,带着毡帽出门。

    别说,部队对于创作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群确实是厚待。

    进了排练厅。

    雷远生走过来,笑嘻嘻问道:“昨天首长下了命令,要求我们在这半个月内快点学会这首歌。”

    “哦!那是好事呀!”

    雷远生招招手,歌舞团的歌唱家跑了过来,大概四十来岁的样子:“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歌舞团的女高音,黄小瑞,也是歌舞团的分队长!”

    黄小瑞确实是胜利文工团的招牌,51年秋赴朝参加抗美援c战争,1953年回国,在朝鲜战场荣立三等功。

    “周同志,幸会,你的《长津湖》我拜读过了,写得很优秀!”黄小瑞对着周旭微微一笑。

    周旭笑着说道:“谢谢。”

    “昨天给你的歌,你看了没?”雷远生问道。

    “看了看了,写得出奇的好,谁写的?”

    雷远生介绍:“看看,这就不知道了吧?周旭同志写的,首长可下了命令,要求我们半月内全部学会呢!”

    “哦!原来是你,没想到你会写歌曲。”

    “我就跟着几位歌舞团的老师学习的。”周旭谦虚说道。

    “你们三个还在聊呢?那边的同志都等不着急了!”高如星咳嗽一声。

    老高是一群人当中服役年限最长的,也是仅次于白桦的老人家,一群人停下来讨论声。

    雷远生拿着稿子,黄小瑞也拿着稿子。

    “我们先各自练各自的,过几天再合练一次呀!”雷远生带着乐谱说道。

    “好。”

    歌舞团体下小队伍挺多的,西洋乐队就是雷远生领导、指挥;黄小瑞指挥的就是她代表的歌舞队。

    两人分了个遍。

    周旭跟着黄小瑞过去。

    排练厅下面是铺的木板,学过舞蹈的应该知道,地板大多都是木板,因为摔着不疼,也好打扫。

    整个屋子都是绿油油的。

    门左边有一块黑板,一般文工团就是靠着这块黑板进行学习的。

    黄小瑞把乐谱抄写在一块黑板上面:“今天创作员写了一首新歌,要求我们歌舞团尽快学会,之后会进行大合唱,各位现在记下来歌词和曲子!待会我再进行训练。”

    歌舞队的一群同志站在一起,都盯着前面的黑板看着。

    “这歌写得好像不错呀!”麦穗看着歌词说道。

    旁边的何静是文工团舞蹈担当,麦穗就是年轻一辈的歌唱担当。

    “我看词不错,听说是周旭同志写的。”

    “哇!真厉害。”

    很快,黄小瑞那高昂的声音出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

    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

    一群人跟着学:“听吧……”

    “唱高了,你们刚刚唱高了,开头是听~~吧~~”黄小瑞拿着鞭子敲着黑板。

    “……”

    哇!

    周旭以前不是正统学习的声乐,但是简单的曲谱铁定是能看懂的,不然不可能写不出来。

    “这一群人唱着还真有气势。”

    一群人学了一遍,黄小瑞回头问了句:“周旭同志,你别看着,你作为作曲作词,你评价一下?”

    周旭笑呵呵:“我觉得很好!”

    “哎?老师我都说了吧,其实已经够了……”

    黄小瑞咳嗽:“够了够了?文工团要求的不止是够了,我们要把最好的状态留给战士们!”

    “……”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文工团依旧在练习周旭写下来的新歌。

    政委路过了几次,听着里面的声音,每次都是摸着下巴琢磨,跟着白桦感叹了一句:“这首歌写得真好,一群人唱起来实在是有气魄,文工团还真的捡了一个人才。”

    ……

    五号。

    周旭在里面跟着黄小瑞一起直到歌舞团。

    邮递员喊了一声:“周旭同志,你的快递!”

    军队有队伍内部专门的邮递员。

    周旭的信件是由杂志社,也就是《解放军文艺》发过来的,所以进入军区自然没什么大问题。

    周旭和黄小瑞说了句:“我出去拿信了,黄同志你先训练吧。”

    走到门口。

    就见到邮递员提着一大袋子东西从车上下来,一边叹息一边说道:“这寄的啥东西,咋的这么沉呀!”

    周旭也觉得奇怪,

    走过去随便接过来一篇。

    “哦!”他自己也明白了,原来是读者来信呀。

    他以前还没收到过读者来信呢!

    这么一看,自己的小说在社会上面似乎还有着不错的影响力吗?

    毕竟他在部队内部,看不到社会上面的反应,也无法感受到社会上面的反应。

    但是通过读者来信,周旭是能够了解到一些读者关于他小说的态度的。

    他拿着信件没有回排练厅,直接回去了自己的宿舍。

    点燃了炉子,哗啦啦,屋子里面慢悠悠开始暖和起来……现在的煤炭是部队提供的。

    拆开第一封信:“我的父亲也是志愿军战士!我和我的父亲都拜读了你的作品,实在是激动!”

    第二封信:“哇!第一次了解到志愿军的故事,是通过你的小说,现在我才知道那场战争的艰辛”

    “……”

    周旭摸到了一块硬硬的信件拆开一块:“我嘞?这是啥?给我寄一个子弹壳?”

    “我觉得这个子弹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寄给您,未来我也想要参军报道祖国!”

    “嗯……”

    周旭摸一摸子弹,现在地方还有很多民兵队伍,都是会发子弹的,所以有子弹不是奇怪的事情,真正完全禁枪、一点痕迹没有了也得是二十一世纪初了。

    他挑了几封信件,准备写个回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