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夹城入口,进入夹城内,皇帝朝大明宫而去。
杨玉环这些年在名义上,是以入道的身份待在大明宫道观的。
虽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名义上的事情,杨玉环还是很在意的。
她基本不出紫宸门,都待在大明宫后宫。
所以皇帝这几年,除了理政时前往兴庆宫以外,多数时候,也都待在大明宫休息。
顺着夹城,御辇朝大明宫而去。
李隆基坐在御辇上,目光轻轻扫过一侧。
韦谅肃然的紧跟在御辇之侧,跟在薛畅身后。
李隆基稍微摆摆手,早有注意的薛畅立刻朝左侧大迈一步,韦谅紧跟着上前,来到御辇之侧,同时躬身道:“圣人!”
李隆基轻轻抬头,问:“朕看过左相的奏本,说你有把握在一年之内,拿下石堡城?”
韦谅微微一愣,随即立刻低头:“臣说过,若是能有陛下日日垂问,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两府,还有天下诸郡守全力配合,又能从军中选出最强悍卒,臣有一定把握,在一年之内,拿下石堡城。”
“举国之力?”李隆基顿时明白了过来。
“是!”韦谅微微点头,神色感激,但他感激的不是李隆基,而是牛仙客。
牛仙客明显为他做了保障。
他原本的意思是说,若有皇帝的全力支持,那他可以在半年内拿下石堡城。
但牛仙客的奏本当中,留了宽裕的时间,他写了一年。
老相的厚爱,清晰可见。
“举国之力。”李隆基坐在御辇上,神色严肃起来,
之前,各方面都说,想要夺回石堡城,起码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长。
而如今韦谅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若是真的可行,石堡城将会被提前两年收回。
大唐边境的压力,不知道要减轻多少。
侧身,李隆基看向高力士道:“大将军,你来全权统领此事,务必保证一年内,拿下石堡城。”
最后一句话,是李隆基转身看向韦谅说的。
“臣领旨。”韦谅肃然拱手,虽然说没有皇帝亲自督促,但高力士出面,推进更快。
李隆基突然笑了,看着韦谅,轻轻道道:“你可要明白,你这可是在立军令状!”
一句“军令状”,韦谅的嘴唇紧紧抿住,脸色一阵苍白。
军令状是什么,再没人比他更清楚了。
诸葛亮斩马谡,是千古警事。
韦谅抬头,认真躬身道:“臣请陛下赐臣监察之权!”
“监察之权?”李隆基愣住了,他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
韦谅低头,解释道:“所谓佛陀好拜,知客难过,有大将军督促,诸司自然不敢怠慢,但下面的小官小吏却不管那么多,而这种事,多耽搁一日,对天下损耗就多一日,所以,臣想监察那些人。”
李隆基明白了过来,一时间感到有些好笑。
什么叫做佛陀好拜,知客难过,不就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嘛。
李隆基沉默下来,事情很多时候都坏在了小人身上,甚至他从韦谅的话里听到了一些隐晦难明的东西。
微微侧身,李隆基看向韦谅,沉吟着说道:“你那个知靖安事,用起来吧。”
韦谅眉头一挑。
皇帝最初给他一个知靖安事,不过是个象征而已,但里面的权力,却并没有多少,不过是随时入宫禀奏罢了。
但如今一旦知靖安事落实,那么长安落下,天下四方,关平靖安定的事情,他都可以管。
甚至比某个偶然间的靖安司,权力范围还要广阔。
当然,远没有靖安司的权力深沉。
人家是贺知章领衔,而他不过是千牛备身,检校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没得比的。
但,他的权力是归属于他自身的。
“多谢圣人。”韦谅躬身,然后认真说道:“若如此,一年之内,臣有把握拿下石堡城。”
韦谅一句话,李隆基的神色彻底肃穆起来。
要了一个特权,立了一个军令状。
李隆基神色肃穆起来,点头道:“君无戏言,朕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多谢陛下!”韦谅认真拱手,脸色郑重的可怕。
突然间被逼的下了这么一个军令状,谁都不会好过。
但话是他说出去的,奏本是左相牛仙客送上去的,甚至牛仙客还给他多争取了半年时间。
的确,这里面的风险很大,但一旦成功,这里面收获也会大的可怕。
尤其他有足够的信心。
李隆基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韦谅,好奇的说道:“以朕看你,你不像是那种会随意说这种话的人啊!”
韦谅想了想,拱手道:“臣从未去过陇右,也从未见过吐蕃人,不知道军前深沉,也不明白其中艰难。”
李隆基点点头,韦谅虽然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几乎都已经让人忽略了,他是个从来没有出过长安的小孩。
“前些日子,阿耶出发陕郡,虽然没有多言,但臣明白,西北的压力之重,必然会传导至长安,然后传导至陕郡,臣不得不多想一些。”稍微停顿,韦谅低声道:“所幸臣早些时日,得到了外祖家传的一批兵书战策,其中有涉及吐谷浑高原,涉及西域,甚至是涉及辽东的一些东西。”
李隆基一愣,脑中一道光芒闪过,他直接说道:“你说的是郕国公姜行本留下的兵书战策?”
姜行本,姜皎祖父,起家将作少匠,迁宣威将军,统领百骑,拜左屯卫将军,参与唐灭吐谷浑,灭高昌,夺辽东之战,迁左屯卫大将军,封金城郡公,最后死于军前,追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陪葬昭陵。
姜遐,姜行本子,检校户部侍郎、左鹰扬卫将军,追赠吏部尚书,葬于昭陵。
“原来如此。”李隆基看着拱手点头的韦谅,松了口气,笑道:“看样子,你是有所得了?”
“有些攀岩之法,不过需要多方协助。”韦谅有些无奈,说道:“臣原本以为是左相亲自主持,然后李郎中负责,臣赞画而已,没想到……”
“没想到,却将自己推到了前面。”李隆基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韦谅拱手,满是无奈,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认真道:“陛下,此事重大,此中细节,一者也不可出错,臣立军令状,日后恐有无状之行,臣先请陛下恕罪。”
李隆基笑着摇头,道:“有些事情,不是你说没事就没事的,你若是能成,拿下石堡城,便是天大的罪行,朕也给你免了,但若是不成,到时候,朕可要数罪并罚了。”
“臣领旨。”韦谅沉沉低身,但他的眼底,却闪烁着精光。
李隆基的这句话,可操作的余地太大了。
大到了天上。
……
御辇入大明宫,直入紫宸殿。
李隆基站在大殿之前,看着前方广阔的长安城,侧身问:“石堡城之事关联重大,你觉得他能成吗?”
高力士站在皇帝身后,低声道:“那本奏本,老奴仔细看过,虽有些异想天开,但实际想来,可行性极强,甚至比兵部提出来的那些方略,起码要强好几倍。”
“兵部提出的方略,夺回石堡城需要三年吧?”李隆基微微抬头。
“兵部更多的,是以正路而行,陇右节度府战力不行,矛盾复杂,故而兵部的方略,还是先整顿陇右节度府,然后以正兵攻克石堡城,最后击败高原上的吐蕃人,他们是一整套的方略。”高力士神色认真。
可以说韦谅的方略是出奇制胜,但不能说兵部的方略就有错。
李隆基点点头,说道:“让他做吧,若是真的有成,朕不会亏待他的……若是真的有成,以他的资质,将来一个兵部侍郎,也是绰绰有余的。”
大唐的兵部尚书,向来由左相兼任。
实际上负责常务的那个兵部侍郎,基本就等同一个兵部尚书。
将来左相领兵部尚书,而韦谅以兵部侍郎,统领兵部,负责规划四方战事,这是未来韦谅前途最合适的方向。
大不了,将来给他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到致仕便是。
高力士最是了解皇帝,皇帝的心思他最是清楚。
低身,高力士神色谨慎的说道:“陛下,此事若成的确是天下幸事,但其中,也还是需要警惕一些地方。”
李隆基疑惑的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躬身,说道:“石堡城,地势高险,甚至还有在皇宫之上,那份方略,以少数人攀登绝壁,然后强占石堡城……若真的能成,那么皇宫,皇宫他是不是也一样无声的冲上来,所以……”
“不要因噎废食。”李隆基直接摆手,说道:“军中奇人异事多了去了,若事事防备,那就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了。”
“是!”高力士有些惭愧的躬身。
李隆基转身,看向前方道:“那奏本上说了,这一次要用到龙武军,调一百龙武军过去,随时在韦卿麾下效命,随即盯着他的布置进展,同时也要学会该如何防备这些东西。”
韦谅为了模仿石堡城,需要调用一百龙武军在山上值守。
只要在龙武军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杀上山顶,同时“杀死”上山的龙武军,那样便算是成了。
不过山顶的龙武军最后容纳五十人,和皇宫数万人镇守完全无关。
“要盯人,不要只盯他们自己,要盯着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李隆基抬头,淡淡的说道:“石堡城的事情,若是成了,便让他和和政即刻成婚,其他的,宫中安排便是。”
高力士微微抬头,平静的拱手道:“喏!”
和政是郡主,韦谅必然授驸马都尉,这样宫中足够借助和政郡主的婚事,往韦谅的身边派人。
皇帝控制人的手段多的是。
收回心思,李隆基看向十六王宅:“提起和政,便不免想起李俶,如今朕的曾长孙诞生,终究是喜事,传旨下去,长安城大庆三日。
明日,朕前往太庙祭祀,由礼部尚书,太常寺卿和宗正寺卿陪同。”
“喏!”高力士肃然拱手。
李俶的儿子,是皇帝的曾长孙。
四世同堂,这也意味着大唐的江山,又向后延续到了三代。
起码在这事上,李隆基是值得要告慰先祖的。
“至于他的婚事,年底封王,开始准备吧。”李隆基直接摆手。
李俶是太子的长子,是皇帝的皇长孙,而他的儿子,又是皇帝的曾长孙,光是这一层身份,便足够提升崔氏,还有其妻杨氏,乃至于整个杨玉环一家的地位。
“喏!”高力士沉沉拱手。
李隆基转身朝着东殿而去,刚刚殿门口,他脚步停下,侧身道:“告诉尚食局,多准备些新鲜荔枝,就说是朕喜吃。”
“喏!”高力士再度躬身,喜欢吃荔枝的,自然是杨玉环,而不是李隆基。
杨玉环出身蜀地,而蜀地本就多产荔枝,杨玉环自小喜爱。
不过从巴蜀到长安并不容易。
尤其是子午道,险峻异常。
皇帝说的,并不是简单运输,而是要尽可能保证新鲜的运输,这就很不容易了。
但皇帝的话,必须执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