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唐:请陛下归天 > 第四十八章 改州为郡,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求追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弦月西垂。

    平康坊,右相府。

    花影凌乱,斜堂幽暗。

    李林甫面色阴沉的步入月堂。

    一身青袍的苑咸从侧畔桌几后站了起来,拱手道:“右相。”

    李林甫走到了桌几后坐下,将手里的奏本放在了上面,身体靠后,淡淡的看向了堂外:“那件事查的怎样了?”

    苑咸认真拱手道:“找出了十几个各方的暗线,不过多数都在外围,距离核心极远,只有两个渗透的深些,不过……”

    “什么?”李林甫皱眉。

    “他们是宫里的人。”苑咸有些无奈,说道:“宫里的事情很难说,谁也不知道究竟谁是为谁做过事,当年谁又受过谁的恩惠,除非能用刑,不然很难问出来。”

    宫里,牵涉到了废太子,颚王,光王,还有他们的母妃,宫中内侍的调动,几年来早就一团混沌了。

    “不用问了,扔到别院了,过三个月,等人忘了他们,直接弄死好了。”李林甫神色淡漠的摆手。

    “喏!”苑咸认真拱手。

    “还有!”李林甫抬头,说道:“让外面的人都潜下来,不要再直接杀人了,试着用慢毒,或者其他什么手段,等一切安静下来,再重新让他们死。”

    “是!”苑咸面色凝重起来,但没有随意发问。

    李林甫看了苑咸一眼,满意的点头道:“不用操心什么,是眼下的事情动静太大,让萧嵩那老家伙知道了,他开始查了。”

    李林甫和前相萧嵩之间关系极差。

    当年萧嵩被罢相,就是因为李林甫的弹劾。

    萧嵩这个人,能力虽不如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但相比李林甫还是要强一些的,而且萧嵩两任太子师,背后有整个江南势力的支持,

    贺知章,陆景融这些人,都在他的麾下。

    更别说他还是左相牛仙客的举主,对太子和皇帝都有很深影响,所以这个人李林甫很忌惮。

    高力士的话传过来了,李林甫自然要照做,但也仅仅是照做而已,日后等这些事没人关心了,他会继续杀人。

    “另外,将人手准备好,准备听令。”李林甫看着神色肃然的苑咸,道:“好了,便这样吧,你去将少郎叫到书房,我有事交代。”

    “喏!”苑咸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看着苑咸离开月堂,李林甫神色再度凝重起来。

    这件事原本不该发生的,但一旦开始发生,外面的一切变化都顺而顺之的发生了,所以外面的事情不重要。

    重要的是家中出了问题。

    月堂出了问题。

    李林甫的布置,前后也就那么几个人知道,但消息很快泄露了出去,李林甫顿时就警惕了起来。

    他开始怀疑月堂的所有人。

    也包括跟了他多年的苑咸。

    李林甫微微低头,也因为如此,皇帝对他有些不信任了。

    连改州为郡这样的大事,都不和他商量就决定了。

    改州为郡,在普通百姓眼里,或许只是改了个名字,但在高层眼里,能看到的,却是汹涌的人心动荡。

    改州为郡,刺史的权力经过百余年的运转,已经清晰的摆在了那里,那么郡守,郡守的权责边界又在哪里。

    李林甫几乎能看到一郡,从上到下,从郡守,长史,司马,到下层的微末小吏,他们都会用尽一切力量去试探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贪婪是人心。

    地方动荡不安,皇帝却稳坐钓鱼台。

    李林甫看的很清楚,皇帝虽然看似是在放权,但放的是无关紧要的折冲府,却将天下监察权都收了回来。

    以御史台监察天下。

    偏偏,主政御史台的是和李林甫向来关系不好的李适之。

    李林甫是宗室,李适之更是宗室,他还是李承乾的孙子。

    论及血脉,他和皇帝的关系亲近还要在李林甫之上。

    李林甫成为宰相,虽然和东宫有所争执,但他终究是宗室的一份子,宗室的诸王世子和他的关系没有那么差。

    但李适之一旦受皇帝重视,那些人立刻就会靠近李适之。

    李林甫已经看到了李适之在一点点的取代自己。

    李林甫轻轻摇头,现在他还不能对李适之做什么。

    皇帝改州为郡,意图深远。

    虽然很多事情没有和他这个中书令商议,但孙逊,梁涉,赵安贞这些人肯定仔细商量过,才得出的结论。

    所以,李林甫现在一切要以皇帝之事为主。

    皇帝要收权,加紧天下监察,整顿吏治。

    但李林甫清楚,皇帝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要的还有钱。

    也就是赋税。

    谁做的不好,皇帝说不定就好换一批人。

    李林甫也可以趁机从中提拔一批自己的人。

    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眼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要迅速结束,以雷霆霹雳的手段结束。

    庆王。

    李林甫的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自从废太子李瑛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全都交给了庆王李琮抚养,这五个人,才是废太子一党的核心。

    ……

    书房门口,李岫站定,拱手道:“阿耶!”

    “进来吧。”书房中的李林甫换了一身青色长袍,坐在短榻上,看着进屋的李岫问道:“你那边的事情怎样了?”

    李岫手里的事情,就是查察李林甫遇刺案。

    表面上是万年县令郑岩在处理,但实际上在所有人背后盯着一起的人,是李岫。

    “万年县前些天因为圣人祭祀太上玄元帝君,所以人手不足,现在这件事了了,他们就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查案上。”李岫轻轻躬身。

    “没用的,接下来还有科举,科举前后就是大半个月。”李林甫摇头,道:“这件事不能拖下去了。”

    “阿耶!”李岫有些茫然的抬头。

    “朝中有大事要做,这件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背后的人抓出来,予以惩治。”李林甫看着李岫,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岫微微低头,脑中一瞬间想出很多办法,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

    这里面,还是绕不过万年县去。

    李林甫摇摇头,说道:“去找你表弟吧,看看韦谅那里有什么办法。”

    李岫眉头一挑,拱手道:“阿耶,表弟真的能有办法?”

    “嗯!”李林甫点头,说道:“此中的事情,很多他虽然没有对你说,但却都上奏到了薛畅那里,薛畅又上奏了高翁那里,之前有所涉及寿王,最后陛下打消主意,他应该也说了什么!”

    很多事,有高力士在控制,李林甫也很难知道真实情况。

    可即便如此,以他的能力,还是尽可能的搜集到了足够的消息,推断出一些并不难。

    韦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影响皇帝的判断了。

    “所以,去听听他的看法吧。”李林甫眼神闪烁,脑海中回想起韦谅紧跟在皇帝御辇之后的身影,微微沉吟。

    “是!”李岫拱手,道:“儿明日就去问他。”

    “别问的太直接。”李林甫松了口气,说道:“二月科举之后,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就当是提前约一下吧,带上六娘,约上大郎,一起去曲江踏青吧。”

    李岫似乎听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想要说什么,但还是压了下去,拱手道:“喏!”

    “为父就一个要求,不管他什么办法,动静闹的大些。”李林甫摆摆手,李岫拱手告退。

    书房再度安静下来,只剩下李林甫一个人。

    李林甫抬起头,看着窗外的月光。

    脑海中却出现在在丹陛之上端坐,掌控一切的皇帝身影。

    圣人啊!

    ……

    平康坊,棺材铺中。

    崔器坐在长凳上,看着眼前的方桌,原本自信的脸上也带着一丝愁容。

    韦谅抱着千牛刀站在一侧,眯眼养神。

    终于,崔器抬头看向韦谅,打趣道:“朝议郎每日抱刀站立,不累吗?”

    韦谅有些诧异的看向崔器,说道:“崔县尉也是军中出身,怎么忘了,站立之时亦是锻炼之时,增强根基,出刀时才会更有力,更锋锐。”

    崔器眉头一挑,问道:“朝议郎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韦谅淡淡的笑笑,转身看向外面。

    清脆的脚步声从远及近。

    崔器诧异的看向韦谅,韦谅已经站直,向前走去。

    随后,李岫出现在了门口。

    崔器瞬间起身,拱手道:“见过少郎君。”

    韦谅跟着拱手,笑道:“见过表兄。”

    李岫对着崔器点点头,然后对着韦谅招招手,韦谅会意的跟了出去。

    小巷中,李岫稍微慢下脚步。

    韦谅有些诧异的上前,问道:“阿兄有事吗?”

    “嗯!”李岫面色微微凝重,道:“这件案子到现在,那三人的画像已经遍及长安内外,但一点消息都没有;锁子甲和狼牙棒的追查,莫名也没了消息;还有那达奚盈盈,宁王府出面将人保了下来,也没法查。”

    韦谅轻轻点头,那三人的画像没有半点声音,很奇怪。

    锁子甲和狼牙棒主导在查的是兵部,竟然也没有声音。

    还有达奚盈盈,宁王府竟然出面了。

    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到了宰相遇刺案!

    “谅弟怎么看。”李岫抬头,认真的看向韦谅。

    “那些人比弟原本预想的要根基深沉。”韦谅微微摇头,说道:“时间过了这么久,弟其实有些怀疑,他们已经离开了长安城。”

    李岫带着期望的看着韦谅道:“谅弟有什么办法吗?”

    韦谅稍微侧头,沉吟片刻,道:“正经办法没有,馊主意有一个。”

    李岫眼睛一亮,问道:“谅弟请讲。”

    “那个叫吐鲁的刺客,他的遗体现在还在万年县吧”韦谅微微低头,眼神不忍的说道:“让万年县的人将遗体送到城外义庄,然后七日之后,准备安葬吧!”

    “谅弟?”李岫有些没有听搞明白,

    “现在在万年县,有冰封遗体,但在义庄,条件就没这么好了,七日时间,足够……”韦谅摇头,说道:“另外,该怎么安葬,何地安葬,都能引人注意。”

    李岫琢磨着韦谅的每个字。

    韦谅叹息一声道:“吐鲁为那些人做事,不管怎样,他们总得送他最后一程,所以,派人在义庄附近看着。”

    稍微停顿,韦谅道:“阿兄,城外人手好安排。”

    李岫瞳孔顿时放大。

    很多事,长安城里不能做,但长安城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比如,杀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