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显然是精心准备过。
不再是白天那套严谨的职业套裙,而是换上了一身剪裁极佳的黑色吊带长裙。
裙子的面料柔软而垂顺,完美地勾勒出她惊心动魄的身体曲线。
上半身紧紧贴合,凸显出饱满傲人的胸部轮廓和纤细得不盈一握的腰肢,而裙摆则流畅地垂下,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隐约可见一双踩着细带高跟鞋的纤足和匀称的脚踝。
她外面搭了一件薄薄的羊绒披肩,手上拿着一个小巧的手拿包。
原本扎起的头发也放了下来,微卷的发梢披在光洁的肩头,脸上妆容比白天精致了几分,淡化了几分职场锐气,增添了几分柔媚与风情。
她站在暮色里的公司门口,路灯的光线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引得路过的加班员工纷纷侧目。
李言从大楼里走出来,看到这样的苏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两秒,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只道:“走吧。”
车子再次驶入夜色中的车流,朝着市中心的银尊国际会所开去。
车内很安静,老陈专注地开着车。
李言和苏晴并排坐在后座。
苏晴能闻到身边男人身上传来的淡淡须后水味道,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决策者的沉稳气息。
她微微侧头,看着李言线条分明的侧脸,他正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眼神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苏晴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她能感觉到自己脸颊有些发烫,赶紧坐正了身体,目视前方,但身体的每一根神经似乎都在感知着身旁男人的存在。
男人的春药是权利跟金钱,而女人的春药,明显就是拥有权利跟金钱的男人。
银尊国际会所位于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建筑内,门脸低调,只有一个小小的铭牌。
但一走进去,瞬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挑高极高的大厅气势恢宏,巨大的水晶吊灯倾泻下璀璨的光芒,地上铺着厚厚的高级地毯,踩上去几乎悄无声息。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昂贵的香氛味道。
穿着定制旗袍的女服务员个个身材高挑,容貌姣好,仪态训练有素,见到客人便微微躬身,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轻声细语地引领。
在一位旗袍女的引导下,他们走向预定的包间。
走廊安静而私密。
苏晴看着身边帅气的老板,他高大的身材和沉稳的气场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格外契合。
她抿了抿嘴,似乎是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挽住了李言的手臂。
李言的手臂瞬间陷入一片惊人的柔软之中,那是她那婀娜饱满的身材曲线带来的触感,温热而富有弹性。
不过脚步却未停,只是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平静无波,似乎这只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礼仪。
他既没有推开,也没有表示什么,默认了她的举动。
苏晴的心里稍稍安定,却又因为这份亲密接触而更加有些心猿意马。
上楼梯时,李言的手看似随意地往下而去,轻轻环住了苏晴那纤细柔软的腰肢。
他的手掌有些温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苏晴的身体几乎是瞬间就软了下来,像是被抽掉了骨头一样。
自己的半边身子都几乎要靠在他身上,依靠着他手臂的力量才稳稳地迈上台阶。
一股强烈的男性气息包裹着她,让她脸颊绯红,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她能感觉到他手掌贴着她腰侧薄薄裙料传来的温度,像一小团火,灼烧着她的肌肤和神经。
包间门被服务员推开,里面是一个极其宽敞奢华的房间。
巨大的圆桌,舒适的沙发休息区,独立的洗手间,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卡拉OK设备。
墙上挂着仿古的字画,博古架上摆放着精美的瓷器。
刘总已经到了,正坐在沙发上喝着茶。
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微胖,穿着名牌Polo衫,手腕上戴着一串油光水亮的佛珠,见到李言进来,立即放下茶杯,笑容满面地起身迎接:“李总!哎呀,可算把你盼来了!恭喜啊!听说你们的S2卖爆了!现在市面上可是一机难求啊!”
“刘总消息灵通啊,“李言笑着和刘总握手,“才刚刚开始,还得靠你们多多支持。“
包间很大,中间是一个能坐十个人的大圆桌,旁边还设有沙发区和独立的卡拉OK区。
装修极尽奢华,但又不显得俗气。
寒暄落座后,真正的应酬开始了。
司机老张这时展现出他的重要作用。
他熟练地张罗着,招呼服务员上来,主动询问刘总的口味和忌口,安排菜品。
酒水单拿来后,他接过来,先是递给李言过目,李言摆了摆手,他便直接和刘总商量起来。
“刘总,今天高兴,咱们喝点白的?茅台还是五粮液?”
“哈哈,李总懂我!就茅台吧,年份稍微足一点的!”
老张转头就对服务员报出了一串具体的年份和规格,显得极为内行。
酒菜上得很快,极其丰盛。
老张负责倒酒、活跃气氛,说一些场面上的热闹话,巧妙地替李言挡掉一些过于热情的劝酒。
时不时出去一下,显然是去提前安排结账和准备礼物等事宜。
抽烟的时候,也是老张第一时间拿出烟,给刘总和李言递上,然后啪嗒一声点上火。
整个饭局的后勤和节奏,被老张打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而苏晴,则安静地坐在李言身边。
她的角色不同。她不需要像老张那样喧闹,而是细致地照顾着李言。
李言的茶杯快空了,她立刻轻声示意服务员添上;
李言吃了某样菜,她会不动声色地将转盘轻轻转动,让那盘菜再次停在李言面前;
李言偶尔和刘总交谈时,她会适时地微笑点头,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
她的存在,像一道美丽而体贴的风景,既满足了男人对“面子”的潜意识需求,又实实在在地让李言感到省心舒适。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络。
刘总显然喝得有点高兴了,话也多了起来:“李总,不瞒你说,你们公司的材料我已经递上去了。总部的王总监对你们很感兴趣,特别是听说你们一个月能卖几十万台手机后。“
李言举杯:“那真是太感谢刘总了。来,我敬您一杯。“
“不过啊,“刘总压低声音,“总部那边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首批智能机合作伙伴。你们还得在技术储备上多下功夫。“
“这个自然,“李言点头,“我们已经组建了研发团队,正在全力攻关。“
这时,包间门打开,会所的经理领着几位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她们个个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穿着得体的晚礼服,举止优雅而不轻浮。
“刘总,李总,这是我们会所的公关经理们,都是大学生,素质很高,让她们陪各位喝一杯吧。“经理微笑着介绍。
刘总显然是老手,很快就被一位长发女孩吸引,让她坐在了自己身边。
李言则示意一位看起来较为文静的女孩坐在旁边。苏晴虽然有些不适,但职业素养让她保持了得体的微笑。
在美女的陪伴下,酒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烈了。
刘总心情大好,又透露了不少MTK内部的消息,包括智能机平台的大致发布时间和一些技术特点。
李言仔细听着,不时点头。
他知道这些信息的重要性,这将直接影响星辰电子未来的产品规划。
酒酣耳热之际,李言向苏晴使了个眼色。
苏晴会意,从包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自然地递到刘总面前。
“刘总,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这次真是多亏您帮忙了。“李言说道。
刘总推辞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收下了:“李总太客气了。放心吧,你们公司的事,我一定尽力促成。“
这顿饭一直吃到十点多才结束。
刘总显然喝多了,在两位美女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离开了。
李言虽然也喝了不少,但还保持着清醒。
回去的车上,李言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苏晴安静地坐在旁边,不时通过后视镜观察老板的状况。
“今天表现不错。“李言突然开口。
“谢谢李总,这是我应该做的。“苏晴轻声回应。
“这种场合还习惯吗?“李言睁开眼睛,看向苏晴。
“还在适应中。“苏晴老实回答,“不过我会尽快习惯的。“
李言点点头:“做生意就是这样,有时候不得不应付这种场合。但你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和底线。“
“我明白,李总。“
车窗外,东莞的夜景飞速后退。
霓虹灯闪烁,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繁华轮廓。李言看着窗外,心中思绪万千。
S2的成功上市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智能机的浪潮即将到来,他必须让星辰电子做好准备。
今晚从刘总那里得到的信息很宝贵,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了压力。
MTK的要求很高,竞争也会很激烈。
回到住处,李言冲了个澡,试图洗去一身的酒气和疲惫。
他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手中拿着一杯温水。
今天的宴会虽然奢华,但也让他看到了商业世界的另一面。
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和关系往往和产品与技术同样重要。
他知道自己必须适应这个规则,但同时也不能迷失其中。
第二天早上,当老陈和苏晴准时出现在楼下时,李言已经恢复了往常的状态。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抖擞,仿佛昨晚的狂欢从未发生过。
“今天有什么安排?“坐进车里,李言直接问道。
苏晴打开记事本:“上午十点有个销售会议,李总监要汇报S2的首周销售数据。下午两点约了电视台的人谈后续广告合作。三点半...“
李言听着汇报,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挑战也在等待着他。
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
星辰S2正式上市的广告效应,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季风,瞬间席卷了全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通讯市场。
这股商业风暴的核心,位于DZ市长安镇振安路上一栋崭新的五层写字楼——“星辰科技”的总部。
而几公里外,位于厦边工业区内的星辰电子厂,则成为了这场风暴中最为忙碌和吃紧的环节,如同一个超负荷运转的心脏,拼命将血液泵向全国各处渴求的血管网络。
长安镇,振安路,星辰科技总部。
销售部的热线电话从清晨第一声铃响开始,就再没有片刻停歇。
整个销售部门,几乎是以一种战斗姿态应对着潮水般涌来的咨询。
电话铃声、急促的对话声、键盘敲击声、传真机滋滋的出纸声,交织成一曲繁忙而令人亢奋的交响乐。
“您好,星辰科技!是的,星辰S2……抱歉先生,首批现货已经全部发出,现在下单需要排队……具体到货时间?我帮您看一下排产计划……”
“张总!哎呀知道知道,您那五百台我盯着呢,物流单号刚出来,下午准到您库房!放心,您是咱们核心代理,优先保障!”
“找李总监?李姐正在接一个重要电话,您留个言,我让她十分钟内务必给您回过去!”
销售总监李姐的办公室是这场风暴的指挥中枢。
她几乎被通讯设备淹没,一部手机贴在左耳,另一部手机在右手不断闪烁,桌上的座机听筒则被搁在一旁,里面隐约传来等待的忙音。
她的语速极快,却保持着惊人的条理和冷静,只有偶尔用手指用力按压太阳穴的动作,泄露了此刻承受的巨大压力。
桌面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传真已经堆起厚厚一摞,墨迹未干的A4纸上,订货数量和代理商的急切几乎要透纸而出。
这些纸张上的数字,很快化为了写字楼下的现实。
一些消息灵通、行动力强且离东莞较近的代理商,在发现电话线路极度拥堵后,做出了最直接的选择——亲自上门。
也有一些心急如焚的代理商,在电话里得不到立即发货的承诺后,干脆直接驱车赶到了长安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