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薄荷糖的夏天 > 第六章 彩虹的承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道雨后彩虹在林夏的梦里反复出现,每次醒来,唇边都还残留着薄荷糖的清凉甜香。

    周一清晨,她特意提早到了教室,心却忐忑不安——经过周五那场雨的洗礼,她和宋言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确定在同学面前,他会如何表现。

    教室里只有值日生在擦黑板。林夏走到自己的座位,刚要放下书包,却看见桌面上放着一本薄薄的诗集。

    《寂静的旋律》。

    她怔住了,轻轻拿起那本诗集。扉页上,除了作者宋辞的签名外,多了一行新添的字:

    「给能听见沉默回音的人。——宋言」

    字体清俊有力,墨迹尚新,应该是今早刚写下的。林夏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感觉心跳快了几拍。

    “早。”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夏转身,看见宋言站在晨光中,手里拿着两杯豆浆。他将其中一杯递给她:“顺路买的。”

    “谢谢...”她接过温热的豆浆,又举起手中的诗集,“这个,为什么送我?”

    “觉得它应该属于你。”他的语气平静自然,仿佛送出一本父亲的诗集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他们的对话不得不中断。但一整个上午,林夏都能感觉到一种隐秘的联结——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难解的数学公式时,宋言会轻轻将他的笔记本往她这边推一点;当她低头捡起掉落的笔时,会发现他也在同一时间俯身想要帮忙。

    午休铃声响起,周雨立刻凑到林夏桌前:“周末那场雨好大啊!你没淋湿吧?”

    “没有。”林夏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宋言,他正低头看书,嘴角却微微上扬。

    “那就好。对了,学生会正在筹备校园文化节,我们文学社要出一个节目,你想参加吗?”

    “什么节目?”

    “诗歌朗诵,或者短剧都可以。”周雨兴奋地说,“我觉得你和宋言可以合作一个节目,你文笔好,他台风稳。”

    林夏还没来得及回答,宋言已经抬起头:“我可以。”

    周雨惊讶地眨眨眼:“哇,这次答应得这么爽快?以前这种活动你从来不肯参加的。”

    宋言合上书,目光轻轻掠过林夏:“偶尔尝试一下新事物也不错。”

    就这样,放学后的文学社会议上,宋言和林夏被正式确定为文化节文学社节目的负责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多媒体诗歌表演。”宋言在笔记本上勾勒着想法,“将诗歌、音乐和影像结合起来。”

    “这个主意很棒。”陈宇学长赞同地点头,“林夏觉得呢?”

    “我觉得可以围绕‘信’这个主题展开。”林夏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未寄出的信,收到的信,想写却没写的信...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许多与信有关的故事。”

    宋言看向她,眼中有着赞许的光芒:“这个主题很好,可以引起共鸣。”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每天放学后,他们都会在转角咖啡馆讨论节目细节,常常一坐就是两小时。

    林夏发现,工作中的宋言与平时判若两人——依然话不多,但极其专注高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而他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不加掩饰的欣赏。

    周四傍晚,他们正在讨论节目的配乐,窗外忽然又下起了雨。这一次,林夏带了自己的伞。

    “用我的吧。”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宋言却依然拿出了他那把深蓝色的伞,“习惯了。”

    伞在头顶撑开,再次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世界。雨水敲击伞面的声音熟悉而令人安心。

    “去吃点东西再回家吧。”走过一家馄饨店时,宋言忽然提议,“这家的鲜虾馄饨很好吃。”

    小小的店面里只有四五张桌子,他们选了最里面靠墙的位置。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来,白色的雾气在两人之间袅袅升起。

    “我父亲生前常带我来这里。”宋言轻声说,“他说真正的美食都藏在这种不起眼的小店里。”

    林夏咬了一口馄饨,皮薄馅足,汤汁鲜美:“他说得对。”

    “你是我第一个带来这里的人。”他说。

    林夏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在馄饨店温暖的灯光下,他眼中的情绪不再掩饰,清晰得让她心跳加速。

    “为什么?”她轻声问。

    “因为觉得你会懂。”他的回答简单,却重若千钧。

    吃完馄饨,雨已经小了。他们并肩走在湿润的街道上,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文化节的节目,”宋言忽然开口,“我想用那封无名信中的诗句,如果你同意的话。”

    林夏怔了怔:“那不是你写给我的吗?”

    “它首先是诗,然后才是信。”他的声音在雨后的夜色中格外清晰,“而且,我希望有人能听见这些句子。”

    她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想要在一个更大的场合,表达那些曾经只能藏在心底的情感。

    “好。”她轻声答应。

    走到林夏家小区门口时,宋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个,给你。”

    信封是素白色的,没有任何字样。林夏接过,感觉心跳如鼓。

    “回家再看。”他轻声说,然后转身离去。

    林夏快步回到家,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信纸,上面是宋言熟悉的笔迹:

    「林夏:

    写下这封信时,窗外正在下雨。这让我想起我们共撑一把伞的那些时刻——那些短暂而珍贵的距离。

    我一直相信,文字比言语更诚实。所以在那些不敢直接表达的日子里,我选择写信。那封无名的信,是我小心翼翼试探的第一步。而你读懂了它,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

    父亲的诗集中有一句:‘在茫茫人海中,认出另一个相似的灵魂,是生命最慷慨的馈赠。’

    我想,我可能找到了那个灵魂。

    宋言」

    信很短,林夏却反复读了许多遍。每一个字都像是落在心湖上的雨滴,漾开圈圈涟漪。

    她打开抽屉,拿出信纸,开始回信:

    「宋言:

    收到你的信时,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窗户,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你笔记本上描述的那样。

    我也一直相信,文字有连接人心的力量。转学之初,我常常感到孤独,直到发现有人早已读过我的文字,理解我表达的情感。

    那封无名的信,我珍藏了起来。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背后的勇气——承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比写作更大的勇气。

    谢谢你选择与我分享你的世界,包括那本诗集,那家馄饨店,和那些沉默中的回音。

    林夏」

    她把回信折好,放进信封,打算明天交给他。

    窗外,夜空清澈,繁星点点。一场雨洗刷了尘埃,也让某些情感变得更加清晰明澈。

    林夏拿起那本《寂静的旋律》,翻到最后一页,发现那里夹着一枚书签——是一片压制的银杏叶,金灿灿的,如同凝固的阳光。

    叶脉间,用极细的笔写着两个字:

    「谢谢。」

    她不知道他是在谢谢什么——谢谢她的理解,谢谢她的回信,还是谢谢她的出现。

    但她知道,从今往后,那些未寄出的信,终于有了投递的地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