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四十二章 进厂第一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的宁北,阳光开始展现出北方的热辣,白杨树的叶子绿得发亮,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一列绿皮火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宁北站,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最终稳稳当当的停在站台前。

    车厢门打开,一股热浪混合着煤烟味扑面而来。

    李卫国、赵志刚等二十一名京华大学的毕业生,提着大包小包,跟着林默和秦怀民走下了火车。

    男生们穿着白衬衫或海魂衫,女生则是朴素的连衣裙或格子衫,脸上都沁着细密的汗珠,大家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座新城市。

    站台上没有隆重的锣鼓队,但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依然高高悬挂:“热烈欢迎京华大学优秀学子加入红星,共铸国防利器!”

    横幅下,副厂长何建设、供销科长张援朝等厂领导早已等候多时,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身后还跟着几位厂里的工作人员。

    “林厂!秦老!一路辛苦!欢迎同学们!”

    何建设嗓门洪亮,率先迎上来握手,又忙着招呼学生们,“同学们,路上热坏了吧?快,车就在外面,咱们先回厂里安顿!”

    张援朝也指挥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上前帮忙拿行李:“对对对,东西给我们!这大热天的,别累着咱们未来的专家!”

    这实实在在的关怀,让学子们初到陌生之地的不安消散了不少。

    “何厂长好!张科长好!”学生们纷纷礼貌地问候。

    行李被迅速搬上了解放牌卡车,学生们则坐进了厂里那辆略显陈旧但擦得干净的中巴车。

    车队驶出火车站,穿行在宁北市的街道上。

    六月的宁北,天空湛蓝,街道两旁的白杨树投下斑驳的树影,城市确实不如京都繁华,楼房普遍不高,街上自行车汇成的洪流是主要的风景。

    “看起来挺干净的,树也多。”化学系的陈雪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窗外的景色小声说。

    “就是感觉比京都热不少。”一个男生用手扇着风。

    赵志刚却兴奋地看着窗外掠过的工厂大门和墙上颇具时代特色的标语。

    “多有劲儿!比京都那些老胡同带劲多了!”

    李卫国则默默观察着街上的行人和店铺,没多说什么。

    车队缓缓驶入红星厂区,相比于市区的相对宁静,厂区内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机器的轰鸣声从各个车间里传出,高耸的烟囱冒着黑烟,运输物料的叉车和卡车穿梭不息,工人们穿着工装汗流浃背,步伐匆匆......

    厂区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和表扬生产标兵的通知。

    中巴车在一排红砖砌成的平房前停下,房前还种着几排向日葵,在阳光下开得正盛。

    何建设介绍道:“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职工宿舍,条件简单,但我们都收拾好了,前后通风,夏天还算凉快!都有电风扇,刚装上的,保证好用。”

    张援朝拿着名单开始分配:“两人一间,自由组合!屋里都配了蚊帐、凉席、暖水瓶和新的脸盆毛巾!食堂就在旁边,热水房也近!”

    说着,大家走进宿舍。

    房间确实简朴,水泥地,白灰墙,木质门窗,但打扫得干干净净。两张单人床铺着崭新的凉席,窗户大开,穿堂风吹过,带来一阵阵凉爽。

    “嘿,这屋子挺凉快!比火车上舒服多了!”赵志刚把行李往床上一放,满意地说。

    李卫国也点点头,摸了摸光滑的凉席:“挺好,该有的都有,挺实在的。”

    安顿下来后,大家好奇地在厂区里散步。

    他们看到了忙碌的63改步枪生产车间,看到了挂着“HEX高能炸药,严禁烟火”警示牌、有士兵站岗的特殊区域,也看到了为“红箭-1”火箭筒准备的新厂房工地,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紧张施工。

    “有一说一,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林默学长说的没错,红星厂的确有发展的潜力。”

    “没有骗我们!”

    赵志刚看着眼前的景象说道:“到处都是工人们热火朝天干着。”

    “是啊!”

    “我可是听说今年很多军工厂都不太景气,国家负担不起这么多军工厂的支出,进行了军改民改造。”

    “没想到咱们研究院下属的生产厂这么大,并且还在扩建当中。”

    “咱们这一趟不算白来!”

    有人开口附和道。

    “走,再去逛逛。”

    “顺便去街上买点生活用品之类的。”

    “走走走。”

    …………

    厂部办公楼会议室里,窗户大开,电风扇呼呼地吹着。

    林默、秦怀民、何建设,以及闻讯赶来的赵建国主任围坐在一起,桌上放着切好的西瓜。

    “这鬼天气,真热!”赵建国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汁水淋漓,“不过看到这帮生龙活虎的大学生,心里就凉快多了!”

    “林默,秦老,这人我可是给你们接来了,接下来怎么安排?总不能让他们天天在厂里闲逛吧?”

    何建设也接口道:“是啊,林所长,各个车间都缺人手,特别是有点文化的,是不是尽快把他们分到岗位上去?”

    林默擦了擦手,神态从容,他大手一挥,说出了早已想好的方案:“不,赵主任,何厂。不急着分下去。”

    “我的想法是——先学习!”

    “先学习?”何建设有些不解,“他们都是大学生了,还用学啥?”

    赵建国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秦怀民微笑着接过话茬:“老何,此学习非彼学习,他们大学里学的是基础理论和通用知识。”

    “但到了我们军工研究所,面对的是具体的武器装备研发,需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需要的是了解我们所里现有的技术基础、生产流程、甚至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

    “这需要一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入职培训’。”

    林默点点头,详细阐述他的计划:

    “对!我打算,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亲自带头,组织所里的技术骨干,给这二十一个学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他掰着手指头数:“第一,思想教育和保密条例学习,这是红线,咱们厂可不能搞出来机密外泄的事情。”

    林默说这番话不是没有道理。

    就在战斗打响期间,有几个军工研究所或多或少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领导直接被带走,全厂上下查办。

    “第二,我们所的基本情况介绍,特别是‘红箭-1’项目的研发历程、63改步枪的技术特点、HEX炸药的性能和应用。”

    “最起码让他们对我们所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家底,有个全面认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由我、秦老,还有马为国、刘金山这些老师傅,分别授课,讲解武器设计思路、机械加工工艺、炸药应用基础、材料特性等等。”

    “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我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来讲!”

    “最后安排他们到各个关键生产车间进行短期观摩,直观了解一颗子弹、一枚火箭弹是怎么造出来的。”

    林默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磨刀不误砍柴工。

    把这一个月的基础打扎实了,让他们对我们所、对军工科研有了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再根据他们的专业兴趣和培训表现,分配到具体的项目组或研究室,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且——”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第一个月,我准备亲自带他们!亲自授课,亲自带队下车间!”

    听到林默要亲自带学生,赵建国和何建设都露出了惊讶又欣慰的表情。

    林默现在可是正团级的所长,事务繁忙,竟然愿意花这么大精力在一批新来的学生身上,可想而知有多重视这批学生。

    “好!这个安排好!”赵建国点点头,沉声道,“把这帮苗子浇灌好了,将来都是研究所的顶梁柱!就这么办!”

    何建设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连连点头:“我这就去安排培训的场地和后勤保障!”

    下午,在研究所临时布置成教室的会议室里,二十一名大学生迎来了他们抵达红星后的“第一课”。

    电扇在头顶旋转,窗外知了声声,屋内却异常安静,林默站在讲台前,没有讲稿,只有一块小黑板。

    他没有从高深的理论开始,而是从刚到红星厂的历史讲起,讲它曾经的困境,讲“63改”项目如何绝处逢生,讲HEX炸药的研发……

    学生们听得入了迷。

    就这样,接下来的日子,这二十一名学子进入了一段紧张而充实的“特训”生活。

    上午是林默、秦老等人的集中授课,下午是车间观摩和老师傅的实操讲解,晚上还要分组讨论、完成林默布置的思考题。

    红星厂的工人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林厂,带着一群同样年轻的学生,在车间里一待就是半天,对着机器零件比比划划,讲解原理,或者在树荫下,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技术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