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次醒发之后开始上锅蒸。
辰时刚过,锅里的馒头蒸好了,苞谷特有的香气在厨房里飘散开来。
知夏揭开蒸笼上盖,迫不及待往蒸锅里看去,馒头蒸的又大又圆。
“呀!成功了。”
为免馒头全部端出去会变凉,她先端了上面两屉子往外走。
林寄明远远的望见女儿从厨房出来,忙上前接过她手中滚烫的蒸笼。
“喊我一声就行了,万一烫到可怎么办?小姑娘家家的,也不知道爱惜些自己。”
知夏面上带笑。
“我寻思自己能搬得动,就没喊爹。”
林寄明端着蒸屉大步往外走,“往后这种事记得喊爹来帮忙,爹不在就喊你大哥,咱们家还有这么多大男人在呢。”
听着老爹这番话,知夏感动的稀里糊涂,她小跑着跟在林寄明身后。
“以后知道啦,爹最好了。”
馒头被放在檐廊外新搭的灶台上,灶台才修好,现在还不方便开火,知夏便又让林寄明去厨房给她提了小半桶开水倒进锅里,让蒸笼中的馒头不至于冷的太快。
再将之前用布袋分装出来的苞谷面,十斤和二十斤的都有,摆上了身后的货架,还在灶台上也放了两包。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趁着这会码头还有几个人,知夏开始叫卖。
“馒头,香喷喷的玉米馒头,快来尝尝啊,一文一个,好吃实惠,一个顶饱。”
新街这边饭馆、酒肆、茶馆、客栈最近开了不少家。
布庄、首饰铺子、胭脂铺子也相继开起来了,东西卖的都不便宜,客人也并不多。
林家食铺开业在这条街算早的,东西也实惠,生意相对来说还算不错。
知夏的叫卖声一响起,铺子里几个围坐在桌旁说话的男人们便往外望去。
“这不是刚从铺子里出去的小姑娘嘛?”他们看向五福,“那玉米馒头也是你们家的?可否给我们上几个?”
五福往窗外望去,正好能看到站在外头叫卖的知夏。
想着外面是卖,铺子里也是卖,并不妨碍。
“要几个?厨房应该还有,我这就给几位去拿。”
其中一人环视了一圈桌上的同伴,“我们这里总共五个人,先来五个尝尝。”
“好嘞,几位稍等。”
五福说完,跑去厨房给几人端了五个圆滚滚的馒头摆上桌。
“几位慢用,这馒头是用白面和玉米面做的,要是觉得好吃,我们还有玉米面卖,只要五文一斤,比白面和糙米都便宜呢。”
几人一听,面上略有些诧异。
“还有这样的好事呢?”说着,纷纷从盘子里拿起金黄色的馒头尝了尝,别有风味。
一人边吃边说,“这馒头虽然没有纯白面馒头那么软乎,但个大扎实,比家里的窝头味道好多了。”
这几个男人都是庄户出身,也是生活所迫,这才在码头当起了船工。
比做小工强一些。
不过船上伙食差,所以每隔几天,船靠岸的时候,他们便会拉着几个弟兄到不远处的食铺吃点东西。
这里的吃食不仅味道好,还实惠,掌柜小厮人也和气,他们不是第一回来了。
另外几人纷纷点头。
“没错,确实比白面要饱肚子,味道也不差。”转头看向五福,“小兄弟,劳烦你给我拿二十斤面来,等会结账的时候,一并结给你。”
另一人忙说,“我也要二十斤。”
第三个人开口了。
“这样,一人二十斤吧,要是家里人能吃习惯,下回咱们路过这里,还可以多带一些。”
五福满心激动,忙点头。
“几位稍等,我这就去给你们称面。”
说完,小跑出了铺子。
“妹妹,铺子里五个客人每人要二十斤面,我来给你帮忙。”
知夏满脸诧异,她没想到,自己在外边叫卖,还一个没出去呢,铺子里面都卖一百斤了。
今天早晨总共带了两百斤面来,这一百斤出去,就只余下一半了。
果然,还是粮食好卖。
“大哥可以啊。”
五福笑的一脸憨厚,“铺子里的客人也是听到你叫卖才点的馒头,算不得我的功劳。”
知夏开始称重,将称好的二十斤的玉米面一一装入袋中。
五福除了给她帮忙,顺便顾着摊位。
兄妹两个正忙着的时候,一个满身补丁的老婆婆牵着个五六岁的孩子过来了,孩子生的又黄又瘦,一看就是长期吃不饱饭的。
老婆婆往小孙子的方向看了眼,有些拘谨的看向五福,“小兄弟,你们这是什么馒头?好吃吗?”
知夏往五福的方向看了眼,没说话,她觉得哥哥最近变化挺大的,不需要干涉太多,哥哥自然有他自己的方式。
五福见那孩子可怜,撕了半个馒头递过去,“这是玉米馒头,目前还只我们这儿有呢,婆婆可以先试吃,觉得好吃再买。”
老婆婆忙摆手。
“不用不用,这太多了。”
半个玉米馒头,都够他们祖孙二人对付一天了。
五福将馒头塞给了那个眼巴巴望着玉米馒头的孩子,他看起来比四海之前在新屋的时候还要瘦小。
“原本我们就打算弄一些给客人试吃的。”他笑望着老婆婆,“不买也没关系,下回想吃再来买就是了。”
望着面前这个善良的小伙子,老婆婆有些感动,她摸了摸孙子的脑袋。
“还不快谢谢哥哥?”
抱着半个馒头的孩子朝着五福鞠了一躬。
“谢谢哥哥。”
五福笑望着他,“不用客气,快吃吧。”
孩子这才狼吞虎咽起来。
看孙子吃的香,老婆婆这才从缝在裤腰处的布袋里掏出帕子,放在手心一层一层展开之后,露出了八个铜板,犹豫再三,这才从中拿出两枚往五福的方向递去。
“小伙子,给我来两个馒头。”
五福虽觉得他们可怜,但做买卖,钱该收还得收的,便将两文钱收了,拿了两个馒头递给了老婆婆。
“您拿好。”
“哎,好。”老婆婆笑着接过,带着还在啃馒头的孩子离开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