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多谢甫安哥。”
她笑着翻开手中的书,沈甫安的字笔画流畅,字迹工整,看着很舒服。
唯一有些不习惯的是,这里的文字是不带标点的,只能自己去断句。
毕竟前世背过一小段,前面的内容大概还记得几句,且和繁体字区别不大,她都能认出来,越到后面,生僻字越多,认的也越吃力。
“甫安哥,这一句怎么念?”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沈甫安念完后,有些诧异的看着她,“前面几句你都会了?”
知夏脸不红心不跳。
“二叔家的林光宗在私塾念书,我听他念过,所以记住了一些。”她抬眼看向沈甫安,“甫安哥这会忙吗?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写这几个字的,回头教一教四海和我哥。”
倒不是她完全不会,而是为了打消五福的疑虑。
她能看出来,因为她们母女的变化,五福有时候表现的挺崩溃的,总不能再让他有见了鬼的感觉。
沈甫安点头,随她进了院子,拿起一根棍子在地上耐心教知夏将前面四句、总共三十二个字写了一遍。
之所以没再接着往下学,主要也是不想表现的太过特别。
毕竟,一个从未念过书的人,刚开始接触到文字的时候,是接受不了太多的。
赵玉珍给四海洗头之后,用帕子包着他的脑袋来了屋外,见女儿正在跟沈甫安学字,倒也没过去打扰,只在一旁给四海擦着头发。
学点字也好,往后看到知夏认字,五福便不会再疑神疑鬼。
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街上确实有不少连她都不认得的繁体字,出门在外,目不识丁终归是不行的。
沈甫安眼睁睁看着知夏一笔一划将他刚才教过的字写了一遍,让他震惊的是,她居然学一遍就会了。
且字迹横平竖直的,笔画顺序无误,根本不像一个刚学写字的人能写出来的。
“你之前练过吗?”
知夏摇头,“那倒没有,不过我平日喜欢拿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前几日我在地上乱画,我大哥还以为我在写字呢。”
沈甫安虽觉得不可思议,却也知道,这世间,是存在天赋这种东西的。
“好好学,依你这天赋,学起来应当不会比五福和四海慢,这几日你们先将前面的字练好,等过些日子我再来教你接下来的字。”
知夏一点就通,倒是比同时教三个要来的轻松多了。
知夏合上书。
“那就多谢甫安哥了,就是不知道你往这边跑,会不会耽误念书?”
“不碍事,费不了多少功夫。”沈甫安站起身来,“不早了,我也该回了。”
转而看向赵玉珍的方向。
“婶子,我先回去了。”
“哎,慢走。”赵玉珍笑望着知夏,“夏夏,你送一送甫安。”
知夏点头,抱着书跟上沈甫安的脚步。
“甫安哥,这书多少银子?总不能让你白忙活。”
沈甫安在院门口停住脚步,回头望向她。
“银子倒不必,改天要是再从山里得了猎物,你多帮我们找找销路就好了。”
知夏点头如捣蒜。
“这个肯定没问题。”
沈甫安笑了笑,转身离开。
知夏关上院门,转身回了院中,趁天还亮着,将哥哥和弟弟一并叫过来认字写字。
赵玉珍也在一旁瞅了几眼。
原本就是识字的人,学起来也快,拿起棍子在随便写了几个,五福不经意瞥了眼,见娘比他和弟弟学的还要快,顿时又开始怀疑自己。
弟弟学的慢还可以以年纪小为借口,他或许真不是念书的料。
知夏并不知道哥哥心里的想法,仍旧教的认真。
……
次日一早,母子几人吃过早饭,因为要往镇上去,赵玉珍从米缸里舀了一碗米,连同四海一并送去了隔壁桂婶家,让她帮忙照看一二。
五岁的孩子,一顿饭根本吃不了一碗米,多余的,就当作报酬了。
四海毕竟还小,镇上也不是一两步路,带着总归是不方便,桂婶家的狗娃跟他一般大,两人玩也能有个伴。
桂婶见赵玉珍将孩子送来,也没拒绝。
对于赵氏,她是同情的。
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孩子,穷困潦倒的,婆家又那般厉害,日子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也幸得她娘家人不错,否则日子更不好过了。
“咱两家隔的近,孩子在我们家待个一天两天也没什么,米就不用了,你拿回去吧。”
赵玉珍将碗塞到她手中。
“婶子可得拿着,往后恐怕还有劳烦你的地方呢,到时你别嫌我们麻烦才好。”
“那有什么?”桂婶说,“要是我们能帮上忙的,你就喊一声。”
最终,拗不过赵玉珍,桂婶还是接了那碗米,“你等着,我去将米倒米缸里,碗给你拿回去,你家都是刚买的新碗,免得碰缺口。”
说着,往厨房走去。
“哎。”赵玉珍又嘱咐儿子,“四海,等会你就和狗娃到门外玩,要是看到有鬼鬼祟祟的人来了家里,一定要喊人抓贼知道吗?”
糖、油盐、芝麻、白面,对于现如今的他们来说,每一件都是金贵的东西,虽然上了锁,也只能防君子,防不到小贼。
对于叫喊这件事,四海在知夏的引导下,早已轻车熟路。
“娘放心,我知道怎么喊。”
赵氏摸了摸他的脑袋,笑的一脸欣慰。
“四海真懂事,你乖乖的,待娘从镇上回来给你带大肉包吃。”
听到有肉包吃,四海眯起一双眼。
最近吃的太好了,就像在做梦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赵玉珍又跟桂婶和她的儿媳妇周氏聊了两句,便将四海留在这里,拿着自家的碗回去了。
许是见兄妹俩这些日子每每往镇上跑都将菜卖完了,他们卖什么,村里有些人闲来无事,也跟着卖。
以至于五福昨天翻山越岭,也只找到了大半篮蕨菜,送去金杯楼恐怕也就三十文左右。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的。
母子三人锁好门就背着背篓去了镇上。
五福先去金杯楼卖蕨菜,知夏则领着赵玉珍在陈不凡给他们划的摊位附近转了转,顺便还往璞玉书院跑了一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