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50年的机械师 > 第46章 500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九五一年春,JX省委会议室。

    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的气氛庄重而热烈。

    墙上挂着巨大的JX省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当会议进行到“地方工业支援农业”的议题时,NC市委的汇报成了全场焦点。

    市委邓书记拿着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其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组织“前进机械修理厂”为核心,联合全市多家工厂协作攻关,在短短几个月内成功量产锅驼水泵机组,并迅速形成产能支援春灌的事迹。

    他着重强调了“党的领导、全市一盘棋、技术攻关与群众智慧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没有过度突出某个厂或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将其归结为市委和工业局有力组织的成果。

    陈书记听完汇报,脸上露出了欣慰和赞赏的笑容。他摘下眼镜,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好!很好!NC市委和工业局的同志们,做了一件大好事!”陈书记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你们这个‘协作生产’的办法,摸到门路了!这不是简单的生产了几十台抽水机,这是给我们全省的工业如何支援农业,打了个样板,闯出了一条新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各地市的领导,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同志们呐,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缺的是什么?缺资金、缺设备、缺专家,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干劲!南昌的经验就证明了,只要把我们现有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拳头捏紧了,就能解决大问题!”

    坐在一旁的邵领导也笑着补充道:“老俵们看到了‘铁牛’能自己吐水浇田,那个欢喜劲头,比多分几斤谷子还高兴!这是实实在在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力!NC市的同志,功不可没!”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邓书记和一同与会的沈局长感到脸上有光,心里既自豪又感到压力巨大。

    果然,表扬之后,任务紧接着就来了。

    陈书记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是,同志们,五十八台,够不够?我告诉你们,差得远!差得太远了!我们江西有多少万亩‘望天田’?有多少条河沟等着抽水?光靠南昌一市之力,是绝对不够的!”

    他看向邓书记和沈局长的方向,目光中充满了期望和信任:“南昌的同志既然先走了一步,取得了成功,那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肩上再加加担子!省委要求你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挖潜力、扩产能、提质量!”

    邵主席具体提出了要求:“我看,你们要定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今年年内,能不能力争突破五百台?不仅要满足南昌地区的需求,还要支援赣南、吉安等地区的兄弟市县!要把你们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推广出去!省工业厅要全力协调,给你们调拨紧缺的生铁、焦炭!我们要让‘南昌造’的抽水机,响遍赣鄱大地!”

    这个目标像一颗重磅炸弹,让邓书记和沈局长既感到无比光荣,又感到了泰山压顶般的压力。五百台!这几乎是现有产能的两倍。

    散会后,陈书记特意叫住了邓书记和沈局长,低声叮嘱道:“任务很重,我知道。但这是政治任务,更是关系到今年全省粮食丰收的关键!有什么困难,直接向省委汇报!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但是,任务必须完成!”

    回到NC市委立刻召开了紧急常委会,省委的表扬和新的任务指标,让所有常委既兴奋又倍感压力。

    压力迅速传达到了工业局,最终落在了“前进机械修理厂”和整个协作网络身上。

    沈局长再次坐在了陈晓克的办公室,表情凝重地将省委的要求和五百台的年度任务和盘托出。

    “晓克同志,省委的表扬是巨大的荣誉,但这三百台的任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啊!我们现在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台左右,要达到五百台,意味着产能要再翻好两倍!这…这光靠我们现在的几家厂子协作,恐怕是杯水车薪啊!”

    现在大家工厂也都有其他生意要做,前进厂也要完成装甲部队的订单,不可能完全就只生产水泵机组。

    现在的产量已经是NC市内机械加工厂的极限了。

    哪怕陈晓克沉思良久。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生产问题,而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战略需求。

    全国人民都在为了国家恢复生产,并支援抗美援朝作战努力,他是不能拖后腿的。

    他仔细地想想,如果不依靠现代工业,如何能够做到快速扩张产能的办法。

    实际上办法还是有的,后世有许多这样的经验。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沈局长:“局长,这任务既然是省委下达的我们必须完成,但靠老办法肯定不行。我们必须将现在的产业升级。”

    “怎么个产业升级法?”沈局长急切地问道。

    “也就是在水泵机组生产上深化协作,也要扩大协作,建立‘总厂-分厂’制度。”

    “具体情况说说看。”

    “前进厂作为总装核心和研发中心,也就是总厂,需要进一步简化、优化图纸,制定更严格的零部件检验标准和工艺卡片,像发散图纸一样分发给协作厂。

    还要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提升协助厂的生产能力,让其他工厂更快速地完成生产任务。

    要扩大协作范围,将一些有潜力的私营小铁工厂、铜匠铺、白铁社、铁匠铺也纳入协作体系,承担更简单的零件生产,进行标准化培训。

    这样可以扩大各零部件的生产数量。

    而最重要的,是说服民生机器厂和通用机械厂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让他们各新增一座冲天炉、添置大型龙门刨床和落地车床。这是扩大产能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在我们前进厂建立新的总装车间,培训专门的职工进行总装训练,学习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经验,将装配分解为多个工位,工人专人专岗,提高总装效率。”

    “这个办法不错,工业局将全力协助你们,劝说民生厂和通用厂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市里会协助他们扩建的,而扩大协作范围我认为也是对的,应该动员更多的相关人员也加入这场战役当中。”

    “对,这就是一场战斗,我们要把更多的人动员起来,打赢这场战斗。”说起战斗沈局长就兴奋起来,他也更有信心了。

    战争年代大家不是也是依靠群众,一起把敌人打败的吗?

    “我知道这需要市里和工业局投入大量资源来协调和支持,”陈晓克最后说,“但这是唯一能实现省委目标的道路。我们‘前进厂’保证,全力以赴,攻克技术和管理难关,把所有经验毫无保留地推广出去!”

    沈局长重重地拍了拍陈晓克的肩膀:“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有底了!你们只管往前冲,协调资源、说服厂家、申请拨款的事,我这个工业局长,就是磕破头也要给你们办下来!”

    一场以“前进机械修理厂”为技术核心,以全市工业协作网为骨架,以完成省委五百台任务为目标的产能攻坚战,在荣誉和压力的双重驱动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

    省委下达的五百台锅驼机的任务,像一座大山压在工业局党委每个人的心头。

    沈局长主持的会议开得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同志们,省委的决心很大,这是政治任务,更是保丰收的战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产计划科的科长摊开双手,“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不是人手,不是技术,是材料!是设备!”

    “算笔粗账:一台锅驼机连锅炉带水泵,毛重接近三吨,净用生铁铸件也得一吨多!五百台,就要六百吨以上合格的铸造生铁!还有相应的焦炭、铜料、钢材…咱们NC市全年的计划指标,砸锅卖铁也不够!”

    “还有,”设备科的同志补充道,“要扩大产能,民生厂、通用厂就得添设备!大型冲天炉、龙门刨、落地车床、镗床…这些咱们江西自己解决不了,都得指望从上海、武汉甚至东北调拨!”

    沈局长掐灭烟头,斩钉截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等,我亲自带队,出去跑!家里的事,老李你坐镇,协调现有物资,保证现有生产线不能停!”

    一场跨越数省的“求援之旅”就此展开。

    第一站:武汉,华中钢铁公司。

    沈局长带着供应科的骨干,挤在闷热的小火轮里,一路颠簸抵达武汉。

    此时的华钢,自身也正处于恢复和扩建期,任务极其繁重。

    在充满金属粉尘和焦炭味的厂区办公室里,华钢的销售科长看着江西的介绍信和需求清单,面露难色。

    “沈局长,你们的困难我们理解,支援农业是大事。但是…”他推了推眼镜,“我们现在的生铁数量太少,首先是保证自身钢材的生产,这是保铁道兵修铁路的钢轨,其次是保几个重点机械厂的军工订单…你们这六百吨铸造生铁,量不大,但挤占的是计划外指标,难啊!”

    现在华中钢铁公司的生铁钢材产量都不多,年产不过万吨。

    但在长江沿线却已经算是大厂了。

    沈局长早已料到会碰壁,他不急不躁,开始“磨”功夫。

    他不再谈指标,而是讲起了江西老俵们如何眼巴巴等着抽水机救禾苗,讲起了锅驼机如何一机多用既能抽水又能带动碾米机解放劳动力,甚至讲起了这如何间接支援了朝鲜前线的粮食供应…

    他连着三天“泡”在华钢的办公室,找科长、找处长,甚至“偶遇”了一位分管生产的副经理。

    最终,或许是这份为农业的诚心打动了人,或许是JX省委事先的发文起了作用,华钢最终咬牙从极其紧张的计划外库存和零星产量中,挤出了五百吨Z18铸造生铁。

    “沈局长,这可是我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每一吨都得用在刀刃上!”签约时,华钢的同志郑重叮嘱。

    沈局长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连声道谢。他知道,这五百吨生铁,是五百台锅驼机的“骨血”。

    第二站:上海,中国精密机械工业的摇篮。

    比起武汉,上海的挑战更加“精致”却同样艰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