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万法归墟 > 本心之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六章将围绕陈观与荀老夫子之间这场关于“本心”的深刻对话展开,这不仅是理念的交锋,更是陈观坚定自身道路的关键一步。

    第六章:本心之问

    荀老夫子的问题,如同古琴的余韵,在山谷中回荡,更在陈观的心湖中投下一块巨石。

    “为何而战?”

    为垂云城?那座城正在烈火与杀戮中哀嚎,或许下一刻就将彻底沦陷。

    为学宫?那片传承知识的净土已被魔气玷污,楼宇倾颓。

    为竹简?在绝对的暴力面前,那些记载着智慧的载体,确实脆弱得不堪一击,随时会化为灰烬。

    陈观张了张嘴,却发现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答案,在老者澄澈而深邃的目光下,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想起藏经阁中影煞的蔑视,想起赵执事临死前的绝望,想起这一路所见的惨状。一股混杂着悲愤、迷茫和不甘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从荀老夫子平静的脸上,移向山谷上方那片被净化了的、难得的湛蓝天空,最终又落回到老者身上。他的眼神不再仅仅是焦急恳求,而是多了一份沉静的思考。

    “荀老先生,”陈观的声音因之前的奔逃和紧张而有些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晚辈以为,您的问题,或许本身便预设了一个终点。”

    荀老夫子抚琴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但并未打断,只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您问晚辈为何而战,仿佛在说,若垂云必亡、学宫必毁、竹简必焚,那一切抵抗便失去了意义。”陈观挺直了脊梁,体内那点知识星辰似乎随着他的话语微微发热,“但晚辈在藏经阁中初悟之力,并非为了守护某一座城、某一座宫、某一卷书。”

    他回想起诵出《道德经》真言时的那种感觉,那不是毁灭的力量,而是一种“定义”和“秩序”的力量。

    “晚辈守护的,是‘道理’本身存在的权利,是文明传承的‘可能性’。”

    “垂云城若亡,只要道理尚存,他日或可重建新城;学宫若毁,只要知识不灭,后世或可再立学统;竹简若焚,只要有人铭记、理解并践行,智慧便永不湮灭。”

    “魔修要毁灭的,不仅仅是城池和书籍,更是这道理存续的‘可能’。他们要让这世间只剩下弱肉强食这一条‘法则’,让万物归墟,万籁俱寂。”

    陈观的目光灼灼,仿佛有两簇火苗在眼底燃烧:“晚辈之力,源于对先贤智慧的理解。若我因眼前之败局,便放弃践行所知之理,那便是对我自身力量的背叛,对传承于我知识的先贤的背叛。届时,无需魔修来毁,我心中的‘道’,已先一步归墟了。”

    他再次深深一揖:“故此,晚辈并非为必守之物而战,而是为‘不可夺’之志而战。为这天地间,除却毁灭与虚无之外,仍应存有公理、仁爱、智慧之‘可能’而战。纵使最终一切成空,但践行此志的过程本身,便是对‘道蚀’最好的回答。这,便是晚辈的本心。”

    山谷中一片寂静,唯有微风拂过药田的细微声响。

    荀老夫子静静地听着,脸上无喜无怒,但那双古井般的眸子里,却似有波澜涌动。他许久未曾听到如此……“执拗”却又直指核心的论断了。这少年,看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文明存续的根基本质。这与他自己“守心”的理念,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

    “守心”是内求,是确保自身之道不随外物而移;而这少年的“为可能性而战”,则是外显,是要将内心之道推行于外,哪怕外界已是万法归墟。

    半晌,荀老夫子轻轻叹息一声,这声叹息中,少了几分超然,多了一丝复杂的感慨。

    “好一个‘为不可夺之志而战’。”他缓缓开口,“你能于万象崩坏中,见及‘可能性’之重要,可见并非只知死守故纸的迂腐之辈。万法源体……果然玄妙。”

    他竟直接点破了陈观的体质!

    陈观心中一震,却见荀老夫子摆了摆手:“不必惊讶。老夫虽困守此谷,但对这‘道蚀’之世,对某些古老传说,亦非一无所知。你所言不无道理,然而……”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可知,你这‘可能性’,需要多大的力量去支撑?你又可知,你这‘万法源体’,既是希望,亦是最大的靶子?魔道为何急于攻破垂云?恐怕与你这体质的觉醒,脱不了干系。你此刻出去,非但不是希望,反而是引来更疯狂围剿的灾星。”

    这是更现实、更残酷的问题。荀老夫子并非否定陈观的理念,而是在告诉他现实的严峻。

    陈观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晚辈自知力薄,如萤火之于黑夜。但萤火若因惧黑而自熄,则黑夜永为黑夜。若因惧祸而龟缩,则魔道愈发猖獗,终将无处可缩。至于靶子……”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决然:“若注定是靶子,那便做一个最坚硬、最能反击的靶子。让所有想来摧毁‘可能性’的力量,都在撞上我这靶子时,崩掉几颗牙!而这,更需要前辈您的指引和帮助。一人之力有穷,而道理之传无尽。”

    荀老夫子凝视陈观良久,终于,他抚在琴弦上的手轻轻一动,流出一串清越的音符,似是赞许,又似是做出了某个决定。

    “看来,老夫这‘守心’之庐,今日也要沾染些红尘是非了。”他站起身,青袍无风自动,一股渊渟岳峙的浩然之气自然散发。

    “小子,你且说说,城外魔踪,为首者何人?实力如何?”

    陈观精神一振,知道荀老夫子已然心动,连忙将所见影煞的特征以及赵执事提及的“城守可能叛变”等信息一一告知。

    荀老夫子听罢,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闪:“影煞……不过是条走狗。看来,是‘蚀骨魔君’这一脉的手笔。他们倒是心急,道蚀未至巅峰,便想提前收割了。”

    他看向陈观:“你既有为‘可能性’而战的决心,老夫便助你一臂之力。不过,非是硬拼。你初悟之力,尚需打磨。随我来。”

    说罢,荀老夫子转身走向那几间茅屋。陈观心中涌起希望,立刻快步跟上。他知道,这位隐居多年的儒门高人,终于要展现出他真正的力量了。

    【第六章小结】

    本章通过陈观与荀老夫子的哲学对话,将故事的内核进一步深化。陈观阐明了自己“为可能性而战”的信念,超越了简单的守城护书,展现了主角的成长与思想深度。荀老夫子则从最初的超然质疑,到被陈观理念触动,再到点明现实危机(万法源体成为靶子),最后决定出手,角色形象更加丰满,转变合理。对话不仅推动了剧情(荀老夫子决定相助),更奠定了后续师徒联手、共抗魔道的基调。接下来的剧情,将转向荀老夫子如何“打磨”陈观的力量,以及他们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