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481章试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深日久,也是老大一块,看着都心疼,可人力物力投入太大,不如直接开采新煤来得划算。”

    “现在我们转变思路,发动职工家属——当然,这跟井下挖矿的工人同志是两码事,重体力活还是男同志干嘛。

    成立了个临时筛选队,把那些矸石堆都快翻了个遍,硬是把这些‘宝贝’都给捡了回来!

    积少成多,这量就体现出来了!

    这也多亏了咱们职工和家属觉悟高,有主人翁精神!”他再次巧妙地将技术性问题转化为思想觉悟的体现。

    马保华的描述,坐实了“回收”难以直接利用的碎煤、煤粉。

    陈朝阳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但这一次,他的赞许里包含了一层更深的意思。

    他点了点头,用一种仿佛被启发、看到新可能的语气说道:

    “嗯,精打细算,颗粒归仓,这种爱矿如家的精神确实非常好,值得表扬。

    看来你们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方面,是做足了文章。”

    然而在这赞许之下,他的思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盘算着。

    马保华这番关于“筛选回收”的炫耀,在他心中激起了清晰的涟漪。

    “碎煤、煤粉……回收率提升……” 这几个词在他脑中碰撞,瞬间与金陵机器厂那劣质煤燃烧不充分的炉火景象联系在一起。

    一条原本模糊的链条陡然变得清晰,这些被‘回收’的低热值煤粉,唯一的去处,就是被掺入计划调拨的煤炭里,送往苏南!

    马保华这是在公然将掺假行为包装成生产成绩。

    看穿了这一点,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念头随之浮现。

    “他还在为这点掺假的蝇头小利沾沾自喜,却不知道,这些被他视为鸡肋的煤粉,若能制成蜂窝煤,其价值和清洁程度将远超他的想象。”

    陈朝阳的思绪短暂地飞跃到了不久后那种带孔的煤饼上,这是他在后世资料中见过的,能极大改善民用燃料效率的东西。

    历史中个别极少数地区已经有了这个理念苗头,但真正规模化扩大化,应该在60年代以后了……

    但这个念头,立刻被他转化为一步试探的棋。

    用这个‘蜂窝煤’的点子探探他的底。

    若他真有半分公心,必会追问详情;

    若他心思全在如何掩饰勾当上,则只会敷衍了事。

    这既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点拨,更是一块试金石,能瞬间试出马保华的真实重心何在。

    同时,一个更长远的规划也在他心底埋下种子。

    这个技术简单实用,若能在大兴乃至汉东推广,不仅能解决民用燃料短缺,更是真正变废为宝。

    不过,这要等到彻底清除这里的脓疮之后了。

    心念电转间,他已打定了主意。

    于是,他话锋恰到好处地一转,抛出了那个看似随意的建议:

    “马矿长,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

    这些碎煤、煤粉,热值低,直接烧确实不好用,还容易浪费。

    不过,我前段时间好像在什么材料上看到过,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验一种叫‘经济煤’或者‘蜂窝煤’的工艺,就是把煤粉混合黄泥等粘合剂,

    用机器压制成带孔的煤饼,这样不仅方便运输储存,燃烧效率也高,特别适合家庭和中小作坊使用。

    要是能把咱们这些筛选出来的煤粉也这样利用起来,岂不是真正变废为宝,还能为矿区职工和周边群众解决生活燃料问题?”

    马保华显然没听说过“蜂窝煤”,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被掩饰过去,他打着哈哈说:

    “哎哟,厅长您见识真广,还有这种好东西?

    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消息闭塞,还没听说过。

    您这建议太好了,我们一定好好研究研究!”

    他的反应更多是敷衍,心思显然不在这真正的“变废为宝”上。

    陈朝阳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更甚。

    对方对真正有利于国家和工人的技术漠不关心,却对“回收”劣质煤粉如此热衷,其真正目的已不言自明。

    这条关于煤炭掺假的线索,在他脑中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实。

    陈朝阳不再就此深入追问,以免打草惊蛇,但他的调查重点已经无比清晰:

    必须亲眼去看看那个“二次筛选”的现场,以及煤场里不同品质煤炭的真实堆放情况。

    这场汇报,让他真正找到了撕开黑幕的突破口。

    这时马保华继续开口,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不瞒厅长,技术人才是咱们矿最紧缺的。

    好不容易培养两个,可能就被条件更好的单位挖走了。

    留下来的,我们尽量在待遇上倾斜,但矿上条件有限,有时候也留不住人啊。”他再次诉苦,将人才流失归因于外部条件。

    陈朝阳若有所思:“是啊,人才是核心。

    看来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整个汇报过程中,陈朝阳的问题都围绕着实实在在的生产环节、技术细节和人的因素,显得既内行又务实,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官僚气,也没有立刻质疑那些光鲜的数据。

    这种“专业”且“体谅”的态度,让马保华和孙福山最初绷紧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

    他们觉得,这位年轻领导虽然认真,但似乎更关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或许并不会深究那些更敏感的区域。

    汇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马保华合上笔记本,总结道:“总之,陈厅长,我们矿目前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

    全体干部职工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各项任务,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陈朝阳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马矿长,孙书记,你们辛苦了。

    汇报得很详细,让我对矿上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确实,基层的同志不容易,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精神可嘉。”

    他这番话,让马保华和孙福山彻底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那么,今天就先到这里吧。”陈朝阳站起身,“感谢二位的详细介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