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既能尽可能摸清敌人火力点,又能最大程度保存自己。”
紧接着,又一位学员补充道:“孙营长的方法好!
或者,能不能命令坦克利用烟幕弹掩护撤退?
再或者,我看地图上河谷一侧有个小高地,能不能分出一辆车,不要冲阵地,而是快速抢占那个高地,居高临下进行监视和火力压制,掩护其他车辆撤退?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些?”
这些中间派的声音,体现了实战中“有限接触,伺机而动”的灵活思路,既不完全回避,也不盲目硬拼,试图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课堂上的战术思路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然后,陈朝阳的目光又转向后排的李云峰:“李云峰同志,你的看法?”
李云峰再次“唰”地站起,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这一次,他的眼神中除了果决,更增添了几分论战的锐气。
他显然仔细听了刚才的争论,并迅速组织好了思路。
“报告教员,高建国同志引用的条令没有错,但条令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战场是瞬息万变的!”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直接回应了高建国的质疑,
“如果侦察兵只满足于‘看到了敌人’然后‘跑回来报告’,那我们和古代的探马有什么区别?
我们装备的坦克和电台,难道只是为了让我们跑得更快、报得更远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刚才提出折中方案的学员,语气变得更加犀利:
“孙营长提出的‘交替掩护撤退’,听起来很稳妥。
但请问,在敌人已经发现我们,并且拥有至少两门直射火力的情况下,我们三辆薄皮坦克,在狭窄山谷里做机动,是更容易成为活靶子,还是更容易逃脱?”
“敌人不是木头,他们的指挥官看到我们试图分散撤退,只会更快地命令火力分队开火!
我们的任何犹豫、任何试探性的动作,都会给敌人更多的时间完成部署!
到时候,就不是我们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我们想跑都跑不掉的问题!”
接着,他再次将目光投回黑板上的地形图,手指虚点,似正身处那座山谷:
“高同志说这是‘逞个人英雄主义’,我认为恰恰相反!
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为了整个分队、为了后续主力胜利,所必须采取的最积极的生存手段!”
“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也是唯一的优势,就是敌人和我们一样突然、一样慌乱!
但他们是在‘由静转动’,需要时间;
而我们是在‘由动至更快地动’,我们掌握着启动的主动权!”
“我的方案,核心就是剥夺敌人的这个反应时间!
用最快的速度,把‘遭遇战’强行打成‘突击战’,把敌人的优势地形变成他们的劣势。难以迅速调整射界、队形密集易于被我冲击波杀伤!”
“至于那两门无后坐力炮,”李云峰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计算,
“在800米距离上,它们对高速蛇形机动的轻型目标命中率有多高?
等他们的炮手测好距、瞄准好,我的坦克可能已经冲过一半距离了!
恐惧源于未知,而一旦交火,比的就是谁更狠、谁更快!”
最后,他做出了结论,语气斩钉截铁:
“所以,我的看法不变:冲过去!
只有贴上去,搅乱它,我们才有生机,才能为主力创造最好的攻击条件!
撤退和试探的风险,远大于果断突击的风险!
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个‘勇’,是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在电光火石间做出最有利于全局的决断!”
李云峰的这番回应,不再是单纯的方案陈述,而是一场充满战斗气息的战术辩护和反推论。
他直接指出了保守方案和折中方案中潜藏的巨大风险,并将自己的方案上升到了“为了全局胜利必须采取的积极生存手段”的高度,完美呼应了陈朝阳即将阐述的“主动性”理论。
他的发言让课堂上的火药味更浓,思想碰撞更加激烈。
“很好!”陈朝阳的声音打破了浓烈的思想碰撞,他首先环视全场,肯定了之前的讨论,
“大部分同志的想法是基于‘保存自己,再图发展’的逻辑,这没有错,很稳妥,是常规情况下侦察分队最合理的处置方式。”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李云峰,话锋陡然提升,变得锐利起来:
“但是!李云峰同志的思路,体现了装甲兵,尤其是前线侦察突击单位所最应具备的核心精神之一:
在极端不确定性中,通过积极、迅猛、甚至带有一定战术冒险性的行动,强行创造有利于我的战场态势,打乱敌人的节奏,剥夺其反应时间!”
他开始详细剖析李云峰的方案,语气冷静而客观:“这个方案风险极高,三辆轻型坦克冲击加强连防御阵地,一旦敌人反应迅速,
火力点未被有效压制,或者无坐力炮手心理素质过硬,侦察分队很可能在接敌过程中就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
他毫不避讳风险,这让台下一些原本觉得李云峰鲁莽的学员微微点头。
“但是,”陈朝阳再次强调了转折,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极致的主动性和对速度的绝对追求!
它抓住了‘敌刚刚发现我,部署尚未完成’这转瞬即逝的窗口期。
它追求的不是在绝对安全下零敲碎打,而是用速度和气势,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方向和时间点上,强行将一场遭遇战、侦察行动,打成了一锤定音的突击作战!
他追求的不是零风险的胜利,而是用速度换取主动权。
敌人预设的防御节奏被打乱了,他的无后坐力炮可能还没找到目标,我们的坦克已经冲到眼前了。
这就是速度的威力——不仅是机动速度,更是决策和攻击的速度。
这等于是在敌人还没来得及想清楚之前,就帮敌人做了决定,逼他打一场他不想打的近身混战!”
接着,他引用了自己撰写的《严寒山地作战技术兵种协同与战术主动性研究报告》中的观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