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416章 书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欣赏陈朝阳那股敢打敢拼、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劲头,就像欣赏一块未经完全雕琢却已初见峥嵘的璞玉。

    他完全理解并赞同“保护和使用好这颗珍贵种子”的战略考量。

    陈朝阳在朝鲜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战术指挥能力,更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敏锐感知和大胆实践的勇气,这正是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最急需的品质。

    对于陈朝阳隐瞒不报的错误,他的看法更为辩证:必须严肃指出,绝不能含糊,这是原则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教育,要让这次挫折变成一剂苦口的良药,让这颗可能因骤然受挫而感到委屈或迷茫的“好苗子”,能在更广阔的新土壤里重新扎根,焕发出甚至更加蓬勃的生机。

    他没有立刻动笔回信。

    而是按下呼叫铃,

    “小王同志。”他随即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

    秘书应声推门而入。

    “立刻联系总参作战部,还有情报部,”

    他指示道,语速平稳却十分有重量,“以我的名义,请他们协助,调阅陈朝阳同志入朝以来,

    特别是近期关于装甲部队作战、整训的所有详细报告、总结,

    还有他提交过的所有战术建议和论文,哪怕是零散的笔记,都要。尽快送过来。”

    小王有些意外,但立刻记下:“是,首长。我马上就去办。”

    “等等,再问一下志愿军后方联络处,关于…他们师部驻地文艺汇演的情况,有没有更详细的目击报告或者相关记录。”

    秘书离开后,儒雅者重新拿起第九兵团的急电,目光再次扫过“身中三枪”、“险些牺牲”、“隐瞒不报”等字眼,轻轻叹气,低声自语:

    “唉,这个小鬼啊……说你胆子大,你敢炮兵孤军深入;

    说你心细,你能想到给战士搞军邮小组、办文艺汇演收拢人心……

    可怎么就在这最关键的政治纪律上,犯了糊涂呢!”

    他站起身,在铺着厚地毯的书房里慢慢踱步,继续着自己的“对话”:“北平批评得对,这事性质严重……

    该泼冷水,得让他清醒清醒……可是,”

    他停下脚步,目光投向窗外的北平,“就这么一棍子下去?

    把他这股敢想敢干的劲儿彻底打没了?那我们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师长喽……”

    文件很快被送来了,厚厚一摞。

    他重新坐回灯下,沉浸在这些材料里。

    看得很慢,也很仔细。

    当看到陈朝阳如何打破建制混编部队、如何推行技术互助、如何为战士争取寄信渠道时,他微微点头;

    当看到那份《严寒山地作战技术兵种协同与战术主动性研究报告》时,他眼中露出赞赏的光芒;

    而当读到文艺汇演上陈朝阳唱起《错位时空》、以及随后惊险的刺杀和警卫员王钢的受伤时,他的眉头紧紧锁住,呼吸都为之屏住。

    最终,方才放下最后一页报告,身体向后靠去,长叹口气。

    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沉静的侧脸,眼神中交织着后怕、惋惜、责备,以及一种更深沉的期许。

    “人才难得,人才易折啊……”他喃喃自语。

    话罢,这才凝神片刻,终于落笔。

    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声响划过。

    他的字迹有力,一如他的为人。

    “朝阳同志如晤:”

    “北平转来的电报及志司、兵团的报告,我已详细阅过。

    惊闻你于前线遇袭,王钢同志身负重伤,闻之实感震惊与后怕。

    幸而你无恙,此乃不幸中之万幸,亦是我军之大幸。

    然,此事之后果,思之仍令人脊背发寒,夜不能寐。”

    接着,笔锋一转,切入核心错误,但语气是分析而非单纯斥责:

    “你事后决定隐瞒不报,此事实属大错。

    我知你心中所虑,恐动摇军心,恐长敌之气焰,恐影响南下作战任务。

    这些考虑,并非全无道理,但却绝非你可以独自隐瞒的理由!

    此非独断,实为政治上的极大不成熟。

    军队者,高度组织之集体,如此重大之事,岂容个人意气用事?

    情报之上报、分析、决策,自有其组织程序与纪律,此乃我军战斗力之根基,岂可因私,即便是为公之‘私心’而废公?

    你想保护部队士气,然则,若你真有闪失,对于军心士气之打击,岂非百倍千倍于此?此中轻重,你需深省!”

    然后,他很快引向更深层次的教导,将个人错误与军队建设联系起来:

    “朝阳啊,你如今已非一冲阵之勇将,而是一师之主,未来或将承担更重之责任。

    肩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要懂得依靠组织,遵守纪律,越要讲政治、顾大局。

    个人之勇武,可胜一战;

    然组织之强大、制度之完善,方可胜百战,方可打造真正无敌之铁军。

    此次教训,望你刻骨铭心。”

    之后,他开始传达组织的决定和深意,语气转为引导和期许:

    “军委决定调你回国,赴军事学院任职,此决定,我深以为然。

    这并非是对你能力的否定,恰是对你最大价值的肯定与保护。

    你的才华,不应消耗于前线之冷枪暗箭,而应倾注于为我军培养千百个懂得现代战争之骨干;

    你的经验,不应止于一人一师之得失,而应升华提炼,成为全军共享之财富。

    讲堂之上,笔纸之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战场,甚至是决定未来几十年我军命运的战场。

    此间意义之重大,绝不亚于你在前线指挥千军万马。”

    “你素来重视技术兵种,强调协同作战,苦恼于后勤医疗之短板。

    如今国内环境相对安定,又有学院之平台,正可让你沉下心来,将这些思考系统化、理论化,融于教学,用于实践。

    希望你能将此次教训,化为动力,在新的岗位上,为我军之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扎扎实实地打下几根桩子。

    我在北平主持此项工作,你可将你的想法与全军之规划相结合。”

    “王钢同志是真正的英雄,替我向他致以敬意,望他安心养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