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256章讨论与部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参谋长拿起文稿中间几页,看着那幅标注着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草图。

    以及旁边注释的龙山洞监听、安州炮击、松月里电台欺诈等战例,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有点意思…用缴获的电台和学生娃的耳朵,加上他那颗比狐狸还精的脑子,硬是搭起了这么个…闭环?

    这词新鲜,但意思透亮!

    怪不得朝阳同志能料敌先机,把霍奇和凯泽耍得团团转!”

    另一名副司令员则盯着:“高炮平射破潘兴”、“陆炮驱舰”的部分,用力拍了下大腿:

    “好!痛快!这才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精髓!

    管你什么铁王八、铁乌鸦、铁棺材,老子就用手头家伙,专打你的七寸!

    陈朝阳这脑子,怎么长的?高炮不放天上打飞机,放平了开罐头?

    76炮不轰步兵,轰海里的铁棺材?邪门!但真他娘的有效!”

    司令员没有参与讨论,他快速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陈朝阳的文字带着硝烟味和钢铁的冷硬,用定州战役的血火实例,将那些看似天方夜谭的理论砸进了现实。

    他看到了松月里绝境中高炮撕裂潘兴装甲的冷酷计算,看到了炮击安州时利用信息差制造恐慌的战略欺骗,

    看到了定州湾用陆炮弹幕逼退美军驱逐舰的胆大包天…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超越现有战争认知的全新体系。

    屋内陷入了奇异的沉默,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和司令员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几位久经沙场的统帅,都被文稿中蕴含的颠覆性思想和被实战验证的恐怖效能所震撼。

    司令员拿起稿子,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页,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同志们,争论的焦点,错了。”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不是他陈朝阳的理论有多玄乎,胆子有多大。核心在于——他戳破了一层窗户纸!

    一层我们过去因为装备劣势,自己给自己蒙上的窗户纸!”

    司令员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朝鲜半岛的模型上:

    “火力贫瘠?这是事实!但朝阳同志和他的火炮部队,用血与火证明了一件事:火力贫瘠,不等于火力无能!”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激昂:

    “关键在于怎么用!”

    “机动性!让笨重的炮长出‘铁脚板’,能藏、能跑、能突然砸到敌人头顶!

    龙山洞埋伏是藏,炮击安州是跑,松月里公路炮战就是砸!

    这就是他说的‘重炮游击’的灵魂!”

    “信息化! 用一切能用的‘土办法’——耳朵听监听、眼睛看侦察、脑子算分析——去摸清敌人的脉门!

    摸清了,有限的炮弹就能砸在敌人的七寸上!

    安州炮击、松月里电台欺诈,就是靠这个‘信息闭环’驱动火力!

    这比单纯靠人多去填,高明百倍,代价小百倍!”

    “非对称!” 司令员猛地一挥手,“敌人坦克硬?咱用高炮从侧面、从后面捅他腰眼!

    37炮打潘兴坦克,松月里干得多漂亮,敌人飞机凶?

    咱集中高炮高机,在关键空域织一张‘铁扫帚网’,把天给他封了!

    敌人军舰炮狠?咱就用陆炮远程覆盖他可能停泊的海域,打不准,也要吓他一身冷汗,让他不敢安稳开炮!

    陈朝阳管这叫‘跨维度打击’,我看,这就是专打敌人想不到的地方,用他们瞧不上的武器,干翻他们最得意的玩意儿!”

    司令员的话在指挥部内回荡,彻底驱散了众人心头的疑云。

    这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钢铁与意志的基石上,插上了智慧与创新的翅膀!

    是将“勇敢”与“谋略”、“人力”与“技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淬炼融合而成的“以劣胜优”的升级版!

    “司令员说的透彻!”参谋长扶了扶眼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陈朝阳的理论,价值不仅在打赢了定州这一仗。他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未来建军强军的一条路径!”

    他转向作战参谋:“立刻做三件事!”

    “第一,将论文核心战术要点——尤其是‘高炮反坦克操作规范’、‘无线电欺诈实用案例’、‘公路无阵地炮击应急流程’——整理提炼,

    编入最新一期《战场快报(特辑)》,下发至师级以上指挥员。

    附注:‘学习其活用精神,勿拘泥刻板形式,因地制宜,因敌制变!’”

    “第二,选定试点部队实战检验。

    西线,39军,优先补充他们缴获的高炮,重点演练‘防空-反坦克双模式快速切换’!

    东线,42军!

    让他们在敌军方向,尝试运用‘简易监听+小炮群机动袭扰’战术,重点打击美陆战1师的后勤补给线!

    我们要看看,这套‘铁牛犁法’,在更冷、更险的冻土上,还能不能犁开血路!”

    “第三,”参谋长的目光变得深邃,“关于陈朝阳同志的任用…”

    “我提议,”13兵团司令员姜华抢先开口,眼中带着惜才的急切,“如此大才,岂能局限于后勤和炮兵?

    应调任志司,担任参谋,主管全军战术革新与炮兵火力运用统筹,定州之战证明,他完全有这个战略眼光和能力!”

    “姜司令爱才心切,我能理解。”参谋长沉稳地接口,“但‘昌平铁牛’的根基在昌平,军工生产、技术保障、甚至那套独特的训练体系,都离不开陈朝阳这根主心骨!

    骤然调离,恐动摇根本。

    我建议,保留其兵团后勤部长职务,便于统筹资源,同时加任西线前敌指挥部炮兵总顾问!直接指导西线各军炮兵运用与战术创新!”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司令员。

    司令员没有说话,他再次拿起陈朝阳的论文,翻到最后一页,看着那幅被陆炮弹幕笼罩的敌舰简图。

    片刻沉寂后,才放下论文,声音不高,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决断:

    “一肩挑!”

    他目光扫过众人:

    “任命陈朝阳同志,为志愿军炮兵指挥部副总指挥,级别不变,同时,兼任志愿军后勤部特别技术顾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