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229章 棒子的求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更重要的是—— “Baker”呼号!

    结合他脑海中的记忆: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其前线侦察分队常用的呼号前缀正是 “Baker”!

    而“查理”(Charlie)往往是连级指挥单位的代称!

    最关键的是,在原时空的历史上,11月1日云山战役胶着之时,正是美骑1师第8团的一支装甲突击队,从这个“德尔塔”隘口突然杀出,企图侧击我39军主力,造成了极大威胁!

    刹那间,零散的监听碎片在陈朝阳脑中拼凑出清晰的图景:这支代号“贝克”的分队,此刻正在执行战役爆发前的例行侦察和路线确认!

    他们毫无察觉地标定了这个关键隘口!

    而他们所属的骑8团主力,极可能在战役打响后,利用这条侦察好的路线进行致命的穿插!

    陈朝阳的脸色铁青,随即被一股冰冷的杀意取代。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细微的偏差时间提前了,但敌人的战术意图和关键节点,被他提前捕捉到了!

    “好!小满,听得很好!信息非常关键!”陈朝阳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将纸条重重拍在地图上云山以南那个标注着“德尔塔隘口”的位置,

    “继续监听!重点捕捉‘RaptOr’这个呼号!那很可能是他们团一级的指挥所!”

    “是!首长!”赵小满得到肯定,精神一振,立刻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洞口外的夜色中。

    陈朝阳转向地图,铅笔在“德尔塔隘口”画了一个小小但异常醒目的红叉。

    他没有下令派兵去占领,而是对身边的参谋沉声道:

    “命令前沿侦察组,注意,是隐蔽侦察组,非作战部队:

    第一, 立即向‘德尔塔’隘口方向隐蔽渗透,不要求抵近,在绝对安全距离外,利用望远镜和炮队镜,详细测绘该隘口的地形、道路状况、可能的雷场和防御薄弱点!绘制精确地图。

    第二, 评估从我们预设阵地,铁砧、铁锤高地使用76毫米野炮,火力覆盖该隘口的可行性!

    标定可能的炮击诸元标尺、方向!

    第三, 绝对禁止与任何敌军发生接触!

    一旦发现敌情,立即隐蔽撤回!宁可放弃侦察,也绝不允许暴露!”

    他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刀,现在要藏在鞘里!但鞘里的刀,必须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砍向敌人的哪里!

    德尔塔隘口,就是敌人未来可能露出的一个致命破绽!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前磨快刀锋,锁定目标,然后——耐心等待!”

    参谋迅速记录命令,通过隐蔽的通讯线路传达下去。

    24日,深夜。

    寒风在“铁砧”高地呼啸。

    赵小满蜷缩在“耳蜗一号”监听点的岩石缝隙里,努力抵抗着困倦和寒冷。

    耳机里,沙沙声依旧主导。

    突然,一个带着明显傲慢和不耐烦的英语声音刺破了噪音:

    “RaptOr 6 tO all UnitS… KOrean 6th dUg in like laZy pigS… H-hOUr iS Set. Maintain radiO SilenCe Until then… RaptOr OUt.”

    (猛禽6号呼叫各位…韩国第6师像懒猪一样窝着…进攻时刻已定。在此之前保持通电静默…猛禽通话结束。)

    赵小满一个激灵,迅速捕捉关键词:“RaptOr 6”、“KOrean 6th laZy pigS”(韩国第6师懒如猪)、“H-hOUr”(进攻时刻)、“radiO SilenCe”(电静默)!他飞快地记录在日志本上。

    当这份带着深夜寒气的日志送到陈朝阳手中时,他快速扫过,眼神骤然锐利!

    “H-hOUr iS Set”!敌人进攻时刻已定!“KOrean 6th laZy pigS”!对韩军防御赤裸裸的蔑视!

    这与他记忆中韩军防线脆弱、美军即将发动进攻的历史完全吻合!

    他合上日志本,走到洞口,目光投向南方温井的方向。

    万籁俱寂,只有寒风在群山间呜咽,如同为即将到来的杀戮奏响的序曲。

    距离点燃第一次战役的导火索,还有不到12个小时。

    一张由钢铁意志、极致伪装和微弱电波编织成的无形之网,已在龙山洞的咽喉要道悄然布下。

    网中的猎人,屏息凝神,手握磨砺已久的刀锋,只待那溃败的鱼群,一头撞入这致命的陷阱!

    陈朝阳的拳头在身侧悄然握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隐蔽!等待!一击必杀!这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也是唯一的胜机!

    时间在“铁砧”高地紧绷的等待中,艰难地爬过10月24日。

    寒风似乎更凛冽了些,卷起的雪粒打在伪装网上,发出细碎而密集的沙沙声。

    岩洞指挥部里,陈朝阳几乎钉在了地图前,监听频道里捕捉到的零星英语通讯碎片,指向温井方向的无线电活动频率在显著增加,

    虽然具体内容模糊,但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已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24日深夜,接近子时。

    “耳蜗三号”监听点,位置在“铁锤”高地一处背风的岩石裂隙深处。

    负责监听的是李书文,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在昌平师范学过英语的腼腆青年。

    他裹着几乎能把他埋起来的棉大衣,蜷缩在冰冷的岩石上,耳朵紧紧贴着步话机的耳机,手指因为寒冷和紧张微微颤抖。

    耳机里是持续不断令人昏昏欲睡的白噪音和电流嘶嘶声。

    突然,一个极其微弱、断断续续、仿佛随时会被噪音吞噬的英语呼号刺破了这片混沌:

    “…Eagle… Eagle tO NeSt… COntaCt… Grid… EChO… FOXtrOt… Heavy… Fire… ReqUeSt… SUppOrt… Over…”

    (鹰…鹰呼叫巢穴…接触…坐标…E…F…遭遇…猛烈…火力…请求…支援…完毕…)

    声音戛然而止,被更汹涌的噪音淹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