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182章 狙击首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铁柱的手指平稳地压在冰冷的扳机上,感受着心跳的节奏与风的律动。

    风雪、枪声、喊杀声仿佛都离他远去,整个世界只剩下那个晃动的身影和十字线中心。

    “砰!”

    一声清脆而孤傲的枪响,压过了战场的喧嚣!

    望远镜里,刘长河清晰地看到,“敌指挥官”胸前猛地爆开一团醒目的红色颜料!

    身体晃了晃,颓然扑倒在冰冷的坦克模型上!

    “打中了!赵民勇!好样的!”刘长河激动地对着步话机大吼。

    整个顺义民兵阵地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敌指挥官”被“狙杀”!

    蓝军装甲连的指挥中枢瞬间瘫痪,攻势为之一滞!

    趁着“蓝军”短暂混乱,刘长河立刻下令反坦克小组出击!

    几个抱着反坦克燃烧瓶,玻璃瓶内装煤油、棉花碎屑和磷块的民兵,从侧翼的雪沟里跃出,猫着腰,借着残垣断壁的掩护,向最近的一辆坦克模型猛冲!

    然而,致命的严寒再次露出了獠牙!

    一个民兵奋力将燃烧瓶掷出,玻璃瓶砸在冰冷的坦克铁板上,应声碎裂!

    但预想中的熊熊烈火并未燃起!

    粘稠的煤油泼溅开来,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中,竟如同胶水般粘附在铁板上,只冒出一缕缕微弱的、几乎看不见的青烟!

    煤油,冻住了!根本无法点燃!

    “操!点不着!” 民兵绝望地嘶吼。

    暴露位置的他们瞬间遭到“蓝军”步兵的猛烈火力压制!

    一个民兵被判定“击中”,颓然倒在雪地里。

    眼看坦克模型重新开动,履带即将碾过民兵的“尸体”,另一个反坦克小组的组长,一个满脸冻疮的汉子,眼中闪过决绝!

    他嘶吼着:“手榴弹!集束!” 他和另外两名战士,将身上所有的手榴弹(训练弹,无破片,模拟爆炸)捆扎在一起,拉燃导火索,像扑火的飞蛾,在“蓝军”惊恐的目光中,抱着集束手榴弹,猛地滚到了坦克模型的履带之下!

    “轰隆!”一声沉闷的巨响,浓烟升腾!

    虽然无法真正摧毁模型,但按照演习规则,履带被“炸断”,这辆“坦克”被判定瘫痪!

    代价是,三名英勇的民兵“阵亡”!

    冰天雪地中,他们身上代表“阵亡”的白色布条,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异常刺眼。

    激烈的战斗不可能没有“伤员”。在小王庄外围的一片背风洼地,李卫东亲自带领的宛平矿区救护队,正在紧张地进行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地救护”演练。

    几名扮演重伤员的民兵被安置在担架上,盖着棉被,在低温下脸色青紫,瑟瑟发抖,模拟着失血过多的状态。

    救护队员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注生理盐水。

    “快!挂上!” 李卫东焦急地催促。一名卫生员颤抖着将输液针头刺入“伤员”手臂,打开调节阀。

    然而,那橡胶管在离开保温箱暴露在严寒空气中仅仅几分钟后,迅速失温,在零下十几度的空气中表面结出冰晶;

    盐水在细管内流速急剧下降,肉眼可见地变得粘稠;

    一名卫生员试图调整流速,轻轻弯曲橡胶管

    “咔嚓!”一声脆响!

    低温脆化的橡胶管竟从连接针头处断裂!温盐水喷溅到雪地上,瞬间凝结成冰粒!

    “该死!” 李卫东瞳孔一缩。

    更严重的是,其他输液管中的盐水因低温逐渐析出盐结晶,针头开始堵塞!(注:生理盐水冰点约-0.9℃,但超低温下溶解度下降会析晶)

    “伤员”体温持续下降,模拟休克症状加剧!

    李卫东急中生智:“快!用急救包纱布!把橡胶管管和新的盐水瓶都给我包起来!

    热水瓶!把热水瓶塞到棉布中间保温!”

    “针头堵塞的立刻更换!用体温捂热新针头!”

    士兵立刻用腋下温暖

    “担架抬近火堆!搓热手脚!金蒜姜汤灌下去!”

    队员们七手八脚,用急救包里的棉布绷带将软管和盐水袋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又把灌满热水的军用水壶塞进包裹里。

    虽然笨重无比,像个臃肿的粽子,但这土办法总算让冰冷的盐水袋恢复了点温度,让冻裂的软管暂时保持了柔软,虽然流量很不稳定。

    看着微弱的盐水终于一滴一滴流入“伤员”体内,李卫东松了口气,后背却惊出一身冷汗。

    这“救命水”,差点成了冻死伤员的帮凶!

    …………

    宛平趴窝的拖拉机抢修车被拖回南口机械厂后,郑春秋和技术员一头扎进了临时车间。

    车间里炉火熊熊,却依旧抵挡不住从门窗缝隙钻进来的刺骨寒意。

    那台趴窝的“铁骡子”静静卧在中央。

    郑春秋围着它,眉头拧成了疙瘩。

    油样检测结果出来了:普通液压油和齿轮油在-15°C以下就失去了流动性!这是致命的短板!

    “没有有效的防冻液……怎么办?” 一个年轻技工搓着手问。

    “笨办法!保温!换油!” 郑春秋咬着牙,眼睛通红,显然是熬了一夜。

    “低凝柴油!我记得仓库里还有两桶华北局调拨的低凝柴油,零下三十度都能用!去找出来!”

    “保温呢?”

    “毛毡!找最好的毛毡!越厚越好!” 郑春秋指着变速箱和关键的液压油管,

    “照着形状,做保温套!缝严实了!接头处用皮带扎紧!”

    车间里立刻忙开了。技工们翻箱倒柜找材料,裁剪厚厚的毛毡。

    郑春秋亲自爬上爬下,测量尺寸,指导缝合。

    与此同时,工人同志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放掉已经凝固的旧油,将珍贵的低凝柴油注入变速箱。刺鼻的油味弥漫在车间里。

    “还有枪!” 郑春秋看着角落里几支民兵送来保养、枪栓都冻住的步枪,灵感一闪,

    “枪栓、击针最容易冻住!用羊皮!软羊皮内衬薄毡,缝成枪衣!套在枪机部位!既能保温,操作时还能掀开!” 他立刻画了个粗糙的草图,交给几个女工赶制。

    ………

    延庆民兵在经历了惨烈的黑风谷白刃战和大面积冻伤后,被暂时撤下来休整。

    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挤满了冻伤的战士。卫生员们用雪搓着战士们冻得发紫的手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