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轻手轻脚地起身,怕吵醒隔壁床的赵小玲。刚穿好衣服,就听见东屋传来刘桂兰的咳嗽声。苏青禾走到门口,看见刘桂兰正弯腰烧火,灶台上的铁锅冒着白汽,是在煮玉米糊糊。
“姨妈,我来帮您。”苏青禾走过去,接过刘桂兰手里的烧火棍。
刘桂兰直起腰,揉了揉腰,看着她叹了口气:“青禾,昨天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李干事他们也是按规矩办事。以后可别再染布了,万一真被当成投机倒把,可不是闹着玩的。”
“姨妈,昨天后来有个公社文化站的陆同志过来了,他说我的手艺能帮供销社加工,不算投机倒把。”苏青禾小声说,眼里带着点期待。
刘桂兰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供销社?那可是公家单位,哪能随便用私人的手艺?青禾,不是姨妈泼你冷水,咱就是普通老百姓,别抱太大希望,免得失望。”
苏青禾没反驳,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她知道姨妈是为她好,可陆时衍温和的眼神和肯定的语气,让她没法不相信。她想,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也要试试,不能让母亲的手艺埋在箱底。
早饭还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赵小玲磨蹭到太阳升得老高才起来,看见苏青禾就翻了个白眼:“大清早的就瞎忙活,我看你那染布的事,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苏青禾没理她,匆匆喝了两碗糊糊,就揣着剩下的四块五毛钱,往集市赶。昨天她已经打听好了,集市东头的布摊有最便宜的白棉布,一尺只要八分钱,她打算先买五尺,再去买些靛蓝草和固色用的明矾。
集市上很热闹,卖菜的、卖粮食的、卖针头线脑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苏青禾攥着钱,小心翼翼地挤过人群,走到布摊前。摊主是个留着八字胡的老汉,看见她就笑着问:“姑娘,买布啊?要啥样的?我这有的确良、卡其布,还有刚到的花布,可好看了。”
“大爷,我要最便宜的白棉布,要五尺。”苏青禾说。
“白棉布啊?”老汉挑了挑眉,“现在谁还买白棉布啊?又粗又不好看,不如买块花布,做件衣裳多洋气。”
“我有用,就买白棉布。”苏青禾坚持道。
老汉见她态度坚决,就从摊子底下翻出一卷白棉布,量了五尺给她,收了四毛钱。苏青禾接过布,小心地叠好,揣在怀里,又去了卖草药的摊子。
卖草药的是个老婆婆,看见她就认出了她:“姑娘,昨天刚买了靛蓝草,今天又来啦?是不是不够用?”
“婆婆,我再买半斤靛蓝草,还要点明矾。”苏青禾笑着说。
“行,我给你称好的。”老婆婆一边称药,一边说,“这靛蓝草染布最好,颜色正,还结实。我年轻的时候,也见过有人用这草染布,就是现在少见喽。”
“婆婆,您也知道染布啊?”苏青禾眼睛一亮。
“咋不知道?我娘家就是做染坊的,后来染坊关了,手艺也没人传了。”老婆婆叹了口气,“姑娘,你是要学染布啊?这手艺苦,得有耐心,还得懂窍门,可不是随便泡一泡就行的。”
“我妈以前就是染布的,她教过我。”苏青禾说,心里涌起一阵亲切感。
老婆婆点点头,把包好的靛蓝草和明矾递给她:“那你可得好好学,别让手艺断了。这明矾要少放,放多了布会硬,放少了颜色固不住,你记着。”
“谢谢婆婆,我记住了。”苏青禾付了钱,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在这陌生的小城,还能遇到懂染布的人,这让她更有信心了。
回到家时,刘桂兰正在院里洗衣服,看见她怀里的布和草药,皱了皱眉:“青禾,你咋真买了?不是跟你说别抱希望吗?”
“姨妈,我想试试,就算不成,也不亏。”苏青禾笑着说,拿起东西就往院里走。她想趁着太阳好,赶紧把布染了,等陆时衍带张主任来的时候,能看到更多染好的布。
赵小玲从屋里出来,看见她又在摆弄染缸,就抱着胳膊站在门口阴阳怪气地说:“还真染啊?我看你就是不死心。等会儿要是再有人举报,看妈怎么收拾你。”
苏青禾没理她,按照《青蓝染谱》上的步骤,先把靛蓝草泡在温水里。她记得母亲说过,泡靛蓝草要选温水,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这样颜色才能充分浸出来。她蹲在染缸边,用竹制的搅棒轻轻搅动,看着水一点点变成深蓝色,心里满是期待。
泡了一个时辰,水已经变成了深靛色,苏青禾把白棉布放进去,轻轻按压,让布完全浸在水里。她一边搅布,一边想起母亲教她的诀窍:“染布要用心,布和水要融在一起,就像人和手艺要融在一起,这样染出来的布才会有灵气。”
阳光越来越烈,晒得她额头冒出汗来。她时不时地把布捞出来,拧干水分,再放进去,反复几次,让颜色均匀地附在布上。赵小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她不理自己,觉得没趣,就撇撇嘴出去了。
中午的时候,刘桂兰煮了红薯,喊苏青禾吃饭。苏青禾擦了擦汗,看了看染缸里的布,说:“姨妈,我等会儿再吃,这布还得再泡一会儿,不能离人。”
刘桂兰无奈地摇了摇头,把红薯放在旁边的石桌上:“那你记得吃,别饿坏了。”
苏青禾点点头,继续守着染缸。她知道,染布最关键的就是这几个时辰,稍微不注意,颜色就会不均匀,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她想起小时候,母亲为了染一块好布,常常守在染缸边一整天,饭都顾不上吃。那时候她还不懂,觉得母亲太执着,现在她才明白,那不是执着,是对手艺的敬畏。
下午的时候,王婶又来串门,看见苏青禾在染布,就走过来蹲在她身边:“姑娘,你还真在染啊?昨天那事没吓着你?”
“王婶,我想试试,陆同志说能帮我联系供销社。”苏青禾说。
“陆同志?就是文化站的那个小陆?”王婶眼睛一亮,“那孩子可是个好人,有文化,心肠也好。要是他帮你,说不定真能成。你看你染的这布,颜色真好看,比供销社的蓝布亮多了,要是做成围裙、头巾,肯定有人要。”
苏青禾心里一喜:“王婶,您真觉得好看?”
“当然好看!”王婶点点头,“我家那丫头,昨天看见你染的布,还跟我说想要块头巾呢。就是怕你这布不能卖,不然我肯定帮你问问。”
“等我跟供销社谈成了,就能卖了,到时候我给您家丫头染块头巾。”苏青禾笑着说。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了脚步声,苏青禾抬头一看,是陆时衍来了,他身边还跟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很稳重。
“青禾,我带张主任来了。”陆时衍笑着说。
苏青禾赶紧站起来,有点紧张地搓了搓手:“张主任,您好。”
张主任点点头,目光落在染缸里的布上,又看了看旁边晾着的那块昨天染的青蓝布,走过去仔细看了看:“这布是你染的?”
“是,张主任,这是我昨天染的,今天还在染新的。”苏青禾说,心里有点忐忑。
张主任拿起晾着的布,用手摸了摸,又对着阳光看了看:“颜色很均匀,手感也软和,比我们供销社现在卖的蓝布质量好。你这手艺,是家传的?”
“是我妈教我的,她是江南青溪村的,那边世代都做染布的生意。”苏青禾说。
“江南的染布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张主任点点头,转头对陆时衍说,“小陆,你没说错,这手艺确实不错。我们供销社现在正想做点有特色的布,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新鲜样式,但也有不少老人喜欢这种传统的青蓝布,要是能批量染出来,肯定好卖。”
苏青禾心里一阵激动,她没想到张主任会这么认可她的手艺。
陆时衍笑着说:“张主任,我就说这手艺能用吧。青禾,张主任这次来,就是想跟你谈谈合作的事。”
张主任看着苏青禾,说:“姑娘,我想跟你订一批青蓝布,先订二十块,每块一尺见方,用来做头巾和围裙。你要是能染出来,我们供销社按每块五毛钱的价格收,你看怎么样?”
五毛钱一块!苏青禾心里算了算,一块布用一尺白棉布,成本八分钱,加上靛蓝草和明矾,总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一块布能赚四毛钱,二十块就是八块钱!这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张主任,我能染出来!”苏青禾用力点点头,眼里闪着光。
“好,那我们就说定了。”张主任笑着说,“你什么时候能染好?我们想尽快上架。”
“我抓紧时间,三天之内一定给您染好。”苏青禾说。
“行,那我三天后让小陆来取货。”张主任说完,又跟苏青禾交代了一些布的规格和要求,就跟陆时衍一起走了。
送走他们,苏青禾还愣在原地,直到王婶拍了拍她的肩膀:“姑娘,你成了!这下可好了,凭手艺挣钱,再也不用看人脸色了!”
苏青禾这才反应过来,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看着染缸里的布,看着手里的染谱,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笑容。母亲说得对,凭手艺吃饭,饿不死。
刘桂兰也凑了过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青禾,没想到真成了!姨妈以前还担心你,是姨妈错了。你放心,这三天姨妈帮你一起染,肯定能按时交活。”
“谢谢姨妈!”苏青禾抱住刘桂兰,哽咽着说。
赵小玲从屋里出来,听见她们的话,脸上有点不自在。她刚才在屋里听见了张主任的话,知道苏青禾真的能靠染布挣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她走到染缸边,看了看里面的布,小声说:“妈,我……我也能帮忙。”
刘桂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你帮你姐搅布,多学学,以后也能有个手艺。”
苏青禾看着赵小玲,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赵小玲虽然嘴上厉害,但心里并不是坏孩子。她笑着说:“小玲,谢谢你。等我挣了钱,给你买块花布做新衣裳。”
赵小玲脸一红,别过脸去:“谁要你买,我自己有钱。”说完,就蹲在染缸边,拿起搅棒轻轻搅动起来。
苏青禾看着她的背影,笑了。阳光洒在院里,落在染缸里,泛着细碎的蓝光。老槐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她庆祝。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要染更多的布,把母亲的手艺传下去,在这北方小城,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接下来的三天,苏青禾和刘桂兰、赵小玲一起,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染布。刘桂兰帮着泡靛蓝草、烧热水,赵小玲帮着搅布、拧水,苏青禾则负责掌握染布的时间和火候,按照染谱上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
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三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干劲。赵小玲再也没说过染布是“瞎折腾”,反而对染布的手艺越来越感兴趣,时不时地问苏青禾一些染布的诀窍。苏青禾也耐心地教她,告诉她怎么分辨颜色的深浅,怎么让布的手感更软和。
第三天下午,二十块青蓝布终于染好了。她们把布一块一块晾在老槐树上,青蓝色的布在风中轻轻晃动,像一片小小的蓝天,引得隔壁的邻居都来看热闹。
“这布真好看,比供销社的还好看!”
“青禾这姑娘真能干,凭着手艺就能挣钱!”
“以后我要做围裙,就找青禾染布!”
听着邻居们的夸赞,苏青禾心里满是自豪。她知道,她终于用母亲的手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傍晚的时候,陆时衍来了。他看着满院的青蓝布,眼睛一亮:“青禾,你真的染好了!太漂亮了!”
苏青禾笑着说:“多亏了姨妈和小玲帮忙,不然我一个人肯定赶不上。”
刘桂兰笑着说:“小陆,真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青禾也得不到这个机会。”
“这是青禾自己的手艺好,我只是帮了点小忙。”陆时衍说,从包里拿出十块钱递给苏青禾,“这是张主任让我带来的,二十块布,一共十块钱。”
苏青禾接过钱,手里沉甸甸的。这是她来北方后挣的第一笔钱,也是她凭着母亲的手艺挣的第一笔钱。她看着钱,又看了看满院的青蓝布,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陆时衍看着她,温和地说:“青禾,张主任说了,要是这批布卖得好,以后还跟你订,而且还想让你试试染其他颜色的布,比如浅蓝、藏青,多样化一点。”
“真的?”苏青禾眼睛一亮,“我可以试试,我妈以前也染过其他颜色的布,染谱上有记载。”
“太好了!”陆时衍笑着说,“那你抓紧时间研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
苏青禾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她的染布之路,才刚刚开始。她要把母亲的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江南的青蓝染,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北方小城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晚上,刘桂兰做了红烧肉,还煮了玉米糊糊,算是庆祝苏青禾第一次挣到钱。饭桌上,赵小玲夹了一块肉给苏青禾:“姐,你多吃点,这几天你辛苦了。”
苏青禾笑着说:“你也多吃点,谢谢你帮我。”
刘桂兰看着她们姐妹俩和睦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以后咱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青禾,你放心,姨妈会一直支持你。”
苏青禾点点头,看着桌上的红烧肉,看着身边的姨妈和表妹,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在这北方小城,她不仅有了母亲留下的手艺,还有了牵挂她的家人。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香得她眼睛都眯了起来。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老槐树上的青蓝布还在轻轻晃动,散发着淡淡的靛蓝香气。苏青禾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凭着这门染布手艺,让自己和姨妈、表妹都过上好日子,也让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安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