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左眼见飘心中喜肆 > 第六十章冬桃园林遇色飘(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直播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林风提前帮苏晓棠拍摄了很多精美的视频和照片,还帮她设计了直播流程。直播当天,苏晓棠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站在桃林里,显得格外精神。她拿着手机,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着冬桃的特点:“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我是苏晓棠。现在我就在我们家的冬桃园林里,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冬桃都挂在枝头,裹着一层白霜,特别新鲜……”

    林风则在一旁帮她打光、递道具,偶尔还会对着镜头和观众打招呼。直播间里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都被雪地里的冬桃吸引住了,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这冬桃也太好看了吧!”“看起来就很甜,我要下单!”“主播的家乡真美啊,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苏晓棠看到评论区里的留言,更加兴奋了,她拿起一个冬桃,咬了一口,对着镜头说:“大家看,这冬桃的汁水特别多,而且很甜,没有一点涩味。我们的冬桃都是自然成熟的,不打农药,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说着,她还把冬桃递到镜头前,让观众看得更清楚。

    直播进行到一半,苏晓棠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镜头说:“今天还有一个惊喜要带给大家,我们的摄影师林风,不仅拍照拍得好,还会弹吉他,接下来就让他给大家弹一首曲子吧!” 林风愣了一下,没想到苏晓棠会突然提起这件事,不过他还是笑着拿起放在一旁的吉他,弹奏了一首温暖的民谣。

    悠扬的吉他声在桃林里回荡,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点赞:“摄影师也太有才了吧!”“这歌声配上雪景,也太治愈了!”“我要粉这对 CP!” 苏晓棠看着林风,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眼里满是欣赏。

    直播结束后,苏晓棠看着后台的订单数据,激动得跳了起来:“林风,我们卖了三千多斤冬桃!太厉害了!” 林风也很开心,他看着苏晓棠兴奋的样子,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接下来的几天,苏晓棠和家人忙着采摘、打包、发货,林风则继续拍摄视频,记录下这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他把拍摄的视频剪辑成短片,发布到网上,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曾市冬桃园林,有的是为了品尝新鲜的冬桃,有的是为了拍摄美丽的雪景,还有的是为了亲眼见见苏晓棠和林风这对 “神仙搭档”。

    春节临近,曾市举办了一场年货节,苏晓棠的冬桃也被邀请参加。林风帮她设计了一个精美的摊位,还在摊位前播放了之前拍摄的宣传视频。年货节上,苏晓棠的冬桃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苏建国看着眼前的景象,笑得合不拢嘴:“晓棠,林风,真是谢谢你们啊!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的冬桃也不会卖得这么好。”

    苏晓棠看着林风,眼里满是温柔:“爸,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风也笑着说:“苏叔,不用谢,能帮到你们,我也很开心。”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桃树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林风的拍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他不得不离开曾市,回到城里处理工作室的事情。

    离开的前一天,苏晓棠带着林风来到了那片老桃林。夕阳下,嫩绿的新芽在枝头摇曳,透着勃勃的生机。苏晓棠看着林风,轻声说:“林风,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忙,我真的很开心。”

    林风看着她,心里有些不舍:“晓棠,我也很开心能在这里认识你,和你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等我处理完城里的事情,一定会再来看你,来看这片桃林。”

    苏晓棠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桃核手链,递给林风:“这是我用去年的桃核做的,送给你,就当是个纪念。你看到它,就会想起曾市,想起这片冬桃园林。”

    林风接过手链,戴在手腕上,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晓棠。我会好好保管它的。”

    两人站在桃林里,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剪影。林风拿出相机,对着苏晓棠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在镜头里。

    “晓棠,等下次我来,我们一起拍更多好看的照片,一起把冬桃园林宣传得更好,好不好?” 林风看着苏晓棠,眼里满是期待。

    苏晓棠笑着点点头:“好啊,我等你回来。”

    第二天早上,林风背着背包,准备离开。苏晓棠和苏建国把他送到园区门口,苏晓棠看着他,眼里满是不舍:“林风,路上小心,到了城里记得给我报平安。”

    林风点点头,挥了挥手:“放心吧,我会的。你们也多保重,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汽车缓缓驶离,林风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远的冬桃园林,看着站在门口挥手的苏晓棠和苏建国,心里满是留恋。他摸了摸手腕上的桃核手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回来,回到这片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土地,回到苏晓棠的身边。

    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可林风的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在曾市的点点滴滴 —— 雪地里的冬桃、温馨的小木屋、直播时的惊喜、巡逻时的宁静…… 这些记忆像一颗颗珍贵的珍珠,串联起一段美好的时光。他知道,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他与苏晓棠、与曾市冬桃园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林风回到城里的摄影工作室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办公桌上摆着从曾市带回来的冬桃核,手腕上戴着苏晓棠送的桃核手链,相机里存满了冬桃园林的照片和视频,每一样都在提醒着他那段温暖的时光。他原本以为,处理完工作室的琐事只需一个月,可没想到,积压的订单和合作项目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归期一次次推迟。

    这天晚上,林风加班到深夜,疲惫地靠在椅子上,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翻看苏晓棠发来的消息。苏晓棠每天都会跟他分享园林的近况:“今天给桃树浇了防冻水,爸爸说这样明年春天发芽会更整齐”“镇上的技术员来了,教我们给桃子套袋,说能减少病虫害”“今天有游客来拍照,他们说看了我们的宣传视频才来的,还夸你的拍照技术好呢”…… 看着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林风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想立刻回到曾市,回到那个充满生机的冬桃园林。

    终于,在忙碌了两个多月后,林风处理完了工作室的所有事情。他没有丝毫犹豫,收拾好摄影器材,买了最早一班前往曾市的车票。出发前,他给苏晓棠发了一条消息:“晓棠,我回来了。”

    当林风再次出现在冬桃园林门口时,苏晓棠正在桃树下给桃子套袋。听到熟悉的声音,她猛地抬起头,看到林风的瞬间,眼睛里立刻泛起了泪光。她放下手里的工具,快步跑到林风身边,像个孩子一样扑进他的怀里:“林风,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忘了我们的约定呢。”

    林风轻轻拍着她的背,温柔地说:“我怎么会忘?我说过,一定会回来的。” 苏建国也从值班室走了出来,看到林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风啊,欢迎回来!这段时间,多亏了你拍的宣传视频,来我们园林的游客多了不少,冬桃的销量也比去年好了很多。”

    林风跟着苏晓棠和苏建国走进园林,发现这里和他离开时相比,发生了不少变化。园区门口新建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里面摆放着冬桃的宣传册和周边产品;桃林间的甬道铺上了石板路,还安装了路灯;小木屋旁边多了一个露天的休息区,摆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

    “这些都是用卖冬桃的钱改造的,” 苏晓棠兴奋地向林风介绍,“我们还打算在园林里建一个冬桃文化展览馆,展示冬桃的种植历史、培育技术和相关的文化故事,让游客更了解我们的冬桃。”

    林风看着苏晓棠充满期待的眼神,心里暗暗为她高兴。他拿出相机,对着园区的新变化按下快门,想要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可就在这时,苏建国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叹了口气说:“林风啊,虽然现在情况好了很多,但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个麻烦。”

    林风疑惑地看着苏建国,苏晓棠也收起了笑容,轻声说:“是关于冬桃的品种。最近,我们发现有几家外地的果园也开始种植冬桃了,他们的品种和我们的很像,但是价格比我们低很多,抢了我们不少客户。爸爸说,要是我们不能尽快培育出更好的品种,以后可能就没竞争力了。”

    林风听了,心里也沉甸甸的。他知道,对于冬桃园林来说,品种是核心竞争力,要是失去了这个优势,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他看着苏建国和苏晓棠焦虑的神情,坚定地说:“苏叔,晓棠,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认识一位农业大学的教授,他是研究果树育种的,我可以联系他,让他来帮我们看看。”

    春风渐暖,曾市冬桃园林里的桃树冒出了细密的花苞,粉色的花骨朵缀在枝头,像撒了一把碎钻。林风如约回到了这里,这次他不仅带来了新的摄影器材,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 他通过摄影界的朋友,联系到了国内知名的果树育种专家张教授,张教授愿意来曾市看看这片独特的冬桃园林。

    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晓棠正在给桃树浇水,手里的水桶差点落在地上。她激动地抓住林风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真的吗?张教授真的愿意来?我之前在农业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报道,他培育的果树品种都特别好!”

    林风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张教授后天就到。他说对咱们这能在零下十度挂果的冬桃很感兴趣,想过来研究研究,说不定还能帮咱们改良品种呢。”

    苏建国更是激动得一宿没睡,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村民们把园林门口的路修得平平整整,还在值班室旁边收拾出一间干净的房间,准备给张教授当临时的研究室。

    张教授来的那天,天气格外好。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仪器的黑色公文包。一进园林,张教授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蹲在桃树下,仔细观察着桃树的枝干和花苞,时不时拿出放大镜查看,嘴里还念叨着:“不错,不错,这品种的耐寒性确实少见,枝干的木质化程度也很好。”

    苏晓棠和林风跟在一旁,耐心地回答张教授的问题。张教授问得很细致,从桃树的种植年限、浇水施肥的频率,到冬季的保温措施,都一一过问。当听到苏建国说这些冬桃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老品种,自己又培育了十几年才达到现在的品质时,张教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不容易啊,民间藏着这么好的品种,你们能坚持这么多年,值得敬佩。”

    接下来的几天,张教授每天都泡在桃林里,带着苏晓棠和林风采集土壤样本、测量桃树的生长数据,还对不同树龄的桃树进行了授粉实验。他发现,虽然这片冬桃的耐寒性很强,但果实的甜度和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部分老桃树存在抗病性弱的问题。

    “如果能进行品种杂交,把你们这冬桃的耐寒基因和其他优质桃品种的高糖、高抗病基因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培育出更优质的冬桃品种。” 张教授拿着实验数据,对苏晓棠和林风说,“不过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至少得三年才能看到成果。”

    苏晓棠毫不犹豫地说:“张教授,只要能让冬桃变得更好,我们愿意等!您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跟我们说。” 林风也表示,会用镜头记录下品种改良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冬桃培育的不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