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聊着聊着,老奶奶突然想起什么,起身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块手工做的月饼。“林风啊,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这是我自己做的月饼,你尝尝,是咱们老底子的味道。” 林风拿起一块,咬下一口,豆沙馅的香甜在嘴里散开,那味道和小时候妈妈做的月饼一模一样。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看着月亮的场景。
“奶奶,您做的月饼太好吃了,和我妈妈做的味道一样。” 林风的声音有些哽咽。老奶奶拍了拍他的手,温柔地说:“好孩子,想妈妈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要是中秋回不去,就来奶奶家过,咱们一起吃月饼、赏月亮。” 林风用力点点头,眼眶湿润了。
中秋那天,林风果然没有回城里。傍晚时分,他提着水果来到老奶奶家,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桌子,上面放着月饼、花生、瓜子,还有老爷爷特意炖的鸡汤。月亮慢慢升了起来,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上。老爷爷、老奶奶和林风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聊着天。
“林风啊,你老家在哪里啊?” 老爷爷问道。林风说起了自己的老家,那个早已拆迁的小村庄,说起了小时候在田埂上奔跑、在小河里摸鱼的日子。老爷爷和老奶奶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仿佛也跟着林风回到了那个小村庄。
“其实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思乡镇’。” 老爷爷放下手里的茶杯,说道,“不管走多远,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小时候待过的地方,还有家里的亲人。” 林风深有感触,他觉得思乡镇就像自己的第二个故乡,这里的人和事,都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中秋过后,林风的调研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他需要深入了解思乡镇的农业发展情况,于是跟着村民们一起下田劳作。清晨,天还没亮,林风就跟着老爷爷来到稻田里。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他学着老爷爷的样子,弯腰插秧,不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背痛。
“小伙子,慢点来,别着急。” 老爷爷笑着说,“我们农民种地,靠的就是耐心和力气。” 林风点点头,继续努力。虽然很累,但他觉得很充实。看着自己插好的秧苗,在田里整齐地排列着,他仿佛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休息的时候,林风坐在田埂上,和老爷爷聊天。老爷爷说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那时候思乡镇还很贫穷,大家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村民们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现在好了,路修通了,游客也多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老爷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风听着老爷爷的话,心里很有感触。他觉得思乡镇的发展变化,正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次调研工作,为思乡镇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思乡镇,让思乡镇的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天下午,林风调研结束后,沿着思乡河散步。走到一座古桥前,他停下了脚步。这座古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桥身由石头砌成,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林风走上桥,抚摸着桥上的石头,感受着历史的沧桑。
突然,他看到桥边有一个小女孩,正蹲在地上哭。林风连忙走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 小女孩抬起头,眼里满是泪水,说道:“我找不到妈妈了。” 林风温柔地说:“别害怕,哥哥帮你找妈妈好不好?你知道妈妈的名字吗?” 小女孩点点头,说出了妈妈的名字。
林风带着小女孩,沿着思乡河慢慢寻找。他一边走,一边打听,终于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了小女孩的妈妈。小女孩的妈妈看到女儿,激动得抱住她,不停地向林风道谢。林风笑着说:“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看着母女俩离去的背影,林风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有一次,他在公园里和妈妈走散了,也是一位好心的叔叔帮他找到了妈妈。那时候,他觉得那位叔叔就像超人一样。现在,他也成为了帮助别人的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回到旅馆,林风拿出笔记本,把今天的经历和感受都写了下来。他觉得在思乡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这里的人们善良、热情,这里的风景美丽、迷人,这里的一切都让他难以忘怀。而那份思乡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和对思乡镇的热爱融合在了一起。
第五章 乡愁深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风在思乡镇的调研工作即将结束。他心里既期待又不舍,期待着能回到城里和父母团聚,又不舍得离开这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小镇。
这天,林风来到了思乡镇的小学。他之前听说这里的孩子们学习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特意买了一些书籍和文具,想送给孩子们。走进校园,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像盛开的花朵一样。
林风把书籍和文具分给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起来。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本书,跑到林风面前,问道:“叔叔,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城里是什么样子的啊?” 林风笑着说:“城里有很多高楼大厦,有很多汽车和火车,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不过,城里也没有咱们思乡镇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善良的人们。”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道:“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去城里看看,然后回来建设咱们思乡镇,让思乡镇变得更美好。” 林风听了,心里很欣慰。他觉得这些孩子们就是思乡镇的未来,他们有着美好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一定会让思乡镇的明天更加辉煌。
从小学出来,林风来到了思乡河边的一棵大榕树下。这棵大榕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林风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着河面上的波光粼粼,心里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刚来到思乡镇的时候,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心里充满了迷茫和不安。而现在,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都让他感到亲切和温暖。
突然,一阵熟悉的歌声传来。林风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村民在河边唱歌,唱的是思乡镇的民谣。那歌声悠扬、婉转,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林风跟着歌声轻轻哼唱起来,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他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妈,我再过几天就回去了。”“好啊,儿子,我们都盼着你回来呢。” 妈妈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妈,我在思乡镇遇到了很多好人,这里的风景也很美,等我回去了,给你们讲讲这里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咱们一起来这里看看。”“好啊,我们都听你的。”
挂了电话,林风站起身,沿着河边慢慢走着。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思乡镇都会成为他心里最珍贵的回忆。这里的人们,这里的风景,这里的一切,都将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调研工作结束的前一天,思乡镇的村民们为林风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爷爷和老奶奶也来了,老奶奶拉着林风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林风啊,以后有空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们都惦记着你。”
林风点点头,说道:“爷爷奶奶,我一定会回来的,这里就是我的家。”
欢送会结束后,林风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他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思乡镇,心里充满了不舍。他想起了初到思乡镇时的迷茫,想起了和村民们一起劳作的快乐,想起了中秋夜和老爷爷、老奶奶一起赏月的温馨,想起了帮助小女孩找到妈妈的成就感…… 这些回忆,都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一早,林风提着行李,准备离开思乡镇。村民们都来送他,老爷爷和老奶奶还给他准备了很多土特产,有自己种的蔬菜,有手工做的腊肉,还有老奶奶亲手做的月饼。
“林风啊,路上小心,到了城里给我们报个平安。” 老爷爷说道。“林风啊,记得常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都等着你回来。” 老奶奶说道。
林风点点头,眼里含着泪水,说道:“谢谢大家,我会想你们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汽车缓缓开动,林风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村民们渐渐远去,心里充满了不舍。他知道,这次离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会把在思乡镇的经历和感悟带回城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会常回来看看,看看这里的人们,看看这里的风景,看看他心中的第二个故乡。
汽车驶离了思乡镇,可林风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里。他知道,无论他走到哪里,思乡镇都会是他心里最温暖的港湾,这里的乡愁,也将永远陪伴着他,激励着他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份情感。
林风回到城里已有半年,可思乡镇的一切仍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办公桌上压着那张在思乡山顶拍下的全景照,相框边缘被他摩挲得有些发亮;抽屉里藏着老奶奶送的土布手帕,每次摸到那粗糙却温暖的布料,仿佛还能闻到阳光与皂角的味道。
这天午休,他正对着电脑修改项目方案,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 “思乡镇王叔”—— 那是旅馆老板,当初林风离开时,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连忙接起电话,王叔爽朗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林风啊,还记得我不?告诉你个好消息,咱们镇的乡村旅游规划批下来啦!大伙都惦记着你,想请你回来帮帮忙,你看方便不?”
林风的心猛地一跳,手里的笔 “啪” 地掉在桌上。他想起离开时对村民们说的 “我一定会回来”,想起那些在稻田里插过的秧、古桥上听过的风、中秋夜吃过的月饼。“王叔,我当然方便!”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我这就向公司申请,尽快回去!”
挂了电话,林风再也无心工作。他翻出压在文件堆下的调研笔记,泛黄的纸页上记满了村民的建议:“望乡山步道可以加些休息亭”“思乡河沿岸能种些垂柳”“古村落的老房子得好好修,别让它塌了”…… 每一条后面都画着小小的对勾,那是他当时暗下决心要实现的承诺。
一周后,林风再次踏上了前往思乡镇的路。汽车驶进主街时,他一眼就看到了变化:街口立起了木质牌坊,上面刻着 “思乡镇” 三个烫金大字,两旁挂着红灯笼;曾经坑洼的路面铺成了青石板,几个孩子踩着滑板车呼啸而过,留下一串笑声。
“林风!这里!” 王叔早已在牌坊下等候,身边还站着老爷爷和老奶奶。老奶奶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着:“瘦了点,是不是城里工作太累?快跟我回家,我给你炖了鸡汤。” 老爷爷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当晚,村民们又聚到了一起,还是在老奶奶家的四合院。院子里摆了两桌菜,炖鸡汤、炒腊肉、凉拌野菜,都是林风熟悉的味道。大家围着他问个不停,“城里的地铁是不是比汽车快?”“听说高楼里能看到云彩,是真的吗?”“咱们的旅游项目啥时候能开工?” 林风一一回答,看着满院熟悉的笑脸,心里满是踏实。
席间,村支书拿出一份规划图,铺在桌上:“林风,你是专业的,这图你帮着看看,哪里需要改。” 林风凑过去,指着图上的古村落区域:“这里的老房子得保留原貌,咱们可以把部分民居改成民宿,让游客体验老底子的生活;望乡山的步道要修得缓一点,方便老人和小孩走,再在山顶建个观景台,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村民们听得频频点头,王叔一拍大腿:“就按林风说的来!咱们明天就分工,年轻人去清理步道,老人在家做些手工,等游客来了能卖些钱。” 林风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热流 —— 他知道,自己这次回来,不仅是为了兑现承诺,更是为了守护这份让他牵挂的乡愁。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风就跟着村民们上了望乡山。山路比他上次来的时候好走了些,村民们提前清理了杂草,还垫了些碎石。他扛着铁锹走在队伍里,身边的小伙子们说说笑笑,时不时有人递来一瓶水:“林风哥,累了就歇会儿,咱们不急。”
爬到半山腰时,林风看到几个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手里还拿着竹编。“张奶奶,您怎么也来了?” 他走过去问道。张奶奶笑着举起手里的竹篮:“我编些篮子、簸箕,等游客来了能卖,也给咱们镇添点特色。” 林风看着那精致的竹编,想起小时候奶奶也会编这些,他蹲下身:“张奶奶,我跟您学学呗?”
张奶奶教得耐心,林风学得认真。虽然手指被竹条磨得发红,但当他编出一个小小的竹筐时,心里满是成就感。“不错不错,有天赋!” 张奶奶夸赞道,周围的人也跟着笑起来。林风看着手里的竹筐,突然觉得,这些手工制品里藏着的,不仅是手艺,更是一代代人对家乡的热爱。
中午休息时,大家坐在田埂上吃午饭。林风拿出从城里带来的面包,却被王婶塞了一个菜团子:“吃这个,比面包顶饿。” 菜团子是用玉米面做的,里面包着青菜和肉末,咬一口满是香味。他一边吃,一边和身边的大叔聊天,大叔说:“咱们镇以前穷,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好了,有了旅游项目,孩子们说不定就能回来了。”
林风心里一动,他想起调研时遇到的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当时小石头说 “长大了要去城里,再回来建设思乡镇”。他问大叔:“小石头现在怎么样了?” 大叔笑着说:“那孩子出息了,在城里上初中,放假就回来帮家里干活,还说要给咱们镇设计标志呢。”
下午,林风跟着村民们去修古村落的老房子。老房子的木门已经有些腐朽,瓦片也掉了不少。他和木匠李师傅一起换木门,李师傅一边刨木头,一边说:“这房子有几十年了,我小时候就在这儿玩,可不能让它塌了。” 林风看着李师傅专注的神情,想起自己老家的老房子,要是当年能好好保护,是不是也能像这样,留住更多回忆?
干活的时候,林风发现墙角有一株蒲公英,白色的绒毛在风中轻轻摇晃。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院子里,经常追着蒲公英跑,把绒毛吹得漫天都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蒲公英挖出来,种到了院子门口的空地上:“让它在这里好好长,以后游客来了,也能看看咱们这儿的花草。”
夕阳西下时,老房子的木门换好了,瓦片也重新铺过,看起来精神了不少。林风站在门口,看着夕阳洒在斑驳的墙面上,心里满是欣慰。他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个电话:“爸,妈,我在思乡镇挺好的,这里的房子修好了,特别漂亮,等你们有空,我带你们来看看。” 电话那头,父母的声音满是欣慰:“好啊,我们等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思乡镇的变化越来越大。望乡山的步道修好了,两旁种上了桃树;思乡河沿岸栽了垂柳,还建了几个钓鱼台;古村落的老房子改成了民宿,门口挂着红灯笼,窗户上贴着窗花;村民们的手工作品摆在了村口的小店里,竹编、土布、剪纸,琳琅满目。
这天,是思乡镇乡村旅游项目开业的日子。一大早,镇里就热闹起来,红灯笼挂满了主街,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林风穿着村民们送的土布衣裳,忙着招呼游客。有游客问他:“这里为什么叫思乡镇啊?” 林风笑着说:“因为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乡愁。”
游客们跟着林风逛古村落,看老房子,听村民们讲过去的故事;去望乡山爬山,在山顶的观景台看风景,吹着山风聊天;到思乡河边钓鱼,看着垂柳在风中摇曳,感受着乡村的宁静。有个阿姨说:“这里太舒服了,比城里安静,空气也好,下次我要带家人来。”
中午,游客们在民宿里吃饭,吃的都是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养的鸡鸭,还有手工做的馒头、面条。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纷纷夸赞:“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林风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自豪 —— 他知道,这些味道里藏着的,是思乡镇的温暖,也是每个人心里的乡愁。
下午,小石头回来了,他真的给思乡镇设计了标志:一个由山、水、老房子组成的图案,下面写着 “思乡镇 —— 你的乡愁栖息地”。小石头把标志贴在村口的牌坊上,兴奋地说:“林风哥,你看,这是我设计的,以后大家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是咱们思乡镇了!” 林风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设计得真好,以后咱们镇会越来越有名的。”
傍晚,游客们渐渐散去,村民们聚到了思乡河边的大榕树下。有人提议:“林风,你给咱们唱首歌吧,就唱你上次在山顶哼的那个。” 林风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他清了清嗓子,唱起了那首在思乡镇学会的民谣:“思乡镇,思乡愁,山清水秀绕心头;老房子,旧时候,梦里常回家门口……”
歌声在河边回荡,村民们跟着轻轻哼唱,有的人眼里泛起了泪光。林风看着身边的人们,看着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河水,突然明白,乡愁不是对过去的怀念,而是对家的眷恋,对根的坚守。思乡镇不仅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更是所有心怀乡愁的人的栖息地。
夜深了,林风站在老奶奶家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圆圆的,和去年中秋夜的一样亮。他想起了初到思乡镇的迷茫,想起了和村民们一起劳作的快乐,想起了项目开业时的热闹。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离开这里了 —— 这里有他牵挂的人,有他热爱的土地,有他永远的乡愁。
他拿出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思乡镇的夜景照,配文:“此心安处是吾乡,思乡镇,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 不一会儿,评论区就热闹起来,有同事问他:“真的不回城里了吗?” 他回复:“回,只是我的家,现在在这里了。”
月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墙角的蒲公英,白色的绒毛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他祝福。林风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和村民们一起,把思乡镇建设得更好,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乡愁,让这份乡土间的温暖,永远传递下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