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 第一卷 第2章 无人相信的预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办公室里的空气依旧凝重,同事们投来的目光依然复杂。

    但这一切,在陈铭眼中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冰雹。

    三天。

    时间太紧迫了。

    直接去找镇领导汇报?

    陈铭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他算什么?一个刚被女朋友甩了,在领导眼中情绪不稳的小科员。跑去跟镇长说三天后有特大冰雹?

    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当成疯子,或者被马国强和王海涛抓住把柄,安上一个“妖言惑众,扰乱人心”的罪名,直接下放到某个鸟不拉屎的管理站去。

    前世,他浑浑噩噩过了二十年,对体制内的门道早已烂熟于心。人微言轻,说的话就不是话,是屁。

    他必须换一种方式。

    陈铭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前世的记忆如同电影快放,一帧帧在脑海中闪过。

    那本被他写满了牢骚和不甘的日记,此刻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他清楚的记得,冰雹灾害过后,县里成立了调查组。调查报告指出,清溪镇受灾最惨重的,是红星村。

    红星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果树,是镇里的水果主产区,灾后统计,果园损毁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近乎绝收。

    村支书李大山,一个干了二十多年的老支书,因为无法接受这个打击,当场就急火攻心,中风倒地,从此一蹶不振。

    对,就从红星村入手!

    只要能保住红星村,哪怕只是保住一部分,当灾难降临时,这就是最响亮的一记耳光,能把所有人的脸都打肿!

    可李大山这个人……

    陈铭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回忆里,李大山是个典型的老农民,也是个老党员。性格耿直得像根钢筋,但同样,也固执得像块茅坑里的石头。

    你跟他讲科学,他觉得你花里胡哨。你跟他讲预言,他能拿扫帚把你打出村去。

    想说服他,常规的路子走不通。

    必须找到他的软肋。

    陈铭在记忆的海洋里使劲搜刮着关于李大山的一切信息。

    有了!

    陈铭的眼睛猛然一亮。

    李大山的孙子!

    他记得,李大山有个极其争气的孙子,去年刚考上省农业大学,是老头子挂在嘴边,逢人便炫耀的骄傲。虽然老头嘴上总嘀咕,说孙子学的那些“高科技”玩意儿,不如他一把锄头来得实在,但那份自豪,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这就是突破口!

    陈铭立刻站起身,拿起桌上的一个公文包,对还在幸灾乐祸的同事们视若无睹。

    “马主任,我下去村里调研一下,了解下今年的果树挂果情况。”他走进马国强的办公室,平静的汇报。

    马国强正靠在椅子上品茶,闻言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调研?”他哼了一声,“刚出这么大的事,还有心情去调研?别是想出去散心吧?”

    “工作为重。”陈铭的回答不卑不亢。

    马国强巴不得他出去惹点事,好抓他个现行。他挥了挥手,像赶苍蝇一样:“去吧去吧,别忘了下午下班前把上周的会议纪要整理出来。”

    陈铭点点头,转身就走。

    他没有直接去红星村,而是先拐回了自己的宿舍。那是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单身宿舍,空气中还残留着赵月用过的廉价香水味。

    陈铭面无表情的打开窗户,让风把那股味道吹散。

    他在书架上翻找起来。作为综合办的笔杆子,他存了不少资料。很快,他找到了几份前几年的农业期刊和一些省里下发的农业技术推广文件。

    他将其中几篇关于农业气象和病虫害防治的文章抽了出来,又找了一张空白纸,模仿着学术报告的格式,用笔写下了一个标题——《关于极端对流天气下农业防护应急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

    他想了想,写上:省农业大学,张建国教授课题组。

    至于张建国是谁,他也不知道,随便编的。

    做完这一切,他才骑上镇政府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朝红星村的方向骑去。

    半小时后,满头大汗的陈铭出现在了红星村的村委会大院。

    李大山正蹲在院子里的石阶上,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李书记。”陈铭停好车,客气的喊了一声。

    李大山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他一下:“你是……镇里综合办的小陈吧?啥事?”

    “李书记,我来村里做个调研。”陈铭笑着走过去,很自然的也在他旁边蹲下,“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咱们镇里推广的新型农业技术,在村里应用得怎么样。”

    一听这个,李大山就撇了撇嘴,把烟锅在地上磕了磕。

    “什么新技术,花里胡哨的。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还能不懂这个?听天吃饭罢了。”

    陈铭没有反驳,而是从包里拿出那几份资料,递了过去。

    “李书记,您先别急。这是我最近整理的一些材料,都是省农大那边最新的研究成果。您看这份……”

    他特意将那份自己“伪造”的报告放在最上面。

    “这是关于极端天气预警和防护的,我听办公室的同事说,写这份报告的张教授,手底下带了个很优秀的研究生,也姓李,好像就是咱们清溪镇出去的。”

    陈铭一边说,一边状若无意的观察着李大山的表情。

    果然,当听到“省农大”、“姓李的研究生”这几个词时,李大山那张满是褶子的脸,明显动了一下。

    他接过那几页纸,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的凑近了看。

    陈铭趁热打铁,指着天空说道:“李书记,您看这几天的天,是不是有点反常?特别闷,湿度大,风向也乱。我以前在老家也种过地,我爹说,这种天最容易出邪乎事。”

    这些话,一半是他前世当农技员时积累的经验,一半是纯粹的忽悠。

    “再加上这份报告里提到的理论,利用最新的气象模型分析,未来几天,咱们这一带,有很大概率会形成极端强对流天气。说白了,就是冰雹或者大暴雨。”

    李大山沉默了,他盯着那份“报告”,又抬头看了看天,脸上的神情从不屑,慢慢变成了半信半疑。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名词,但“省农大”和“孙子”这两座大山压下来,由不得他不重视。而且陈铭说的那些天气变化,他也确实感觉到了。

    “那……你的意思是?”李大山的声音有些干涩。

    陈铭知道,鱼上钩了。

    “李书记,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他压低了声音,“咱们镇里仓库,是不是还积压着一批前几年买的防鸟网?还有收麦子剩下的旧草席。咱们可以发动几户村民,用这些东西在果树上搭个简易的防护棚。”

    “这能管用?”

    “聊胜于无!冰雹真来了,能挡一下是一下。就算没来,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积压的废品,咱们损失也不大,顶多就是费点人工。就当是给果园除草了。”

    这个方案成本极低,可行性又高,几乎完美击中了李大山作为庄稼人“怕麻烦又怕白花钱”的心理。

    ……

    与此同时,镇政府,副镇长王海涛的办公室。

    马国强正点头哈腰的汇报着。

    “姐夫,陈铭那小子,被甩了以后好像有点不正常,神神叨叨的,居然跑到红星村去了,说是去调研。”

    王海涛靠在宽大的老板椅上,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桌面,他比马国强要沉得住气。

    “由他去。”王海涛淡淡的说,“年轻人受了刺激,胡闹一下也正常。你派人盯着点,别让他真搞出什么乱子就行。”

    马国强立刻心领神会,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我明白。就让他折腾,正好抓他个工作时间不务正业,擅离职守的现行。等过几天,他那个什么冰雹的‘谣言’不攻自破,咱们再名正言顺的把他发配到水库去守大坝。也算是给他个体面。”

    王海涛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子而已,他根本没放在心上。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在下次的人事变动中,把那个“副”字去掉。

    红星村,村委会大院。

    李大山猛的吸完最后一口旱烟,将烟头在地上狠狠一踩。

    “行!我信你小子一回!”他站起身,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就当是为了我那孙子,陪你疯一把!”

    “但是说好了,这事不能大张旗鼓,村里人嘴碎,要是没下冰雹,我这张老脸可没地方搁。”

    “我明白。”陈铭郑重的点头。

    李大山最终还是被说服了。他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召集了自己家的几个亲戚,还有村里两三户和他关系最铁的村民,半信半疑的去镇里仓库领防鸟网和草席去了。

    村里大部分人看到他们这番动作,都像是看傻子一样,在背后指指点点。

    “老李头这是咋了?大晴天的,给果树盖被子?”

    “听说是镇里那个被对象甩了的小年轻忽悠的,说要下冰雹,哈哈,笑死人了!”

    陈铭做完了这一切,没有在村里多待。

    他骑着车,迎着越来越沉闷的风,回到了镇上。

    抬头看着那片仿佛积满了墨汁的天空,陈铭的心,前所未有的平静。

    所有的棋子都已落下。

    他赌上了重生后的一切,现在,只需要静静等待那个审判时刻的到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