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090 私募规模破五百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帆的手指从回车键上收回,屏幕上的指令依旧悬停在待确认区。他没有立刻执行,而是调出系统过去七天的运行日志。每一笔操作都被完整记录——信号采集、权重分配、融合决策、指令生成,整个流程如钟表般精确运转。

    “这七天,零误判。”李阳站在他身后,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连一次人工干预都没触发。”

    张远已经打开了资金账户界面,刷新了三次。“托管行刚发来通知,校友基金那笔三十七万到账了。”

    数字跳动了一下,资产管理总额定格在537万元。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欢呼。但这笔数字意味着什么,他们比谁都清楚。三年前还在用Excel手动录入数据的学生团队,如今真正跨过了私募机构的第一道门槛。

    “王教授那边怎么说?”周婷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绩效报告。

    “他已经签了背书函。”陈帆点头,“校方同意把我们列为‘智能投研实验项目’,虽然名义上还是学生组织,但至少能开对公账户、签正式协议了。”

    “这就够了。”张远咧嘴一笑,“有这个资质,下一步对接更多外部资金才有底气。”

    李阳却皱着眉:“可现在的办公环境撑不住更大规模的运作。服务器在宿舍楼顶,终端分散在三个地方,万一哪天断电或者被人误碰……”

    “搬。”陈帆站起身,“就这几天,把办公室迁到金融街那间写字楼去。”

    “真的要搬?”周婷有些意外,“那边租金不便宜。”

    “不是为了省钱。”陈帆目光扫过众人,“是让外界看到我们是个正经机构。投资者不会把钱交给一群还在宿舍熬夜敲代码的学生。”

    搬迁定在周六凌晨。非交易时段,系统负载最低。

    李阳提前两天完成了核心系统镜像的迁移测试。新办公室的机房已布好专线,防火墙策略、DNS解析、数据库同步链路全部验证通过。搬迁当天,他守在IDC主控台前,盯着数据流的实时传输进度。

    “断网切换。”他低声说。

    张远按下物理隔离开关,旧系统的网络连接瞬间中断。与此同时,新机房的虚拟化集群启动接管程序。五分钟后,监控大屏亮起,所有服务状态恢复绿色。

    “同步完成。”李阳松了口气,“零丢包,零延迟。”

    新办公室的一面墙被改造成巨幅监控屏,实时滚动着行情数据、持仓分布、风险指标和系统资源占用率。红绿交替的曲线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在黑暗中静静流淌。

    “以后这就是我们的中枢。”陈帆站在屏幕前说。

    第二天上午,第一位专职交易员报到。

    他是应届毕业生,有量化建模竞赛经历,面试时提出的问题直击系统设计逻辑。此刻坐在新配置的双屏终端前,手指轻点鼠标,翻看权限说明文档。

    “我可以直接查看模型置信度?”他抬头问。

    “可以。”陈帆递过一张权限卡,“不只是看,你有权在发现异常时暂停指令执行,也可以标记可疑信号供复盘分析。”

    “那我是不是相当于监督AI?”

    “准确说是协同。”周婷接过话,“系统做决策,你负责反馈市场真实反应。比如某只股票突然流动性枯竭,或者交易所临时调整规则,这些信息要第一时间录入。”

    年轻人点点头,眼神里的疑虑逐渐消散。

    下午三点,王教授受邀参观新办公室。他仔细看了系统运行演示,又翻阅了最近一个月的交易日志和风控记录,临走时只说了一句:“比我想象中严谨。”

    送走王教授后,团队聚在会议室。桌上摆着几瓶香槟。

    “庆祝一下?”张远举起杯子。

    陈帆没急着碰杯。他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视频——三年来的关键节点逐一浮现:第一次成功预测反弹、首笔回撤超20%后的修复、结构化产品上线、服务器农场启用、模型融合层启动……

    “每一次跃迁,都不是因为运气。”他说,“是因为我们在最危险的时候没停下。”

    李阳接口道:“接下来呢?继续优化融合层?还是扩展因子库?”

    “都做。”陈帆目光落在墙上那块巨大的监控屏上,“但我们不能再把自己局限在国内市场。”

    张远挑眉:“你的意思是……”

    “下一站,纳斯达克。”陈帆举起酒杯,“不是喊口号,是目标。”

    香槟倒入杯中,气泡迅速上升破裂。李阳盯着屏幕角落的一条异动提示,忽然开口:“刚才有一笔异常登录请求,来自境外IP,尝试访问行情订阅接口。”

    “拦截了吗?”

    “自动阻断,来源地是新加坡。”李阳调出日志,“手法很专业,不是普通扫描。”

    陈帆沉默片刻:“说明有人开始注意到我们了。”

    “要不要加强防护?”周婷问。

    “不用。”陈帆摇头,“让他们看。看得越清楚越好。”

    香槟杯映着窗外渐暗的城市灯火。资产管理曲线仍在缓慢爬升,突破五百三十万后并未减速。

    张远正带着新交易员熟悉操作界面,语速轻快地讲解各个模块功能。周婷回到风控台前,开始录入新一轮压力测试参数。李阳则在后台更新安全协议,将境外访问尝试加入追踪名单。

    陈帆走到落地窗边,俯视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银行发来的资金变动提醒。

    他没有打开,而是转身走向主控台。

    “把下周的压力测试周期提前。”他对李阳说,“我想看看系统在极端行情下的极限反应。”

    “你是想模拟崩盘场景?”

    “不止。”陈帆坐回椅子,“我要它面对那种情况时,不只是减仓,而是能找到新的机会。”

    李阳敲下命令,系统弹出权限确认框。陈帆输入密码,提交申请。

    进度条开始加载,配置文件逐项更新。大屏中央,一只长期跟踪的科技股突然出现密集挂单又迅速撤单的现象,成交量瞬间放大。

    融合层自动激活,权重分布图开始变动:情绪模型占比上升,盘口语言模块响应加快,趋势权重缓降。

    三秒后,系统生成第一条指令:

    减持目标仓位的40%,保留底仓,三小时内若无反转信号,则执行第二阶段减仓。

    指令停留在待确认队列。

    陈帆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目光锁定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