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帆正站在投影幕前核对昨夜结算数据,听见系统提示音转过身。他没说话,只朝主屏抬了下巴。李阳立刻切换界面,将“联通”个股模块全屏展开。周婷同步打开风控面板,手指快速滑动,确认当前账户融券额度可用余额为八十六万元。
“这不是第一次发信号。”李阳开口,“上周三也报过一次,结果三天后反弹了五个点。”
“上次是试探性吸筹结束阶段。”张远语速平稳,“这次不同。主力在十日内完成了两次拉高试盘,但每次冲到十二块九就主动回落,卖单结构集中在机构席位申报通道,说明筹码正在转移。”
陈帆走到自己终端前,输入指令回溯Level-2盘口数据。画面切至三日前上午十点十四分的挂单快照:买五档累计挂单不足三万股,而卖二档赫然堆着四十七手千股以上的大单,其中三笔成交后立即撤掉后续委托。
“压价动作很干净。”他说。
“还不止这个。”张远调出多周期分析矩阵。日线级别显示MACD顶背离成立,周线级别五日均线已下穿二十日均线形成压制,月线布林带宽度收缩至近半年最低值。“三个周期共振,意味着中期趋势可能反转。”
房间安静了几秒。周婷敲入一组校验代码,启动内部压力测试协议。“如果做空,最大敞口控制在总资金的9%以内,止损线设在13.2元,超过就强制回购。”
“我同意。”陈帆点头,“但不下重注。先拿四十万建第一仓,拆成两批进。跌破十二块八追加,目标区间十一块到十一块五。”
指令下达后七分钟,系统自动生成融券申报方案。张远手动微调了下单节奏,把原定十分钟内完成的委托拉长到三十五分钟,避免集中抛压引发监控警报。
九点二十五分,集合竞价开始。“联通”股价高开0.7%,报12.84元。副机上的社团群聊弹出几条消息:“早盘红了,咱们是不是被甩下车了?”“这走势不像要跌啊。”
李阳扫了一眼,眉头皱起。张远却点了根烟,靠在椅背上盯着成交明细。开盘瞬间,买一档突然涌进两万两千股小额申报单,全部来自散户常用交易接口,而卖方主力席位未见明显撤单。
“诱多。”他说。
九点四十七分,股价冲至12.91元后开始震荡下行。系统VWAP算法已完成首轮建仓,平均融券成本锁定在12.76元。张远关闭自动执行权限,改为手动监控每笔回补单的成交强度。
十一点零三分,卖一档出现一笔两千三百股的连续砸单,来自上海某营业部机构专用通道。五分钟后,另一笔三千股从深圳席位涌出。买方挂单迅速从两万多股萎缩至不足五千。
“节奏变了。”周婷低声说。
“不是变。”张远敲下回车,释放第二批空单,“是收网。”
下午一点五十分,股价跌破12.5元关口,成交量陡然放大。系统二级警报亮起:“主力净流出强度达阈值,趋势加速确认。”李阳重新跑了一遍估值模型,DCF折现结果显示当前价格偏离合理区间达38%。
“就算有重组预期,也不可能撑住这个价位。”他自言自语。
陈帆没有回应,目光落在动态盈亏栏。空头组合已浮盈14.2万元,仓位利用率提升至97%。他伸手调出结算倒计时,距离收盘还有三十八分钟。
十四点二十三分,行情突变。深市千手级卖单接连出现,共七笔,在三十秒内击穿四个支撑价位。买一档挂单量从一万一千股骤降至一千七百股,且多次出现挂后即撤现象。
“出逃确认。”张远按下锁定键,剩余融券额度全部释放。
最后一笔成交发生在十四点五十九分,卖单以11.38元成交两千股,随后买盘短暂托起两档。收盘价定格在11.34元,跌幅12.1%。系统自动计算收益:19.7万元。
办公室里没人说话。李阳盯着复盘曲线看了许久,终于起身走到打印机旁,抽出刚刚输出的交易流水清单。他在“联通融券”条目下画了一道横线,然后翻开笔记本,开始抄录三因子模型的参数配置。
周婷同步更新了风险事件档案库,在“市场趋势逆转类”目录下新增案例条目,标题命名为“多周期共振型破位预警验证”。她顺手将原始数据包归档至加密分区,并标记访问权限仅限核心成员。
张远则打开了新的文档。他没有写盈利总结,而是逐条列出本次预警中模型响应延迟的三个节点:跨周期数据同步耗时偏高、机构席位识别规则漏判一次异常申报、压力测试场景未包含早盘诱多干扰项。每一项后面都附上了修正建议。
陈帆站在后台管理界面,光标停留在“策略权限分配”栏目。他新建了一个子账户组,命名“蓝筹监测组”,负责人字段输入“张远”,审批等级设为L3,等同于李阳的技术决策权限。提交指令时,系统跳出二次确认框,他输入动态密码,按下回车。
窗外园区灯光渐次亮起。楼下创业团队陆续离开办公楼,走廊脚步声由密转疏。金融科技实验室的门禁灯仍为绿色,室内四台终端持续运行,散热风扇发出低频嗡鸣。
陈帆走到窗边,看见对面楼顶的通信基站正在闪烁红光。他想起三年前还在用报纸剪贴数据的日子,那时连实时行情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看到。现在他们不仅能捕捉到毫秒级的资金异动,还能让一个模型独立发出精准预警。
他转身走向主控台,发现张远已经将复盘报告上传至共享目录。文件名很简单:《关于中国联通价格重构的实证分析》。打开后第一页写着:“本模型不预测消息,只解析行为。当所有动作指向同一方向,答案自然浮现。”
李阳坐在副机前,正对比主引擎与三因子模型的历史命中率统计表。原本他认为纯数据驱动才是正途,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某些结构性信号确实能提前两周埋下伏笔。
周婷合上合规日志,抬头问:“要不要报备这次操作记录?虽然没超限,但单日盈利接近账户总额的10%。”
“按流程走。”陈帆说,“明天上午九点前生成审计副本,交王教授签字存档。”
话音刚落,系统右上角弹出一条外部资讯摘要:“某财经论坛热议中国联通或将启动资产重组。”消息发布时间为十五分钟前。
李阳立刻调出舆情监控模块,追踪信息源头。IP归属地显示为杭州某宽带账号,注册昵称为“股海明灯”,近三年发言记录空白。
“新马甲。”他说。
“查不到背后关联。”周婷补充,“但时间点太巧了。我们刚锁定收益,消息就出来了。”
陈帆没有立即回应。他重新调出今日全天的委托明细图谱,在14:25那波千手卖单之后,的确有三笔合计四千五百股的反向买单来自同一机构编码,但成交后未继续跟进。
“有人想抄底。”他说,“或者,想搅浑水。”
张远这时站起身,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叶早已凉透,他却像没察觉。放下杯子时,杯底在桌面留下一个浅淡的水印。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他说,“我们可以提前布局反制策略。”
陈帆看着他,点了点头。
主屏左侧窗口跳出隔夜美股期货报价,纳斯达克指数微跌0.3%。右侧则是国内交易所清算进度条,显示“结算中:98.7%”。张远重新坐下,打开外盘联动分析模块,开始录入今晚需要监控的关键品种。
李阳调试完交易流水校验程序,抬头看了眼时间:17:48。他没有关机,而是新建了一个脚本文件,命名为“因子融合测试_v1”。
周婷正在编写周度合规自查初稿,笔尖停在“重大交易信息披露义务”条款处,犹豫片刻,还是加上了一句备注:“建议建立预警发布分级机制。”
陈帆最后检查了一遍系统日志。在今日操作记录末尾,他手动添加了一行文字:“张远模型通过实战检验,授权独立管理蓝筹监测组。”
屏幕荧光映在他脸上,冷白而清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