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把‘中兴通讯’的盘口拉出来。”他说。
李阳立刻切换页面,十档买卖队列在副屏展开。时间是上午十点零七分,股价处于昨日收盘价上方1.3%,成交不算活跃,但买一档挂着三笔百手整数单,卖一档则不断被小单吃掉又迅速补上。
“这挂单太规整了。”陈帆盯着那几笔始终不动的买单,“谁会在这种位置挂整整一百手,还不撤?”
李阳放大时间轴,逐帧查看委托变化。每隔四分钟,同一席位就会在相同价位重新挂出百手买单,而前一笔恰好在此时被撤销。与此同时,另一个关联账户在卖二、卖三位置频繁小额抛售,成交量均为五十手或其倍数,价格紧贴买一。
“不是散户。”李阳低声说,“节奏太一致了。我写个脚本筛一下这种模式。”
键盘敲击声随即响起。张远也转过头来,看着盘口数据。“但它技术形态没问题啊,MACD金叉刚形成,布林带开口也在扩大。要是这时候出仓,万一真是启动呢?”
“形态可以做出来。”陈帆调出历史记录,“还记得‘四川长虹’那次吗?也是这种百手对倒,三天后跌停。”
那是五个月前的事。当时他们还没接入Level-2数据,只能看到总量成交,看不出细节。如今接口打通,每一笔委托背后的资金动向都暴露得更清晰。
“现在不一样了。”陈帆继续说,“以前我们靠结果判断,现在要看过程。这些单子没有冲击成本,也不急于成交,目的不是买入,而是制造热度假象。”
李阳的脚本运行完毕,屏幕上弹出三条标记:
【异常交易序列_01】
时间:09:48:23 - 09:52:17
席位A连续挂撤百手买单3次
席位B同步卖出50手×6笔
成交价偏离卖一不足0.05元
【异常交易序列_02】
时间:10:03:08 - 10:07:44
模式重复,新增席位C参与对倒
期间主力资金净流出127万元
【异常交易序列_03】
当前进行中,强度增强
“这不是吸筹。”李阳合上分析报告,“这是抬价出货。”
张远盯着自己负责的实盘组合。账户里有8%的资金压在这只股上,按当前市值计算接近一百二十万元。若等到放量下跌再走,至少损失一半。
“要不要先减一部分?”他问。
“全部清。”陈帆说,“分五批,每批间隔两分钟,用市价单快速完成。别给对手反应时间。”
指令下达后,系统自动拆解卖出任务。第一笔二十手委托瞬间成交,股价微幅下探。第二笔跟进时,卖一档已出现大单堆积,流动性开始恶化。
“有人察觉了。”李阳提醒。
“那就加快。”陈帆不改语气,“剩下的三笔连发,跳过等待期。”
键盘敲下确认键,最后六十手仓位在四十七秒内全部离场。成交均价比首笔低了0.18元,但整体仍锁定12%收益。就在最后一笔成交回报返回的同时,主屏右侧的消息栏弹出快讯:
【突发】中兴通讯盘中跳水,十分钟内跌幅达4.2%,成交陡增三倍
三人没动。服务器风扇的转速似乎高了些,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持续运转的温热气息。
“它还在跌。”张远看着K线图上的长阴线逐渐拉长,“要是没清,现在根本出不来。”
陈帆没回应。他调出该股过去一周的资金流向对比图。前三天散户账户新开户买入占比从31%飙升至64%,而机构席位连续三日净卖出。与此同时,情绪因子模块显示市场对该股的关注度指数上涨27%,但信心评分却下降11个百分点。
“热度上升,信任下降。”他说,“典型的尾声特征。”
李阳已经开始整理本次识别逻辑的技术文档。他将三项关键指标固化为规则:一是整百手数高频挂撤;二是多席位协同对倒且成交价贴近卖一;三是主力资金流向与价格走势背离。三项同时触发即视为**险信号。
“这个模块得常驻后台。”陈帆看着代码框里的新命名——“主力动向分析引擎V1.0”,“以后每十五分钟扫一次所有持仓股,发现类似模式立即报警。”
“还要加个自动暂停机制。”李阳补充,“一旦触发预警,暂停该标的的一切买入操作,直到人工复核。”
“可以。”陈帆点头,“另外,生成简报时带上席位编号和首次异常时间戳,方便追溯。”
系统配置界面随之更新。新的监控任务被加入计划列表,定时器设定为每刻钟执行一轮扫描。当测试运行成功后,一个红色边框的弹窗模拟出现:
【主力动向预警】
标的:中兴通讯(000063)
风险等级:高
触发条件:检测到连续对倒行为(模式匹配度92%)
建议动作:暂停建仓,评估持仓
张远盯着那个弹窗看了很久。他想起两天前建仓浦发银行时的信心满满,那种基于数据推演的笃定感曾让他以为掌握了市场的规律。可今天这一课告诉他,数据本身也可能被操纵,表面的趋势背后藏着看不见的手。
“我们之前太依赖结果导向了。”他说,“涨了就是好信号,跌了才找原因。但现在有了接口,能看到更多中间环节。”
“这才是真正的优势。”陈帆说,“别人看K线,我们看订单流。别人信图形,我们信行为。”
李阳调试完最后一个参数,点击保存。代码库同步更新,新模块正式上线。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十八分,距离中兴通讯暴跌已过去近一个小时,跌幅扩大至9.3%,多家券商紧急下调评级。
操作室内一片安静。三块屏幕各自显示着不同的信息流:左侧是仍在正常运行的套利模块状态,中间是刚刚完成的风险规避记录,右侧则是新引擎生成的第一份实战简报。
陈帆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平稳。他知道,这次避险成功不只是因为发现了异常,而是整个团队的认知发生了转变——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侦测,从依赖模型输出转向深挖数据源头。
“接下来。”他开口,“所有新接入的接口都要做一层行为解析。不能只拿来用,得知道它能揭示什么,又可能隐藏什么。”
张远点头,打开自己的工作台,准备回测过去三个月内其他疑似对倒案例。李阳则继续优化脚本效率,尝试将扫描耗时压缩到三十秒以内。
就在此时,系统右下角闪过一道浅黄色提示条:
【新增监控任务完成初始化】
主力动向分析引擎开始全时段运行
紧接着,数据库日志显示第一条实时扫描任务已启动,目标列表包含当前持仓的全部七只个股。
李阳伸手调整了一下耳机位置,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代码行正在自动滚动,一条新的函数分支被创建,命名为“multi_session_correlation_check”。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正要输入下一行判定条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