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049 实时预测的优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帆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一瞬,目光从主屏右下角的协作者状态移开。绿色标记还在闪烁,林悦的远程连接未断,但她的消息已经很久没有跳出来。他收回视线,重新聚焦在调度日志上,一行行滚动的数据流映在瞳孔里,像是某种无声的倒计时。

    Guardian的守护进程已稳定运行三小时,八只股票的压力测试全部通过。可主预测模块依旧卡在十秒延迟的瓶颈上。他点开一个隐藏层的日志窗口,发现每次行情更新时,数据解析环节都会引发短暂的CPU峰值,像是一道无形的闸门,拦住了后续所有运算节奏。

    “不是算力不够。”他低声说,“是路径太绕。”

    他新建了一个服务进程,命名为Feed_Decoder。这个轻量级模块不参与任何决策,只负责一件事——把原始行情包从二进制流中快速解码,并写入固定大小的环形缓冲区。内存不再动态分配,避免了频繁的垃圾回收拖慢速度。他将ISDN专线的双通道彻底拆开,一条专用于接收实时报价,另一条独立承载指令回传,信道拥堵的问题就此切断。

    林悦的消息弹了出来:“内存占用降了百分之九,CPU负载平稳。”

    “够用了。”他回了一句,随即启动首轮测试。

    深交所的模拟接口开始推送快照数据,每秒二十条,节奏密集而均匀。Feed_Decoder的处理速度几乎与接收同步,主线程的等待时间从平均八秒压缩到不足两秒。当第一条绿色预测线出现在屏幕上时,系统记录的端到端响应时间为**9.3秒**。

    还不够。

    他调出多线程框架,准备启用五组并行预测任务。刚启动第三组线程,服务器风扇转速陡然升高,其中一只股票的输出结果滞后超过十五秒,曲线出现明显断层。

    “资源争抢又来了。”林悦发来一行字。

    陈帆没说话,打开任务管理器,为每个预测子线程绑定独立的CPU核心,并设置优先级标签。关键路径上的线程被赋予最高调度权限,确保不会被后台任务打断。接着,他在启动脚本中加入纳秒级时钟标记,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各线程的时间偏差。一旦某一线程落后阈值,系统自动触发重同步机制,强制刷新数据队列。

    第二次测试开始。

    五条预测线并列推进,分别追踪“陆家嘴”“深发展”“长安汽车”“东方明珠”和“四川长虹”。数据流如雨点般落下,屏幕上的曲线不断微调,每一次波动都紧贴真实行情的边缘。三分钟后,系统自动生成第一次操作建议:**“陆家嘴”量能突增,“四川长虹”委托失衡,“东方明珠”价格粘滞。**

    响应时间显示:**5.1秒**。

    他皱眉,手指敲击空格键,重新加载参数。这一次,他手动关闭了非核心监控服务,释放最后一点冗余资源。第三次测试启动。

    五条线稳定运行,时间差控制在毫秒级。最终响应时间定格在**4.8秒**。

    “成了。”林悦发来消息,“比人快。”

    陈帆没回应,而是切换至模拟盘环境,导入过去七十二小时的真实行情序列。系统开始自动执行低吸高抛策略,买入点锁定在成交量突破前一小时均值150%的瞬间,卖出时机则依据委托挂单变化率判定。三小时后,账户收益曲线拉升,最终实现**22%** 的复合增长。

    他正准备保存日志,实验室的门被人推开。

    项目负责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图表,正是刚才那轮测试的收益曲线对比图。他走近主控台,目光扫过并列显示的五条预测线,又看向右侧的延迟统计面板。

    “这就是你们现在的反应速度?”

    “从接收到信号生成,四点八秒。”陈帆调出全流程可视化界面,屏幕上分段展示数据流入、解析耗时、模型计算和输出延迟,“没有预演,现在跑的就是实时镜像。”

    负责人盯着屏幕,沉默了几秒。“传统量化系统,从数据采集到策略输出,平均要三十秒以上。你们……已经跨过临界点了。”

    他说完,俯身查看一组审计记录,确认每一笔操作都有明确触发条件和计算依据。随后直起身,语气变了:“这不是辅助工具了。这是……另一种交易方式。”

    陈帆点头,没多解释。他知道对方看懂了什么——这不再是一个被动响应的分析系统,而是一个能主动捕捉市场脉搏的实体。

    负责人离开后,林悦发来最后一份报告:“内存峰值稳定,五线程并发无溢出风险。”

    “辛苦。”他回复。

    “别熬太晚。”她退出了协作者模式,连接状态变为灰色。

    实验室安静下来。服务器风扇仍在低鸣,指示灯有节奏地闪烁。陈帆调出一个新的代码窗口,开始编写“实盘交易接口”的基础框架。他设定了三层校验机制:指令生成后必须经过风控模块复核、人工确认弹窗拦截、以及时间窗口锁死,防止误操作。

    他一条条敲下规则,动作很稳。但写到第三层校验时,手指忽然顿住。

    屏幕上,左侧是五只股票的实时监控列表,右侧是Guardian的独立运行界面,绿色标识依旧亮着。一切看起来都已就绪。可他知道,真正的边界不在技术,而在权限——谁允许它接入真实资金?谁为它的每一次出手负责?

    他没有继续写下去,而是返回主屏,重新加载一次多线程测试。五条预测线再次展开,数据流如常跳动。他盯着“陆家嘴”的曲线,在一次小幅拉升后,系统立刻标红预警区域,提示短期超买。

    准确得近乎冷酷。

    他伸手摸向键盘右上角的回车键,那是通往实盘测试的最后一步。只要按下,系统就会尝试连接交易所的沙盒环境。

    他的指尖悬在那里,没有落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