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013 U盘的代价:林悦的秘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阳光斜切进教室,落在林悦空着的座位上。陈帆低头翻着笔记本,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昨天留下的那张政策简报复印件。纸边已经被他捏得有些发毛,但上面红笔划过的那行字依旧清晰。

    他本以为今天能见到她。

    第一节课铃响前,班主任突然出现在门口,叫他去办公室接电话。他刚拿起听筒,就听见林悦的声音压得很低:“我爸发现了。”

    陈帆的手指一顿。

    “U盘的事。他昨天清点设备,发现少了一个。追到我头上,问是谁拿的。”她的声音在颤抖,“我说是你,做项目用的……他没说什么,让我回学校。但他刚才给我打了电话,让你下午三点,去我家一趟。”

    “你爸知道内容吗?”

    “我不知道。但他看了文件名。‘Data_Backup_19980328’——他说这不像学生作业该有的命名方式。”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他还说,这种编号格式,是银行内部数据归档的习惯。”

    陈帆缓缓放下话筒,掌心渗出一层薄汗。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普通高中生,用专业级术语命名金融数据包,还借用了银行职员的工作U盘——这不是疏忽,是越界。

    三点整,他站在一栋老式家属楼门前。门牌号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他确认了两次才敲门。

    开门的是林国栋。四十出头,身形挺拔,衬衫扣到最上面一颗,眼神扫过来时没有温度。

    “进来。”他侧身让开,语气不容置疑。

    客厅不大,陈设简单。一张三人沙发,一台电视,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茶几上放着一个黑色U盘,正是那天刻了字的那个。旁边是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停在文件管理界面,几个以日期命名的文件夹整齐排列。

    “坐。”林国栋指了指沙发,自己坐在对面单人椅上,背脊笔直,“你说你是林悦的同学,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是。”

    “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的工作U盘里,会存着近三年沪深两市的日线数据?字段包括开盘价、最高价、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换手率修正值——这些不是高中课程内容。”

    陈帆没动。

    “更奇怪的是,”林国栋翻开一本记事本,“你数据库里的某些数据,来源不明。比如三月二十二日深发展A的盘后成交明细,当天晚报只公布了收盘价。你是从哪儿拿到的?”

    空气凝住了。

    陈帆知道瞒不过去。这个人不是评委,不会因为一段代码或几张图表就被说服。他是体制内的人,习惯从漏洞入手,从逻辑链条中找出断裂点。

    “我不是抄的。”他说。

    “那是怎么来的?”

    “我自己录的。每天早上六点去报亭买《中国证券报》,剪下交易数据,手动输入系统。政策信息从广播、新闻联播、政府公告里摘录。有些数据确实没公开,但我能找到线索——比如券商营业部张贴的日报,或者财经杂志的延迟刊载。”

    林国栋冷笑一声:“三年的数据量,靠一个人手录?你当我是第一天做风控?”

    “我没说容易。”陈帆抬起头,“我每天睡四个小时,吃饭的时候都在核对数字。错过一天,模型就会偏差。所以我不能停。”

    “那你图什么?”林国栋声音陡然提高,“没有账户,没有资金渠道,连证券交易资格都没有!你建这个库,到底想干什么?”

    陈帆闭了闭眼。

    这句话击中了他。不是质疑技术,而是直指动机——那个藏在所有计算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慢慢从包里取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1998年5月19日,政策利好释放,股市将迎来三年最大涨幅。**

    然后推过去。

    林国栋盯着那行字,眉头锁紧:“这是预测?”

    “不是。”陈帆摇头,“是回忆。”

    房间里安静下来。

    “我来自2023年。”他说得平静,“那时候我已经三十岁,是金融分析师。一场意外让我回到十八岁这一年。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国企改革深化、住房制度转型、互联网泡沫、股改、四万亿……每一个节点都会改变一批人的命运。”

    林国栋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我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些记忆。但我不能直接说‘明天要涨’,没人会信。所以我做了这个系统——把未来的规律,伪装成过去的统计结果。让它看起来像是分析出来的,而不是预知的。”

    他说完,不再看对方表情,只是静静坐着。

    时间仿佛停滞。

    林国栋没有笑,也没有拍桌怒斥。他缓缓合上那本笔记,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还在跳动的K线图上。那是陈帆带来的演示文件,实时模拟着今日大盘走势。

    “你说你能记得未来?”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那你告诉我,今年人民银行会不会降息?”

    “会。”陈帆答得毫不犹豫,“四月十五日,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零点五个百分点。紧接着五月,财政部将宣布印花税调整方案,配合即将出台的刺激政策。”

    林国栋瞳孔微缩。

    这两项动作目前都还在内部讨论阶段,尚未对外透露任何风声。

    他盯着陈帆的脸,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可那双眼睛里没有侥幸,也没有表演者的亢奋,只有一种近乎疲惫的坦然。

    “你知不知道,”他缓缓道,“你刚才说的话,足以让人把你当成疯子关起来?”

    “我知道。”陈帆点头,“所以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直到现在——因为你们已经开始怀疑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如果我不解释,这件事只会往更危险的方向走。”

    林国栋站起身,在客厅里踱了两步。窗外传来小孩骑车的声音,远处有卖菜的吆喝。生活照常运转,而屋内的两人却像是站在悬崖边缘。

    “那个U盘,”他忽然问,“你还复制过别的东西吗?”

    “没有。所有数据都在我自己的设备上。林悦只是帮我临时保管,因为她学校机房方便调试。”

    “她知道多少?”

    “她知道我在整理规律,但她不知道我来自未来。”

    林国栋停下脚步,看着他:“你觉得我会信你?”

    “你不需要现在就信。”陈帆说,“你可以查证。等四月十五日利率公布,看看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或者等到五月十九号,看股市有没有启动。如果你发现我说的全对,再来决定要不要继续听下去。”

    林国栋沉默良久,忽然弯腰关掉了电脑。

    “下周这个时候,再来一趟。”他说,“别告诉任何人我们今天谈过什么。包括林悦。”

    陈帆站起身,没问理由,也没追问态度。

    他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他拿起自己的笔记本,转身走向门口。手搭上门把时,身后传来一句低语:

    “你说你是从2023年回来的……那你见过我吗?在将来。”

    陈帆顿住。

    他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没有。我不知道你后来怎么样了。”

    门被拉开,走廊里的光线涌进来。他走出去,反手带上门。

    楼道里很安静。他站在台阶上,听见屋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走到窗边,拉上了窗帘。

    他摸了摸书包里的硬盘,确认它还在。

    然后一步步走下楼梯。

    阳光照在水泥台阶上,映出他长长的影子。拐角处,一片枯叶被风吹起,贴着墙根打了个旋,又落回地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