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129章 龙之贫血,国之窘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辆顶着巨大布包的公共汽车,在所有时空的注视下,慢悠悠地开远了。

    它留下的震撼,却比刚刚那朵蘑菇云,更加诡异,更加令人费解。

    天幕画面随之拉远。

    更多的城市街道,更多的车辆,映入眼帘。

    无一例外。

    无论是小轿车,还是大卡车,车顶都驮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灰色大包,像一个个附着在钢铁躯体上的丑陋肿瘤。

    这些车辆在马路上行驶,速度缓慢,姿态滑稽,却又透着一股令人心头发酸的窘迫。

    “这……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大唐太极殿,房玄龄再也忍不住,问出了所有人的困惑。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看样子,是靠车顶那大包里的气在跑?可后世的车辆不都是烧油的吗?”

    李世民死死盯着天幕,他预感到,后世子孙遇到的麻烦,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

    果然,天幕之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浮现。

    【煤气包】

    字幕随之解释。

    【由于汽油极度短缺,无法满足基本的社会运转需求,后世华夏只能想尽办法,用煤气、天然气、甚至沼气作为替代燃料,充入橡胶制成的气囊中,驱动车辆。】

    【此为,无奈之举。】

    无奈之举!

    这四个字,让刚刚还因核武而热血沸腾的帝王将相们,心脏猛地一抽。

    大明谨身殿。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阴沉。

    他一拳砸在龙椅扶手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娘的!连那毁天灭地的大蘑菇都造出来了,连个车都跑不起来?!”

    “这叫个什么事儿!”

    他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这后世,怎么处处都透着一股子邪门?

    一边是能把天捅个窟窿的无上伟力。

    一边却是连寻常车辆都要背着个大气包才能挪动的窘迫。

    这种强烈的撕裂感,让老朱的脑子阵阵发懵。

    “上位息怒。”刘伯温在一旁劝道,“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天幕言‘汽油短缺’,必有其重大缘由。”

    天幕的画面,适时地转为黑白。

    时间,追溯到了一个所有人都熟悉的,屈辱的年代。

    清末,民初。

    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富家翁,正从一个洋人手里,宝贝似的接过一盏玻璃罩的煤油灯。

    那洋人脸上挂着傲慢的微笑,嘴里吐出的,是一个个当时国人趋之若鹜的名字。

    “美孚,亚细亚,德士古……”

    【自清末始,华夏大地所需石油,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

    【百姓灯油,工厂燃料,尽数被外国公司垄断。】

    【他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肆意抬高价格,攫取惊天暴利,国人称之为——洋油。】

    画面里,黄浦江上,悬挂着外国旗帜的油轮往来不绝,将一桶桶“洋油”运上码头。

    而码头上,是无数衣衫褴褛的中国劳工,在外国监工的呵斥下,像蚂蚁一样辛苦地搬运着。

    “岂有此理!”

    咸阳宫内,嬴政勃然大怒,猛地拍案而起!

    “偌大华夏,九州方圆,岂会没有此物?!”

    “这帮狗娘养的!”朱元璋的骂声更是直接,“从咱华夏抢走了银子,现在又拿来他们的油!里外里都是他们赚!”

    更让所有帝王感到憋屈的,还在后面。

    天幕上,出现了一位白人地质学家的照片,照片下的字幕,写着他的“权威论断”。

    【华夏陆相地层不可能生成和积聚有开采价值的石油。】

    【翻译一下就是:华夏,是个贫油国。】

    这句论断,如同一道恶毒的诅咒,在天幕上久久不散。

    “放屁!”

    朱元璋直接爆了粗口,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又是洋人的鬼话!信他个球!咱脚底下这片地,埋着多少宝贝,他一个外人知道个屁!”

    “分明是他们不想让后世找到,好一直卖他们的‘洋油’!”

    老朱不懂什么“陆相地层”,但他懂人心!

    这帮孙子,坏得很!

    天幕里,传来了一道沉稳而坚定的声音。

    “工业是国家的筋骨!”

    “石油就是血液!”

    “我们不能总靠着输血过日子,贫血的国家,腰杆子是挺不直的!”

    “必须找到我们自己的大动脉!”

    一声令下!

    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勘探大会战,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轰然展开!

    天幕的画面,开始飞速切换。

    戈壁滩上,勘探队员顶着烈日,皮肤被晒得黢黑。

    黄土高坡上,有人背着沉重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爬。

    沼泽泥地里,一支队伍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

    他们拿着最简陋的仪器,靠着双腿,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一次次的希望。

    又一次次的失望。

    打下去的钻井,带出来的,只有泥土和砂石。

    “没有。”

    “这里也没有。”

    “还是没有……”

    失败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

    那位外国专家的“贫油论”,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难道,华夏真的与石油无缘?

    所有时空的观众,心都跟着揪了起来。

    他们刚刚才见证了“两弹结合”的辉煌,难道转眼就要看到后世华夏被这石油活活憋死?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一丝绝望之际。

    天幕画面,定格在了东北,一片广袤无垠的松嫩平原上。

    一台名为“松基三井”的钻机,正在发出最后的轰鸣。

    突然!

    一股黑色的油流,夹杂着巨大的气压,猛地从井口喷涌而出!

    冲天而起!

    那黑色的油龙,闪烁着原始而野性的光泽!

    所有在场的勘探队员,都愣住了。

    几秒钟后,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句。

    “出油了——!”

    “出油了!是工业油流啊!”

    刹那间,整个钻井平台,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人们扔掉手里的工具,扔掉头上的安全帽,不顾一切地冲向那喷涌的油流!

    他们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

    任由那珍贵如血的黑色液体,将他们从头到脚淋个湿透。

    那一张张被油污覆盖的脸上,绽放出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灿烂,最纯粹的笑容!

    这一天,是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距离后世华夏的十周年国庆,仅有几天之遥。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这片沉睡了亿万年的地下宝藏,被赋予了一个响亮而光荣的名字——

    【大庆油田!】

    “好!”

    “好啊!”

    谨身殿里,朱元璋激动得一拍大腿,猛地站了起来,满脸的红光!

    “找到了!咱就说嘛!咱华夏的地底下,怎么可能没有宝贝!”

    “这下,看那帮洋人还怎么放屁!”

    李世民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庆,大大的庆祝!好名字!好兆头!”

    找到了石油,就等于找到了国家的血液。

    那汽车顶着煤气包的窘迫场面,应该很快就能成为历史了吧?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天幕的旁白,却让他们的心,再一次提了起来。

    【油田找到了,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画面一转。

    喜悦的欢呼声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呼啸的,能刮掉人一层皮的凛冽寒风。

    镜头所及之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这里,就是刚刚发现油田的大庆。

    此时,已是严冬。

    气温,零下三十多度。

    滴水成冰,呵气成霜。

    就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极寒之地,一列列闷罐火车,从四面八方驶来。

    车门打开,成千上万的人,涌出车厢。

    他们是身经百战的退伍军人。

    他们是朝气蓬勃的石油工人。

    他们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技术人员。

    数万大军,汇集于此。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这片冰封的荒原上,建起一座华夏最大的油田,为祖国,献上石油!

    镜头,缓缓地从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上扫过。

    最后,定格在了一个刚刚跳下火车的汉子身上。

    他身材敦实,穿着厚厚的棉袄,头上戴着一顶狗皮毡帽。

    风雪刮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道红痕。

    可他的那双眼睛,却在漫天风雪里燃烧着,足以融化这片冰原!

    天幕旁白,变得无比激昂。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场不亚于战争的‘石油大会战’,即将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正式打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