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紧接着,一行时间标注,让大明谨身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洪武二十四年】
朱元璋愣住了。
他下意识地掐算了一下。
如今,是洪武十二年末。
洪武二十四年,那不是十二年之后的事?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精彩纷呈。他挺直了腰板,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他倒要看看,十二年后的自己,会上演一出怎样的戏码。
画面展开。
江南,建昌府。
几名锦衣卫手持圣旨,面无表情地冲入知府衙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维洪武二十四年冬十月甲辰,江西按察使司奏:建昌知府钱用勤,监管失察,致粮胥勾豪族挪税粮三千石,民诉未彻查,属失职。依《大明律・户律・仓库》“守掌官物亏空” 条论罪。着刑部会同都察院,即革其职、抄产抵亏,限十一月内押京听议。钦此!”
尖利的声音划破长空。
堂上,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官员,面如死灰,颓然跪倒。
抄家,革职,押解进京……在洪武朝,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往往只意味着一个结局——死。
就在锦衣卫如狼似虎地查抄家产时,一个青年冲了出来,跪在地上,怀里死死抱着一个古朴的铁盒。
他正是钱用勤之子,钱怞。
“官爷,家父冤枉!求官爷宽限几日,容小子赴京,为家父鸣冤!”
为首的锦衣卫百户冷笑一声:“鸣冤?皇爷日理万机,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带走!”
眼看父亲就要被押上囚车,钱怞双目赤红,猛地打开了怀中的铁盒。
盒中之物,并非金银,而是一块形似瓦片的铁制信物,上面用金泥镶嵌着古老的篆文。
“我有先祖御赐丹书铁券在此!我要面圣!”
丹书铁券?
在场的所有锦衣卫都停下了动作。
这玩意儿,只有开国的那些公侯才有,他哪来的?
天幕前,所有时空的皇帝也都眯起了眼睛。
免死金牌!
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能起作用的,寥寥无几。
所谓“丹书铁券”,很多时候,不过是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纸空文,真要较真,那便是“最终解释权归朝廷所有”。
尤其是……要在一个以铁血著称的开国皇帝面前,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
这钱家小子,怕不是疯了。
大唐。
李世民摸着下巴,饶有兴致地问向身边的房玄龄:“玄龄,你看这大明开国皇帝,会认这块前朝的铁券吗?”
房玄龄沉吟片刻:“臣不知。”
画面中,钱怞带着那块铁券,千里迢迢,赶赴应天府。
皇城之内,气氛肃杀。
洪武二十四年的朱元璋,威严更甚。他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看着阶下那个单薄的青年,以及他高高捧起的铁券。
“此乃何物?”
“回禀陛下,此乃唐昭宗赐予臣之先祖,吴越王钱镠的丹书铁券!”
随着钱怞的回答,天幕上浮现出关于这块铁券的来历。
【钱镠铁券,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予。上书: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钱氏先祖钱镠,保境安民,于五代十国乱世之中,独守东南一方净土,使江南百姓免遭战火。后其孙钱弘俶,为免生灵涂炭,纳土归宋,成就一段佳话。】
原来是那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吴越王。
不少文人雅士,心中肃然起敬。
钱氏一族,不仅有功于社稷。
但,功是功,过是过。
唐朝的皇帝,赐的免死牌,到了大明朝,还好不好使?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幕里那个朱元璋身上。
只见他走下龙椅,亲自拿起那块历经五百年风雨的铁券,仔细端详。
大殿之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为钱怞捏了一把汗。
这要是龙颜大怒,斥其“挟前朝之物,邀本朝之功”,那钱家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许久,朱元璋将铁券放回盒中,目光扫过阶下的青年,又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纳土归宋的钱氏先祖。
他缓缓开口,声音传遍了整个大殿。
“钱镠有功于民,其后人亦知顺天应人,纳土归降,使东南免于刀兵。此等功绩,朕不能不念。”
“朕,认了。”
“传朕旨意,钱用勤免其死罪,家产归还。但活罪难逃,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天幕内外,更是掀起一阵波澜。
认了?
他竟然真的认了!
以严苛著称的洪武皇帝,竟然承认了一块五百年前,由前朝皇帝颁发的免死铁券!
此时,天幕上浮现出几行分析。
【朱元璋此举,看似破例,实则蕴含深意。承认钱氏铁券,是向天下宣告,大明王朝敬重信义,尊崇有功之臣,哪怕是前朝的功臣。此举足以安抚江南士族之心,巩固统治。】
【文化传承,笼络人心:钱氏一族,是江南文脉的象征。赦免钱氏后人,便是尊重江南的文化与历史,对于刚刚建立,急需江南财赋与人才支持的大明而言,意义非凡。】
【史上唯一:钱镠铁券,也因此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块历经唐、宋、明三朝,皆被官方承认并兑现的丹书铁券。】
看到这里,所有时空的帝王都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抚掌赞叹:“好一个朱元璋!杀人立威,谁都会。但懂得在何时收刀入鞘,以仁德收心,方显帝王权术之高明。这一手,漂亮!”
大明谨身殿内,徐达、李善长等人也是一脸诧异地看着自家皇上。
虽然这是十二年后的事,但陛下的格局和胸襟,已然可见一斑。
然而,朱元璋本人的脸色,却愈发古怪起来。
他总觉得,这天幕平白无故地放出这一段,不会只是为了夸自己十二年后有多英明神武。
果然,画面一转。
天幕上,那块历经沧桑的丹书铁券,与上一章那位归国学者的清瘦身影,并列出现。
最后,一行字,如同一道惊雷,劈在了朱元璋的脑门上。
【钱氏一脉,因这一诺而得以延续。数百年后,其后人之中,诞生了一位足以抵得上五个师的国士。】
【钱氏,钱学……】
轰!
大明谨身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一下,集中在了龙椅上的朱元璋身上。
徐达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硬生生憋了回去,脸上是一种想笑又不敢笑的扭曲表情。
蓝玉更是个直肠子,差点脱口而出:“乖乖,上位您十二年后要是手一抖,把人咔嚓了,后世岂不是要少一支百万雄师?”
朱元璋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他差点就把国士的祖宗给抄家灭门了?
虽然那是十二年后的事,虽然他最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这种感觉……
就好像你走在路上,差点一脚踩死一只蚂蚁,结果天降神谕告诉你,这只蚂蚁的十八代玄孙,是你未来的救命恩人。
朱元璋干咳了两声,端起茶杯,想要掩饰自己的尴尬。
他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幸好,幸好十二年后的咱,脑子没糊涂。
这要是真的一刀切了,自己岂不成了华夏的千古罪人?
这天幕,真是……杀人不见血啊!
(你们点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