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57章敌进我退?这仗还能这么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百年盛世的光影缓缓散去,那刺破云霄的楼阁与跨越星河的豪情,仿佛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帝王们眼中的震撼尚未褪尽,思绪便被天幕重新拉回了1927年那片血色深渊。

    群山隐去,画面重归黑暗。

    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响,撕裂了死寂!

    【1927年8月1日,南昌。】

    天幕之上,一座城市的城楼被瞬间点亮。黑夜中,无数士兵臂缠红巾,在枪林弹雨中向着城内的反动派军队发起了猛攻。

    为首的几个身影,目光如炬,正是之前帝王们在黄埔军校见过的那个青年周总理,以及贺龙、叶挺、朱老总等将领。

    “哈哈哈~”朱棣一拳砸在御案上,眼中却非怒意,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好!好样的!”

    咸阳宫内,秦始皇嬴政双眼微眯。他不在乎谁对谁错,他只看到,一支新的武装力量,在旧的废墟上,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天幕之上,一行大字烙印其上。

    【这一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一天,被定为后世一支伟大军队的建军节。】

    然而,起义军虽一度占领南昌,但在优势敌军的围攻下,不得不南下,一路血战,损失惨重。

    画面一转,来到了湘赣边界的乡村。

    【同年九月,秋收起义。】

    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田埂之上,他振臂一呼,身后是无数拿着镰刀、锄头、鸟铳的农民。他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一面崭新红色的旗帜升起。

    【工农革命军!】

    “工农的军队?”朱元璋的身体猛地前倾,呼吸都变得粗重。

    但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是南昌的部队,还是秋收的部队,面对装备精良、数量庞大的正规军,都如以卵击石。失败,溃散,牺牲……天幕的色调,再度变得灰暗。

    “完了。”汉高祖刘邦叹了口气,“兵力悬殊,难啊。”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股反抗的火焰即将熄灭之时,毛主席在残兵败将之中,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帝王都匪夷所思的决定。

    【放弃攻打大城市,引兵…上山!】

    天幕的镜头,从城市转向了连绵不绝、云雾缭绕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

    “上山?”唐高宗李治愕然,“这……这不是自绝于天下?躲进深山,如何争夺天下?”

    “原来如此”曹操却猛地站起,眼神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这才是真正的高明!大城市皆是敌军重兵所在,硬碰无异于自取灭亡。退入山林,保存实力,再图后举!正确的抉择!”

    画面中,毛主席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走上了井冈山。紧接着,【1928年4月】,朱老总、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历经千难万险,也来到了这里。

    两支衣衫褴褛却精神不倒的队伍,在山顶会合。

    【朱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星星之火,并未熄灭,而是在这深山之中,重新汇聚。

    然而,真正让帝王们感到震撼的,是这支军队在山上所做的事情。

    画面里,红军战士们在村庄的祠堂前,将一箱箱从地主豪绅家中没收来的银元、粮食和地契,摆在所有贫苦农民面前。

    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打土豪,分田地!”

    一瞬间,那些麻木、畏缩的农民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他们颤抖着,从红军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土地契约,而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奉天殿,朱元璋若有所思。

    他喃喃自语:“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天幕之上,一幅全新的战略图景,缓缓展开。

    以井冈山为核心,一个个红色的区域,在江西、湖南、福建的交界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行总结性的文字,让所有帝王都陷入了沉思。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逆天下之大势!”秦始皇嬴政冷哼一声,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在当时,或许是唯一的生路。自古以来,皆是豪杰起于中原,席卷四方。何曾有过,从乡野山沟里,包围繁华都邑的道理?

    面对党内对前途的悲观,毛主席在井冈山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写下了一篇传世之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八个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穿透了时空,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感到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信念与力量。

    蒋介石显然不会坐视这颗火种壮大。

    【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战争,接连发动!】

    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国民党的军队,如同黑色的潮水,一次又一次地涌向那片红色的根据地。

    然而,接下来的战争场面,让李世民、成吉思汗这些天生的军事家,都看得目不转睛。

    红军,从不与敌人正面硬拼。

    他们在山林间,在小道上,忽东忽西,忽聚忽散。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一条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兵法至理的口诀,在天幕上闪现。

    李世民忍不住击节赞叹:“漂亮!知己知彼,避实击虚!此人用兵,已臻化境!”

    一次又一次,数倍于己的“围剿”大军,被我军拖得精疲力尽,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退去。

    中央苏区,这片红色的根据地,在战火中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愈发巩固和扩大。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顶点,危机,却从内部悄然降临。

    天幕的旁白变得冰冷而沉重。

    【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领导者,排挤了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他们放弃了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游击战与运动战,命令红军用阵地战,去和武装到牙齿的百万敌军,打消耗,拼堡垒。】

    “糊涂!”曹操猛地一拍桌案,怒道,“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自寻死路!”

    司马懿摇头。“权力之争,胜于沙场之争。古今,皆然。”

    结果,毫无悬念。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画面中,苦心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尽数沦陷。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毫无意义的阵地战中。

    天幕的镜头,拉向了1934年的秋天。江西,于都河畔。

    一支八万六千人的大军,在凄冷的秋风中,开始集结。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迷茫与悲壮。

    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放弃土地,踏上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征途。

    天幕之上,浮现出一行血色的大字,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压得所有帝王喘不过气来。

    【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即将开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