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45章不败而败的耻辱:龙与高卢鸡的碰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幕之上,“中体西用”四个大字,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所有帝王的心头。

    他们刚刚因洋务运动而燃起的希望,瞬间被浇上了一层冰冷的阴影。

    “中体西用……有何不妥?”

    大清,紫禁城。

    刚刚从昏迷中悠悠转醒的乾隆,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但他依旧固执地发出了质问。

    在他看来,这再正确不过了。

    我中华上国,文化、制度,皆为世界之巅。

    之所以战败,不过是器物不如人罢了。

    如今,后世造出了洋枪洋炮,建起了新式海军,补上了这块短板,何愁国势不振?

    为何天幕,对此评价如此之低?

    不只是他,大部分帝王,都抱着类似的想法。

    让他们全盘接受西洋那套“蛮夷”的制度,情感上、尊严上,都绝对无法接受。

    天幕,没有直接回答。

    它选择用一场规模不大,却极具讽刺意味的战争,来揭示这“中体西用”的虚弱本质。

    【时间:1883年 - 1885年】

    【事件:中法战争】

    【地点:越南,中国东南沿海,台湾】

    画面切换,瞬间来到了中南半岛的密林之中。

    身穿蓝色殖民军服的法国士兵,正在步步紧逼,侵占大清的藩属国——越南。

    【继英国之后,法国成为第二大殖民帝国,它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藩属国?”

    大唐,太极宫。

    李世民的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川字。

    “宗主国,理应保护藩属!此乃天朝颜面!”

    在他治下,大唐威震四海,若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动大唐册封的藩属,他必会派出大军,将其彻底碾碎!

    天幕中的清廷,也确实出兵了。

    然而,战争的过程,却充满了屈辱与憋闷。

    【战争初期,法军凭借装备优势,在海上重创福建水师,并一度占领台湾基隆。】

    画面中,刚刚在福州船政局建成没几年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港内,被法国舰队偷袭。

    那些由洋务派大臣们亲自命名,寄予了无限希望的新式战舰,还没来得及驶出港口,就在敌人的炮火下化为一团团燃烧的残骸。

    短短半个小时。

    这支被寄予厚望的新式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看着那些冒着黑烟沉入江底的军舰,帝王们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洋务运动搞了二十年,结果……还是如此不堪一击吗?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惨败时,战局,却迎来了惊人的转机。

    【陆战方面,清军在爱国将领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屡屡挫败法军!】

    【尤其是在1885年的镇南关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画面聚焦于一位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将。

    他,是年近七旬的冯子材。

    面对来势汹汹的法军,他抬着棺材,亲赴前线,与士兵一同挖战壕,筑土墙。

    “法军再入关,我必死之!”

    老将军的誓言,掷地有声,振奋了全军的士气!

    镇南关前,炮火连天。

    清军凭借着地利,和被激发到极致的血性,与装备精良的法军,展开了殊死搏杀。

    冯子材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挥舞着战刀,冲在最前线!

    “杀!”

    “保家卫国!”

    士兵们被主将的英勇彻底点燃,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如潮水般涌向敌人。

    法军的阵线,在这股悍不畏死的冲击下,开始动摇。

    最终,全线崩溃!

    清军,大获全胜!

    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对西方列强取得的最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

    “好!好一个冯子材!”

    “这才有我华夏男儿的血性!”

    “打得好!就该这么打!把法夷全部赶下海!”

    压抑了许久的帝王们,终于爆发出了雷鸣般的喝彩!

    大明宫内,朱元璋激动得满脸通红,一拳砸在龙椅上,仿佛看到了自己麾下那群百战猛将的影子。

    汉武帝刘彻,更是双目放光,恨不得亲自提剑上阵,与那冯子材并肩作战,一雪前耻!

    胜利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战场。

    法军狼狈逃窜,越南的战局,瞬间逆转。

    在遥远的巴黎,法军惨败的消息,甚至直接导致了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所有人都认为,一场辉煌的胜利,一次彻底雪耻的机会,已经到来了。

    清廷,完全可以乘胜追击,将法国人彻底赶出越南!

    甚至,索要赔款,重塑天朝威严!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帝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们的喝彩声,卡在喉咙里,变成了无法置信的错愕。

    天幕之上,出现了几个面色惶恐、首鼠两端的清朝大臣。

    他们不是在商议如何扩大战果。

    而是在担心……

    “万一再打下去,惹恼了法国人,把战火扩大了怎么办?”

    “见好就收吧,我们已经打赢了,有了谈判的资本了。”

    “朝廷的军费,也实在是不够用了……”

    为首的,正是权倾朝野的李鸿章。

    他,作为洋务派的领袖,竟是“主和派”的代表。

    他深知,大清的家底,根本经不起一场全面的战争。

    于是,在战局对中国最有利的时刻,清廷,却主动选择了停战、议和。

    【1885年6月,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开放中越边境通商。】

    当条约的内容,一字一句,清晰地呈现在天幕之上时。

    所有时空,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赢了……

    却签了这样的条约?

    承认了法国对藩属国的占领?

    这……算什么?

    这算什么!

    所有帝王,都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他们征战一生,信奉的都是最朴素的真理: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可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

    战场上明明赢了,却在谈判桌上,把胜利的果实,连同国家的尊严,一并拱手相让!

    【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

    天幕的评价,如同一记无情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这场战争,暴露了洋务运动最深层的虚弱。】

    【它证明了,一个国家,仅仅拥有几支能打胜仗的军队,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你的统治集团,从上到下,都缺乏近代化的国家意志和外交思维;】

    【如果你的国库,无法支撑一场持久的近代化战争;】

    【如果你的决策者,依旧抱着“息事宁人”、“小富即安”的封建王朝心态……】

    【那么,即使前线的士兵,赢得了再辉煌的战术胜利,也无法改变最终战略失败的命运。】

    天幕的画面,最后定格在李鸿章那张复杂而疲惫的脸上。

    他一手创办了洋务,比任何人都希望国家富强。

    但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国家,究竟病得有多重。

    他就像一个裱糊匠,竭尽全力地,修补着这间四处漏风的破屋子。

    他知道,这间屋子,经不起任何大的风浪了。

    哪怕是……一场胜利带来的风浪。

    这种深刻的悲哀与无力,让所有帝王,都感到了不寒而栗。

    他们终于有些明白了,“中体西用”的问题所在。

    那辆看似换上了蒸汽机和火炮的马车,它的车夫,依旧是个胆小、懦弱、只求安稳的旧时代人物。

    这样的马车,即使偶尔能撞翻一两个拦路的强盗,又怎能指望它,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只是一个预演。】

    【九年后,一场规模更大、败得更惨、也更加屈辱的战争,将会把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成果,彻底打得粉碎。】

    【而这一次的对手,不是遥远的西方列强。】

    【而是那个一直被视为“蕞尔小邦”的东邻——】

    【日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