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想起空间资料中提及的“发酵饲料”,能用廉价原料制成营养丰富的饲料。但这时代没有现成的菌种,没有温度计(虽然空间里有),没有塑料密封桶,更没有红薯藤这种高产作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摸索。
以后她的整个科学养猪整理成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符合这个时代的。
“发酵……无非是让微生物干活。”岁安蹲在灶间,盯着角落里那个半人高的陶缸,喃喃自语,“村里做醪糟、渍酸菜都要发酵,原理应是一样的。”
首先得找到合适的原料。这个朝代没有红薯传入,她只能寻找替代品。林岁安从没想过把空间里的红薯、土豆、玉米种子拿出来,当初她囤这些东西是以为要末世了。
种子的来源可以说是“海外番邦”来的?你怎么得到的?来说下哪艘船!走海外的船都有数的。
说是“山野发现的”?一种如此高产的作物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千万年?官府和有心人一查就露馅。
说句不好听的,古人是古,不是傻。这个时代的人讲究靠山吃山。山里有点什么能吃的,村里居住上百、几百年的人一代传一代的怎么会不知道。
其实世人都只知道这些物种高产,但是有没有想过土豆跟红薯都是无性繁殖。古代没有组培脱毒技术,无法保持种性。最终,几年后,红薯就会退化成低产品种。上辈子红薯、土豆也是经过几百年的培育才有那么高的产量。
现代玉米也是一样经过数百年人工选育和杂交才得到的高产品种。而且玉米是著名的“耗地大王”,对土壤肥力需求极高。在古代没有化肥的情况下,连续种植玉米一两年,就会把一块良田的肥力榨干,导致后续几年种什么都长不好。这对农民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在家族没有获得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之前,林岁安想都不会想推广这些高产种子。一不小心,他们家二十几口人会见不到第二天太阳的。思绪一闪而过,也压下了她花心思去搞这些高产物种的念头。
米糠和麦麸是现成的,但量少价高。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廉价的资源:
第一个就是豆渣,村里豆腐坊每日都会产出大量豆渣,这边的人比较少吃豆渣,只偶尔有人取来喂牲口,但猪并不十分爱吃。几乎可以免费获得,只需给一两个铜板就行。
还有就是山脚溪边生长着大片的野豌豆,藤蔓疯长,长老后纤维粗糙,猪通常不屑一顾。再就是池塘里捞不尽的水生植物,长得快,但水分大,猪吃了容易拉稀。最后就是去年囤积的干稻草,坚硬难以直接饲喂。
这些要么猪不爱吃,要么吃了不消化,正是发酵技术大显身手的对象。都是些不值钱的量大管饱形的最是合适了。
接下来是菌种。没有现代菌粉,只能靠自己培养。她记得做醪糟需要酒曲,但酒曲昂贵。她转而想到更常见的引子,家里做酸菜留下的“酸汤脚子”,或者米汤水自然发酵后那层微酸的浆水。这些里面必然含有天然的乳酸菌。
试验开始。她极其小心,每次只用一个小陶罐进行尝试。
第一次,她将豆渣和一点点麦麸混合,加入少许酸菜汤,搅拌均匀,湿度调到手握成团而不滴水。她将混合物紧紧压入小陶罐,用油纸封口,再压上石板,置于阴凉处。
三天后,她小心翼翼地揭开油纸,一股淡淡的酸味扑鼻而来,没有霉斑,成功了!她取出一小勺,混入一号的食料里。一号嗅了嗅,略微迟疑,还是吃了下去。接下来一整天,岁安紧张地观察着一号的精神和粪便,一切正常!
初步成功给了她信心。她开始扩大试验范围和原料种类。
她将野豌豆蔓用铡刀切得碎碎的,几乎成了草糜子。按照不同比例混入米糠和豆渣,加入引子,层层压入洗净的陶缸。密封是关键,她用熬制的猪油混合石灰,仔细涂抹在缸盖缝隙处,尽可能创造无氧环境。
“岁安,你鼓捣这缸酸不拉几的东西做啥?”田桂花看着女儿满头大汗地伺候那几个缸,忍不住发问。 “娘,这是给猪吃的宝贝,能让它们长得更好,还省粮食!”岁安抹了把汗,眼睛亮晶晶的。 田桂花将信将疑,但见女儿坚持,且用的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便由她去了。
七八天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岁安深吸一口气,揭开最大的那口缸的盖子。一股浓郁、醇厚的酸香夹杂着淡淡的酒香瞬间涌出,弥漫在空气里,并不难闻,反而令人食指微动。缸内的野豌豆蔓和豆渣混合物颜色变深,质地变得柔软湿润。
她小心地取出一捧,混合进当日的猪食里。
四头猪被这新味道吸引,疑惑地凑过来。最贪吃的一号第一个尝试,吭哧吭哧吃了几口,随即发出了满足的哼哼声,大口吞咽起来。其他三只见状,也立刻加入抢食行列,食槽前所未有地被舔得干干净净!
“成功了!它们爱吃!”岁安几乎要跳起来。
她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只添加一两成发酵料,慢慢增加到三成左右。她密切观察着猪的反应:食欲极其旺盛,毛色越发油亮,粪便成型良好,尤其是原本消化稍弱的二号,再也没出现过软便。
更让她惊喜的是成本大幅下降。豆渣几乎免费获取,野豌豆蔓和水草取之不尽,原本被嫌弃的干草经发酵后也化为了美味。米糠和麦麸的消耗量减少了将近一半!
她的小册子上又添了新篇《发酵饲法秘要》,详细记录了各种原料配比、引子种类、发酵时间与成败现象。她还发现,不同的原料混合发酵效果更好,比如豆渣富含蛋白,野豌豆蔓提供纤维,麦麸则是极好的菌种载体。
偶尔有一两缸因密封不严或沾了油污而失败发霉,岁安也毫不吝惜地深埋处理,绝不敢喂猪。
林家猪圈飘出的淡淡酸香成了独特标志,村里人好奇问起,林家人只含糊说是给猪吃的特殊野菜糊糊。外人只当林家丫头瞎折腾,却不知那几口大缸里,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农业技术变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