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 第三百二十六章 住所大不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的关于阿尔捷克内部(楼房分配)介绍都是来自1961年真实的资料*

    “这里不是行宫。”

    说话的人是个绿眼睛的小姑娘。

    手臂上还戴着六条杠的臂章。

    “沙皇行宫是里瓦几亚宫,距离这里大概六公里,也就是雅尔塔会议的举办地。”

    “兔子同学你好,我叫埃斯特,来自匈牙利。”

    绿眼睛很友好的对着宝根伸出了手。

    这白皙的小手......。

    咳咳咳咳。

    同样戴着六条杠的宝根郑重的与她握了握手。

    “我叫张宝根,埃斯特同学,很高兴认识你。”

    埃斯特是个很热情的小女孩。

    只不过她的俄语带着点口音。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误会这里是里瓦几亚宫,是因为营地里确实保留了几座贵族建筑。”

    “这里的一部分曾经是19世纪的贵族庄园,属于法裔俄国将军黎留赛公爵。”

    “但现在它属于全世界的无产者。”

    埃斯特的个子不高,十一岁的她比宝根还要矮上几厘米。

    但十个来自匈国的小学生刚进营区就和苏雯几个人混在了一起。

    宝根看得出来,来自欧洲各阵营国家的孩子对匈国的孩子有些隔阂。

    孔领队他们被带到附近的招待所居住,营地里的一切都由北俄教导员们负责。

    埃斯特告诉宝根,这些教导员大部分都是北俄最出色的师范生。

    宝根挑挑眉——他对大部分不感兴趣,他只对那一小部分的存在感到好奇。

    宝根这群人是最后一批抵达的。

    在但分配住房的时候,却出现了有趣的故事。

    很多提前抵达的国外孩子都跑出来看最后四个国家的孩子分宿舍。

    脸上的表情虽然很克制,但还是被宝根看出来里头藏着的一些东西。

    有担心、有好奇、有兴奋,还有极少数人存在嫉妒、嘲笑和幸灾乐祸的意味。

    苏雯几个当即紧张起来。

    要说这么多国家里,谁对北俄最不客气,除了他们国家还能有谁?

    宝根摇摇头,用下巴指了指不远处那些蹲在线外的记者。

    他压低了声音。

    “安心,老毛子叫咱们来是想让咱们见识到他的厉害,让咱们出丑不会在这种场合,因为他们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阵营秩序。”

    “这个时候出手,只会体现出他们的管理无方,在这么多阵营孩子面前,颜面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正如宝根所料,北俄的想法其实就是这样。

    不过几个辅导员还是有目的的带着他们先去了劳动楼。

    劳动楼修建于1952年,当年有很多匈国志愿者参与了修建。

    这是一座巴洛克复兴风格的建筑,最显眼的黄色的涂料和伪拱形窗框。

    看上去也就六成新。

    这里一直是匈国孩子的住所。

    大厅的墙上还保留着1959年匈国孩子的壁画。

    入门的标语是俄匈双语的“劳动创造友谊”。

    但进入楼层之后,宝根他们发现这里的黄色涂料有很多在脱落。

    李登峰不过是稍微咳嗽了一声,回声居然飘荡了好几秒钟。

    埃斯特苦笑了一声。

    “专门配给我们的回声楼,小声说话隔着三个房间都能听见。”

    赵如意有些好奇的想出声询问,却被宝根拦住。

    匈国很特殊,让他们住回声楼肯定是有特定原因的。

    这次每个国家来的学生都不多,所以住宿很宽敞,十个匈国学生被分配到了五个房间。

    不过宝根注意到住在这栋楼里的北俄“辅导员”有点多,居然有五个!

    劳动楼的位置很偏,距离中心的沙滩广场要走十五分钟。

    埃斯特听前辈说劳动楼的热水是不定时才能有的,如果遇到天气不好需要在楼内就餐,这里也是最后才送达。

    走出劳动楼,北朝和北越小学生们的脸色都不太好。

    而跟着一起来看热闹的其他国家小学生都在对着他们偷偷指指点点。

    哪怕跟着的辅导员们在训斥和教导。

    接下来去的是一个很奇特的建筑。

    灰扑扑的一个长条形单层建筑。

    外层谈不上什么涂层,就是最单调的凝泥土。

    陆铭开始皱眉。

    “怎么看着像一个大碉堡?”

    碉堡的入口写着这里的名字。

    国际楼。

    还没走进这个建筑,一股潮湿的气味便钻入了大家的鼻腔。

    宝根注意到国际楼门口的历史介绍文字。

    原来这里是二战时德军的一座战地医院,整个楼都是钢筋混凝土建成,甚至还带有防空洞。

    这里一直是北越和柬方孩子的住所。

    可这次只有几个北越孩子入住。

    这里只有两个上了年纪的辅导员。

    老毛子的安排从来都是从现实出发。

    第三处去的地方是一处粗犷的苏式风格红砖楼房。

    三层红砖楼,扁平的屋顶,大概五成新的样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楼的窗户都加了铁栅栏。

    “那是为了防止好奇的学生掉下来。”

    这是辅导员们的解释。

    楼里已经住了不少人,都是北俄的模范少先队员。

    他们热情洋溢的欢迎了北朝的学生们。

    北朝学生们住三楼,他们住二楼。

    辅导员的叮嘱也很有趣。

    她提醒所有北朝学生晚上不要锁门,必须半敞,这是他们自己国内提出的要求。

    这里叫先锋楼,条件比之前两个好不少,起码每层楼都有淋浴房。

    至于热水......想多了,这是夏天。

    蒋彤明显打听到了一些事,在队伍里嘀咕了几声。

    “北朝那边是主动要求和北俄孩子一起混住的。”

    宝根撇撇嘴。

    天要下雨......,随他去。

    如今就剩下兔子的八个小学生没有安排,宝根奇异的发现那些跟着看热闹的人居然一个没少!

    辅导员带着他们八个直奔营地中央。

    在看到自己要住的地方后,宝根几人的眼睛都狠狠的被闪了一下。

    这里几乎就是营地最核心的位置之一。

    这是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最显眼的是白色的大理石立柱和弧形阳台。

    屋顶上还有些没有完全拆掉的镀金装饰......。

    友谊楼。

    门口有两块铜牌标识,分别是中文和俄文。

    如果算上阁楼的话,大概是三层。

    但真正被投入使用的只有两层。

    宝根八人住的是二楼面海的四间房,只占了整栋楼房间的六分之一。

    而配给他们的两位辅导员则是住在附属楼里。

    跟着他们来到楼外的不少外国学生都露出了羡慕或者愤愤不平的表情。

    宝根他们在楼里还看到了上一期兔子学员留下的作品。

    这是慈父活着的时候指定给兔子学生的楼房!

    在大玉米没有彻底落实一些事情之前,没人敢主动提出给兔子学生换地方。

    楼里有五个厕所,四个淋浴房,全天候提供热水。

    而且根据墙上的中文标识介绍,宝根得知兔子代表团是唯一可以人数超编的,可以准许在走廊里加床。

    这里的标准住宿人数是108人,可见上一次兔子来了多少人。

    不过一楼已经住进去了四个外国小孩,看着很和善。

    只看他们的贝雷帽宝根就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哈哈,几个小格瓦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