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 第 1 章 发布会惊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2049 年 9 月 30 日的北京,暮色把国家会议中心的穹顶染成深紫时,三块足球场大的全息屏突然亮起。蓝白色的光瀑倾泻而下,裹住全场五千人的呼吸 —— 瘫痪十年的老人用意念操控机械臂,指尖捏着粉色发绳,给孙女扎辫子时的颤抖,连发梢的弧度都清晰可见;失语的渐冻症诗人盯着虚拟稿纸,脑电波化作的光标慢慢移动,敲出 “风是树的语言” 时,稿纸边缘还泛起细碎的波纹,像真的被风吹过。

    林野站在后台通道的阴影里,指尖攥着的发言稿早被汗浸软,边角在掌心搓出毛边。耳后贴着的神经监测贴是自家产的 “脑健康手环” 简化版,淡蓝色的光透过皮肤,把他的心率数据实时传去后台终端 —— 屏幕上那条曲线正随着会场的欢呼声往上飘,像根绷得越来越紧的弦。

    “林总,还有三分钟。” 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颤,手里的平板差点滑出去。屏幕上的发布会流程表旁,弹出密密麻麻的舆情提示,“外媒刚才追问,星桥能不能实现‘记忆共享’,还有人提陈总……”

    林野没接话,抬手扯了扯定制西装的领口。左胸内袋里,一张比身份证还旧的照片硌着肋骨 ——2024 年杭州城西的民房里,墙皮剥落的客厅摆着台二手笔记本,他和陈默、苏晚挤在电脑前,桌上的泡面桶还冒着热气。陈默那时没戴金丝眼镜,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手搭在他肩上,声音裹着泡面的热气:“野子,咱以后要做全球最好的脑机,让那些进口设备都靠边站。”

    “让技术部再查一遍联机状态,特别是信号解码模块。” 林野的声音比自己预想的稳,只是指尖碰到监测贴时,还是觉出点凉。这场发布会筹备了三年,星桥是全球首款非侵入式全脑交互设备 —— 不用开颅,脑瘫患儿能靠它控制玩具车,阿尔茨海默症老人能找回失散的记忆,这是他从 2024 年就埋在心里的梦,像颗种子,熬了 25 年才开花。

    通道尽头的玻璃门被推开条缝,欢呼声混着相机快门的 “咔哒” 声涌进来,像场急雨。林野深吸一口气,刚要迈步,小陈突然疯了似的跑过来,平板屏幕亮得刺眼:“林总!美国商务部刚更新实体清单,咱们…… 咱们神经纪元在上面!还有硅谷脑科,他们发声明了 —— 陈总他……”

    “嗡” 的一声,林野耳后的监测贴传来刺痛,像细小的电流窜过。后台终端的曲线猛地跳红,冲破正常阈值的红线。他抓过平板,硅谷脑科的官网首页上,猩红标题像把刀扎进眼里:“前神经纪元 CTO 陈默携全脑交互核心算法加盟,3 天后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机型”。下面附的三张代码截图里,最核心的 “神经信号解码模块” 旁,还留着陈默的注释:“野子,这里要优化滤波算法”—— 那是 2032 年他们在芯片实验室熬夜时,陈默用红色马克笔写在草稿纸上的,后来敲进代码里,就再也没删过。

    “还有股市……” 小陈的手指往下滑,全息面板上的绿色跌幅条像瀑布般倾泻,30% 的数字旁,红色 “跌停预警” 闪得人眼晕,“董事会刚来电,说要是发布会搞砸,就启动紧急预案……”

    林野的指节攥得发白,平板边缘硌进掌心。他想起三天前见陈默的场景,对方还穿着神经纪元的灰色工服,坐在他办公室里喝普洱茶,金丝眼镜后的眼神藏在蒸汽里,说 “野子,你这设备发布会我肯定去,给你撑场子”。那时他没注意,陈默离开时,落在茶几上的钢笔,笔帽上还沾着硅谷脑科的 logo 贴纸。

    “林总!记者们发现不对劲了!” 公关总监张姐跑过来,头发乱了半缕,“有记者收到消息,堵在后台问实体清单的事,还有人喊‘陈总叛逃,神经纪元要完了’!”

    林野抬头看向玻璃门外,会场里的全息股市面板已经被观众注意到。刚才还亮着的眼神,此刻都笼上慌色,有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在脑机手环上刷舆情,蓝色的信息流在空气中飘得到处都是 ——# 神经纪元股价暴跌 #、# 陈默叛逃 #、# 美国实体清单 #,三个话题像野火般往上窜,烧得全场人心惶惶。

    “让技术部把股市面板关了,换成星桥的康复案例。” 林野的声音突然沉下来,压过周围的慌乱,“张姐,你去前面稳住记者,就说发布会照常,有问题我会后解答。小陈,联系法务部,查陈默的算法授权记录,还有 2035 年他调离核心岗时的保密协议 —— 我就不信他能干净脱身。”

    他一边说,一边往通道外走,脚步比自己预想的稳。监测贴还在传数据,那条红曲线慢慢降了点,却依旧绷得紧。走到玻璃门旁时,他下意识摸了摸内袋里的照片,边角的折痕硌着掌心,像陈默当年拍他肩膀的力道,又像苏晚递给他的那杯热牛奶的温度。

    “林总!” 小陈突然叫住他,平板上弹出条新消息,发件人是 “苏晚”,内容只有三个字:“别慌”。

    林野的脚步顿了一下。苏晚,卫健委医疗科技处处长,今天坐在会场第三排的嘉宾席。他刚才扫过一眼,她穿着藏青色制服,头发挽得整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监管手环 —— 那是去年神经纪元中标研发的设备,用来监测公职人员的脑电波是否异常,此刻却成了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

    他没回消息,推开玻璃门走了出去。

    瞬间,无数道目光砸过来 —— 记者的相机快门声像炸开的鞭炮,观众的窃窃私语汇成片嗡嗡声,全息屏的蓝光落在他脸上,把影子拉得很长。他走到台中央,拿起话筒,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时,突然想起 2027 年小脑环的第一场发布会。那时台下只有几十个人,陈默在后台比他还紧张,递来一瓶冰可乐,瓶身的水珠沾在他手背上,说 “野子,别怕,咱们的东西好”。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林野的声音通过全息音响传遍全场,刚才的骚动慢慢静下来,“感谢大家今天来到神经纪元的新品发布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苏晚坐在第三排,抬起头看他,眼神里没有惊讶,只有种复杂的平静 —— 像早就知道会发生这一切,却又无能为力。她的手指停在监管手环上,没再动,只有手环的指示灯,跟着他的声音轻轻闪。

    就在这时,林野的私人终端震动起来,是董事会的紧急电话。他没接,任由那震动在口袋里嗡嗡作响。全息屏旁的小窗上,硅谷脑科的声明又更新了,陈默的照片赫然在列 —— 白色的新工服,胸前别着硅谷脑科的徽章,笑着说 “很高兴能加入全球领先的脑机团队,未来将致力于认知增强技术的突破”。

    “今天,我们本来要发布全球首款非侵入式全脑交互设备 —— 星桥。” 林野的声音没抖,只是攥着话筒的手紧了紧,“它能帮瘫痪的老人给孙女扎辫子,能帮失语的诗人写下对世界的热爱,能让阿尔茨海默症的奶奶记起孙子的名字 —— 这是我们 25 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从杭州民房里的第一台小脑环,到今天的星桥。”

    台下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有记者举手想问什么,被张姐拦了下来。林野继续说,目光落在苏晚身上,像在跟她说话,又像在跟 25 年前的自己说话:“刚才有消息说,美国将神经纪元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全球供应链合作;还有人说,我们的联合创始人携算法叛逃。”

    他抬手,身后的全息屏突然切换画面 —— 不是设备演示,而是 2024 年那间民房的照片。照片里,他举着刚写好的商业计划书,陈默搭着他的肩,苏晚手里拿着个贴满电极片的头环,三人的笑都亮得晃眼。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快门声都停了,只有全息屏的蓝光,在每个人脸上轻轻晃。

    “25 年前,我们在杭州的民房里,用二手电脑改代码,试错 37 次才让脑瘫患儿小宇,用小脑环控制玩具车移动了一米。” 林野的声音轻了点,却更有力量,“那时 VC 拒了我们 5 次,有人说脑机是伪需求,有人说我们三个学生是异想天开。可小宇的妈妈跪在地上,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儿子能 “说话” 了’—— 从那天起,我就知道,这件事再难,也得做下去。”

    他转头看向硅谷脑科声明的小窗,眼神冷了下来:“25 年后,有人想用断供、用背叛来打垮我们。但我想告诉大家,神经纪元从来不是靠某个人、某一条供应链活着的 —— 我们的芯片是中芯国际量产的 28nm 神经处理芯片,我们的数据中心在国内有三个备份,我们的技术团队里,有跟着我从民房走出来的老伙计,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

    “所以今天,发布会照常。” 林野抬手,示意技术部播放星桥的演示视频,“我们的设备,不会因为某份清单就停摆;我们的梦想,也不会因为一次背叛就消失。”

    全息屏重新亮起,画面里,渐冻症诗人用意念敲出的诗句慢慢飘满全场:“风是树的语言,光会穿过黑夜 —— 只要有人相信,希望就不会停。”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先是零星的,然后越来越响,盖过了之前的窃窃私语,连那些举着相机的记者,都停下手里的动作,跟着鼓掌。

    林野站在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监测贴的刺痛慢慢消失,那条红曲线终于平复下来。他又摸了摸内袋里的旧照片,突然想起 2024 年那个下雨的夜晚,他们三个在民房里煮泡面,陈默说 “野子,以后咱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也能做出最好的脑机”。

    就在这时,私人终端又震动了 —— 这次是苏晚的短信,内容很长:“纪委刚找我了解情况,陈默举报你数据垄断,但我在卫健委系统里留了 2047 年的备案记录,密码是 20240618。别担心,我在。”

    20240618,是野默科技成立的日子。那天杭州下着小雨,他们在民房门口挂了块手写的木牌,苏晚还在木牌上画了颗星星。

    林野的眼眶突然有点热。他抬起头,看向台下的苏晚,她轻轻点了点头,指尖在监管手环上按了一下 —— 那是他们当年的暗号,按一下是 “我在”,按三下是 “加油”。

    “现在,让我们正式介绍神经纪元全脑交互设备 —— 星桥。” 林野的声音重新变得洪亮,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它的名字,来自 2024 年小宇说的一句话。那天他用小脑环控制玩具车,开到窗边,指着外面的星星说‘林叔叔,这个头环像座桥,能让我摸到星星’。”

    全息屏上,星桥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蓝色的神经连接线条像蛛网般展开,覆盖了整个屏幕。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更热烈。记者们的镜头不再对着股市面板,而是对准了台上的林野,对准了那台承载着 25 年梦想的设备。

    林野站在台上,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口袋里的照片变得滚烫。他知道,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 —— 美国的实体清单、陈默的背叛、董事会的压力,还有藏在暗处的资本博弈,都在等着他。但此刻,他不再慌了。

    因为他想起了 25 年前那个下雨的夜晚,他们三个在民房里,围着一台二手电脑,说要做 “让科技温暖生命” 的事。那时的他们,一无所有,却什么都敢相信。

    现在,他还有台下的掌声,还有苏晚的 “我在”,还有跟着他走了 25 年的团队。

    星桥的演示视频还在播放,画面最后,小宇 —— 现在已经是 29 岁的工程师了,戴着星桥,用意念操控机械臂,给当年的脑瘫康复医生递了一杯热咖啡。医生笑着说:“小宇,你做到了。”

    林野看着屏幕,突然笑了。他拿起话筒,对着全场说:“25 年前,我们想让小宇摸到星星;25 年后,我们想让每一个需要的人,都能通过这座桥,摸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台下的苏晚,悄悄红了眼眶。她低头看了看腕上的监管手环,屏幕上显示着她的心率 —— 平稳,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跳动,像 25 年前那个夜晚,她在民房里,看着林野和陈默改代码时,心里的那种悸动。

    而此刻,硅谷脑科的会议室里,陈默看着发布会的直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星桥算法复印件。他的金丝眼镜反光,没人看清他的眼神,只看到他轻轻叹了口气,把复印件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时,指腹蹭过纸上 “野子” 两个字,像在触摸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北京的夜色越来越浓,国家会议中心的灯光却越来越亮,像一颗不会熄灭的星。林野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人群,看着全息屏上的星桥,突然知道,不管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他都不会放弃 —— 因为有些梦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拼尽全力去守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