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叫白婷婷,是高二(3)班的普通学生,成绩中游,不爱惹事,唯一的 “不普通” 大概就是和林砚做了三年同桌。林砚和我不一样,她总戴着一副磨损的银框眼镜,刘海垂下来遮住一点眉骨,上课的时候不怎么记笔记,却总在草稿本上画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她不爱说话,但一提到旧楼,眼睛里会亮得像落了星子。
“婷婷,你看这个。” 上周三的课间,林砚突然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推到我面前。封面上用蓝墨水写着 “青雨中学 1985”,边角卷得像波浪,纸页间还夹着几根干枯的梧桐叶。我凑过去,看见第一页写着 “周曼君” 三个字,字迹娟秀,却在末尾处洇了一块深色的墨迹,像滴了很久的眼泪。
“这是我上周在旧书市场淘的,” 林砚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指着笔记本里的一段话,“你看这里 ——‘三楼美术室的画框又空了,昨天我明明看见李老师把《青雨秋景》挂在那里。傍晚路过的时候,框子里只剩一片黑,像有人把颜料泼在了里面。’”
我心里咯噔一下。旧楼三楼的美术室,就是教导主任说的 “怪事高发地”。去年那个学长说的 “画在动”,好像也和那间屋子有关。“你不会想…… 去旧楼吧?” 我盯着林砚的眼睛,她的睫毛颤了颤,点了点头。
“我查了校史,” 林砚又从书包里掏出一叠复印纸,“旧楼是 1952 年建的,1986 年之后就没人用了。周曼君是 1985 届的学生,她的档案里写着‘因个人原因退学’,但这本笔记里提到她‘要找李老师的秘密’。” 她顿了顿,指尖划过 “李老师” 三个字,“李砚秋,1983 年到 1985 年在青雨中学教美术,1985 年冬天突然失踪,再也没找到。”
我攥着笔的手紧了紧,纸页边缘被我捏得发皱。“这都过去快四十年了,就算找到秘密又能怎么样?万一真有危险呢?” 我不是胆小,只是觉得没必要拿自己的安全赌 —— 旧楼里的传言太邪乎了,有人说半夜能听见钢琴声,有人说看见过穿蓝布衫的女人在走廊里走,还有人说楼梯会突然多一级。
林砚没反驳,只是把笔记本收回去,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我不是想找刺激,” 她抬起头,眼镜片反射着窗外的梧桐影,“我奶奶昨天给我看了一张老照片,你猜是谁?” 她从钱包里拿出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人扎着马尾,穿着的确良衬衫,站在旧楼前微笑,胸前别着的校徽上,“李砚秋” 三个字清晰可见。
“李老师是我奶奶的堂姐。” 林砚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我奶奶说,李老师失踪前给她写过一封信,说‘青雨里藏着不该藏的东西,我得把它锁起来’。她还说,李老师失踪后,学校里丢了一幅画,就是周曼君笔记里提到的《青雨秋景》。”
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抱着教案走进来,粉笔在黑板上敲出 “咚咚” 的声。我看着林砚的侧脸,她正盯着窗外的旧楼,眼神里藏着我看不懂的坚定。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场关于旧楼的探险,会把我们卷进一个横跨四十年的秘密里,而林砚口袋里的笔记本,只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第一把钥匙。
第一次去旧楼,是在周五的放学后。
那天下午下了点小雨,天空灰蒙蒙的,旧楼的砖墙被雨水打湿,像蒙了一层暗沉的锈色。林砚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里面装了手电筒、手套、螺丝刀,还有那本周曼君的笔记本。我攥着一把折叠伞,手心全是汗 —— 我们没走正门,而是绕到旧楼西侧的围墙边,那里有一处墙根被雨水泡软了,砖缝间的泥土簌簌往下掉,刚好能容一个人钻过去。
“你确定要进去吗?” 我最后一次问林砚。她已经撩起了校服下摆,露出里面的牛仔裤,正弯腰往墙缝里钻。“奶奶说,李老师失踪前最后一次见她,就是从这个墙洞走出来的。” 林砚的声音从墙那边传过来,带着点闷响,“快来,别被保安看见。”
我咬了咬牙,把伞收起来塞进书包,跟着钻了过去。墙洞里全是湿泥,蹭得我校服后背上全是黑印子。一落地,一股混杂着霉味和灰尘的气息就扑了过来,比想象中更浓,呛得我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林砚赶紧捂住我的嘴,指了指不远处的保安亭 —— 窗户里亮着灯,隐约能看见保安大叔的影子在晃动。
我们贴着墙根,慢慢往旧楼的正门挪。旧楼的大门是两扇木制的,上面刷的红漆早就掉光了,露出里面发黑的木头纹理。门把手上挂着一把大铁锁,锁芯里全是锈,锁身上的 “1986” 字样还能看清。“周曼君的笔记里说,1985 年冬天,她是从侧门进的三楼。” 林砚从包里掏出拍摄机,按亮开关,一道细长的光柱刺破黑暗,“侧门在东边,走这边。”
旧楼的走廊很长,两边的教室门都关着,门板上的班级牌要么掉了,要么只剩下一半。手电筒的光扫过墙面,能看见上面贴着的旧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迹已经模糊,边角卷起来,像被风吹皱的纸。我们走得很轻,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显得格外响。我总觉得背后有人盯着,忍不住回头看,却只有一片漆黑。
“就是这里。” 林砚停在一扇门前,门板上贴着 “美术室” 三个字,颜料已经褪色,“你看门锁。” 我凑过去,看见门锁是老式的铜锁,锁孔里全是锈,但锁身却很干净,好像最近有人动过。林砚从包里拿出螺丝刀,试着撬了撬锁芯,没撬动。“不对劲,” 她皱起眉,“这锁看起来锈了,但里面好像没卡住。”
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头顶传来 “吱呀” 一声 —— 是楼板的声音,好像有人在楼上走。我吓得赶紧抓住林砚的胳膊,手电筒的光晃得厉害。“别慌,” 林砚的声音很稳,她把光柱往上抬,照向楼梯口,“可能是老鼠,旧楼里老鼠多。”
可那声音又响了一下,这次更近了,像是有人踩着楼梯往下走,一步一步,很慢。林砚把我往身后拉了拉,从包里掏出一把美工刀,握在手里。“我们先躲起来。” 她拉着我钻进旁边的一间教室,轻轻关上门。
教室里堆满了旧桌椅,桌面坑坑洼洼,抽屉里塞满了废纸。我们躲在最后一排的桌子后面,屏住呼吸。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了美术室门口。我听见 “咔哒” 一声,像是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然后是门锁打开的 “吱呀” 声。
过了大概两分钟,脚步声又响了起来,慢慢往楼梯口走,最后消失了。林砚先探出头,确认外面没人,才拉着我出来。“美术室的门开了。” 她走过去,推开美术室的门,手电筒的光扫过里面。
美术室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画架倒在地上,画布上蒙着厚厚的灰。墙角有一个旧书柜,玻璃门碎了一半,里面的画册散落在地上。林砚的光停在墙上 —— 那里挂着十几个空画框,大小不一,都蒙着灰,其中一个画框的尺寸比其他的大,框边还残留着一点金色的颜料,像是曾经挂过一幅很重要的画。
“周曼君说的《青雨秋景》,应该就是挂在这里的。” 林砚走过去,摸了摸那个大画框,手指上沾了一层灰。我在旁边的地上捡东西 —— 是一张被撕碎的照片,只剩下一半,上面能看见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手里拿着画笔,背景是旧楼的窗户。照片的边缘有字,模糊不清,但能认出 “1985.11” 的字样。
“林砚,你看这个。” 我把照片递过去。林砚接过,用手电筒照着看了半天,突然睁大眼睛:“这是周曼君!笔记本里夹着的梧桐叶,和她衣服上别着的叶子一样。” 她把照片放进钱包里,“我们得赶紧走,刚才那个人可能还会回来。”
我们没再多待,顺着原路往墙洞走。路过楼梯口的时候,我又听见了 “吱呀” 声,这次是从三楼传来的,像是有人在翻东西。林砚拉着我加快脚步,钻出墙洞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看着窗外的路灯,心里还在跳。林砚把那半张照片拿出来,反复看:“刚才那个人,肯定也在找东西。他有美术室的钥匙,说不定和李老师的失踪有关。” 我看着她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场探险已经不是 “找秘密” 那么简单了 —— 我们好像闯进了一个别人也在盯着的局里,而那个局的中心,就是旧楼里的那幅消失的画。
周末的市图书馆里人不多,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书架上,灰尘在光里跳舞。我和林砚坐在角落的桌子前,面前摊着一堆青雨中学的旧校史资料 —— 有 1980 年代的校报、毕业生名册,还有教育局存档的学校档案复印件。
“你看这份 1985 年 12 月的校报,” 林砚指着一张泛黄的纸,“第三版有个短讯,说‘我校美术教师李砚秋同志因个人原因离职,特此通知’。但我奶奶说,李老师是 1985 年 11 月失踪的,学校 12 月才发通知,这中间隔了一个月。”
我凑过去看,短讯下面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小小的 “校办” 印章。旁边还有一篇关于 “校园安全” 的文章,提到 “近期请勿靠近旧教学楼三楼,因施工维修,暂不开放”。“施工维修?” 我皱起眉,“我们上周去的时候,三楼根本没有施工的痕迹,只有灰尘。”
林砚又拿出一本毕业生名册,翻到 1985 届:“周曼君的名字在这里,备注栏写着‘1985 年 11 月退学’。你看她的班级,高二(2)班,和李老师教的班级一样。” 她又翻到教师名册,李砚秋的名字下面写着 “1983 年 9 月入职,1985 年 12 月离职”,籍贯、学历都有,却没有家庭住址 —— 像是被人故意删掉了。
“我去问过图书馆的管理员,” 林砚喝了一口水,“她说 1985 年的青雨中学校史资料少了一部分,尤其是 11 月到 12 月的,好像被人借走了,一直没还。” 她从包里拿出手机,打开一张照片,“这是我奶奶给我的,李老师失踪前写的信,你看最后一句。”
信纸上的字迹和笔记本里的周曼君不一样,更有力,却带着点潦草:“…… 那幅画不能落在别人手里,它藏着青雨的‘根’,我得把它锁在‘该在的地方’。曼君太好奇了,我怕她会找过来,你要是看见她,让她别再查了。”
“‘该在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我问。林砚摇了摇头:“不知道,但肯定和旧楼有关。周曼君的笔记本里提到过‘地下室’,说‘李老师总在晚上去地下室,锁着门,不知道在干什么’。”
我们又查了一下旧楼的建筑图纸 ——1952 年的图纸上,旧楼确实有个地下室,入口在一楼楼梯间的下面,标注着 “仓库”。但 1986 年的图纸上,地下室的入口被删掉了,改成了 “墙体”。“也就是说,1986 年之后,地下室被封了。” 林砚指着图纸上的改动痕迹,“李老师失踪是在 1985 年 11 月,地下室被封是在 1986 年,这之间肯定有关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