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战死就变强?我杀敌成大秦武安! > 第8章 出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夫长,真的要这么做?”

    “啰嗦,不去就罚你!”

    看着士兵们还是满脸不舍,执夫心里一阵烦躁。特别是他们那副没见过大场面的样子,越看越让人来气。

    接下来的几天里,执夫上任后发出了第一道命令,一道不容置疑的军令。

    “所有战马必须按尺寸安装马掌钉,不达标的,按违抗军令处理!”

    执夫一旦认真起来,整个军营都能感受到那股不容玩笑的气势。

    几天后,曾经让新兵们眼红的军甲散落满地,一千四百多个少年赤裸着上身,在火炉旁挥汗如雨地锤炼铁器。

    每当有人成功通过夫长的考验,其他人只是默默投去羡慕的目光,接着继续低头敲打铁块。

    很快,军营中越来越多的士兵达标,大家也都察觉到那枚马掌钉带来的改变。

    第十天,一支黑压压的骑兵出现在军营。他们身披战甲,连战马也披上了轻薄的黑色铁衣。

    执夫,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骑兵队伍。

    在烈日炙烤下,一队队骑兵在训练场上反复操练。

    骑马、射箭、长枪对练,每一项训练都严苛至极。将士们虽已筋疲力尽,却无人喊一声苦。

    他们懂执夫的坚持,也明白他所担心的事。

    望着远处那道身影——执夫手持一把约三米长的弯月刀,反复练习挥砍动作。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却明白,他们遇上了一个真心为他们着想的夫长,一个不愿看见他们倒下的夫长。

    “啧!是力气不够,还是技巧不到位?这把青龙弯月刀怎么这么难用。”

    执夫盯着手中的长刀,眉头紧锁。

    自从有了骑兵,执夫不仅狠抓将士训练,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骑在马上,过去那种靠短剑近身拼杀的打法已经不适用了。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长刀最适合。

    一来,长刀沉重,全力挥砍时威力更大;

    二来,历史上关羽就是用长刀,他的刀法有个说法:能撑过前三刀,便有机会活命。

    也就是说,关羽的杀招全在前三刀。只要能挺过去,后面的招式反而容易应对。

    这正合执夫心意。他想,既然对方终归是要死的,那何必多费力气?十刀百刀不如一刀解决。

    在他看来,该一刀解决的敌人,用上第二刀就是浪费。不仅浪费力气,更浪费时间。

    “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长刀,又看了看远处还在训练的将士们。

    完了,自己拖后腿了。

    一个月后,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一匹快马从军营外疾驰而入。

    “报!执夫长,前方战令!”

    一名秦兵冲到执夫面前,单膝跪地。等执夫接过战报后,他才起身离开。

    来去匆匆,前后不过喝完一杯茶的时间。但执夫脸上的神色却渐渐僵住了。那两个多月以来难得浮现的笑容,早已悄然不见。

    四周原本还在操练的士兵们一个个停下了动作,全都望着他,眼神像极了当初在新兵营里那样。

    “夫长!”

    孝婴走到他身旁,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集合!”

    没有了往常洪亮的嗓音,执夫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转身离开。

    军营里一反常态,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没有了士兵们肆意的谈笑。一千四百多名将士骑在马上,目光全都投向最前方的高台。

    那是执夫从未踏足的地方,如今,他的脚步正缓缓踏上台阶。一步步,走到了最高处,停了下来。

    他望向台下,台下也全都在望着他。

    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体会到,做一个带兵的人,有多难。

    空气中弥漫着沉默,没有人说话。

    命令已经下达,目标是赵国。

    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藏在盔甲之下,执夫心里没底。这些人,这些少年,还能有多少人能回来?

    上一次一战,四千多人只剩下一千四,伤亡过半。

    这一回呢?

    脑海中浮现出那场血战,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那种无力与恐惧,他不愿再经历第二次。

    “军……”

    刚张开口,第二个字却怎么也吐不出来。

    他清楚,只要他一句话,这些士兵便会立刻整装出发,奔赴战场。

    可他一想到自己一开口,就意味着这些人要奔赴生死一线,他便心如刀割。

    他不怕死,可以拼尽全力和敌人拼命。但他不是冷血的野兽。台下的这些人,不是敌人,也不是素不相识的路人。

    他们是和他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是除了家人之外,他最在乎的人。

    台上,执夫沉默着,迟迟开不了口。

    就在他望着台下的那一刻,站在最前的吴志和孝婴两人缓缓拔出秦剑。

    “风!”

    两人齐声一喝,声音传遍全场。

    执夫怔怔地看着他们。

    接着——

    “风!!!”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响彻整个军营,惊得营外飞鸟四散。

    站在木台上的执夫看着这一幕,眼中泛红,嘴角轻轻一扬,似笑,又似哭。

    所有将士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从集合的那一刻起,他们心里就已经明白了。

    要出征了!

    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地方,紧跟着的,还有荣耀。自从披上战甲,成为大秦士兵的一刻起,战场就成了他们最终的归属。

    说不害怕是骗人的。说心里不紧张也是假的。但当看到执夫站在台上,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时,那个平日里在他们心中如同战神、杀神般的执夫,红着眼睛看着他们。

    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在士兵之间蔓延开来。恐惧,竟然悄悄消失了。

    因为站在台上的那个人,他眼中那种近乎落泪的痛苦,让大家心里一下子轻松了。

    跟这样的将军走,还怕什么?

    “拿酒来!”

    随着执夫一声令下,不多时,每位士兵的手中都多了一碗酒。

    他们望着执夫,静静等待他说出接下来的话。

    高台之上,执夫手握一碗酒,眼神渐渐变得凌厉。世道如此,谁能独善其身。

    若说当初参军是为了军功与赏赐,那么此刻,他只想为了这群兄弟,亲手踏平所有敌国,带他们一起回家。

    “我大秦的将士们,我的兄弟们。喝下这碗酒,随我一起建功立业!”

    最后几个字,执夫几乎是嘶吼出来的。他没有下军令,也没有讲太多话,只是望着台下的兄弟。

    他举起碗,一口饮尽。

    乓乓乓——!!

    紧接着,一声声陶碗摔碎在地的声响在军营中响起。一千四百余名骑兵,在这名大秦少年的带领下,如黑潮般奔涌而出。

    上一次,执夫像一只孤傲的猛虎,独自在世间游走。

    这一次,他眼神依旧冷峻,身后却有一千四百人紧紧跟随。

    轰——!!

    雷声滚滚,细雨飘落,在空中织成一片雨幕。

    山道上,一支骑兵如黑色巨蟒,在群山之间迅速穿行。

    这一幕,恰如后世那句话:“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申时,傍晚将至,伴随着细雨,执夫一行人便回到了军营。

    负责登记的秦兵看到上千骑兵归来,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早听说上郡前些日子调拨了一千多匹战马给某个营帐。

    而眼下,领头的那名少年,腰间挂着一把又长又粗、从未见过的兵器——一柄形如半月的刀。

    “执夫营帐,一千四百余人。”

    执夫望着登记的秦兵,缓缓开口。

    登记的秦兵心中一震,果然如此。一看到来人那张脸,他就认出这是几个月前斩杀敌军七十一人的少年——执夫。

    在一名秦兵带领下,执夫一行进入了为他们准备好的营帐。

    “在此休整,我去见将军。”

    执夫看向吴志和孝婴,语气平静。

    “诺!”

    “诺!”

    将马交给两人,执夫只带了一把秦剑,慢步朝军营核心区域走去。

    不多久,一座被十名秦兵守卫的大营帐出现在他眼前。

    他报上自己的名字,士兵进去通传。片刻后出来示意他可以进去。

    掀帐而入,只见王翦老将军坐在主位,身旁还站着四五位将领。

    “拜见将军。”

    “不必多礼。”

    看到执夫进来,王翦露出和蔼的笑容。

    执夫是夫长,在外头算得上是大人物,但在帐中,地位并不高。

    半个时辰后,又一名将领带着三名夫长入帐。

    “事情简单,秦王下令,伐赵。”

    王翦扫视帐中众人,见人已到齐,便直接开口。

    如今韩国新郑,不出几日必破。韩国,也将不复存在。

    秦王计划趁着韩国覆灭、五国尚未来得及反应时,对赵国出手。

    “老夫打算在大军集结完成前,先取赵国两城。”

    听闻此言,一直沉默的执夫忍不住望了王翦一眼。

    这位老将军,说话还真敢说。

    “将军,边境最近的余县历来有两万赵军驻守,加上安邑及周边城池,赵国三时辰内便可集结十万人马。”

    一位将领皱眉开口,“我军现下只有七万,贸然出兵,恐怕……”

    后半句话他没说,但意思众人都明白。

    “属下也觉得不妥,别说余县的两万大军,若我军强攻,周围城池必派兵来援。”

    另一位将领也表达顾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