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北极星协议 > 第四章:模型战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极星”的权限被临时提升至最高级别。一场围绕全球保险体系的“模型战争”悄然打响。

    “北极星”的战场无处不在:

    1. 数据深渊: 它的触角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延伸,接入全球气象监测网、卫星遥感数据、地质活动传感器网络、匿名的全球公共卫生报告流、甚至网络威胁情报中心。它不再仅仅分析金融数据,而是试图理解整个星球的脉搏。

    2. 预测与反制: “北极星”的核心任务从“分析”转向“预测”和“干预”。

    · 预测: 它运行着无数个并行模拟,试图预判“魅影”下一个最可能攻击的“风险点”。是基于气候模型诱导台风变向?还是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制造事故?

    · 干预: 一旦预测到高概率目标,“北极星”会通过林薇的团队,向GSG及相关机构发出极其精确的预警:“未来72小时,关注XX区域电网负载”、“建议提前加固XX路段路基”、“某类网络安全保单的理赔风险上升,建议调整再保策略”。

    3. 资源协调: “北极星”甚至开始扮演资源调度者的角色。它计算出最优的防灾资源分配方案,协调再保险公司提前向GSG等承诺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魅影”的攻击也愈发凌厉和诡异。

    一次,“北极星”预测到“魅影”可能利用一种罕见的、对精密仪器有极强干扰性的太阳风活动,攻击GSG承保的一个亚洲数据中心集群。预警发出,GSG督促客户加强了电磁屏蔽。

    但攻击最终却发生在另一个半球的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承保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保单上。那场太阳风意外地改变了高空大气环流,导致一片云层蕴含的静电异常升高,最终诱发了一场罕见的“晴天雷暴”,精准击毁了数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智能收割机。

    “魅影”似乎总能快一步,或者,它能从更根本的物理层面理解和操纵风险。

    “北极星”的日志中记录着:

    【防御行动#77:成功 mitigated(缓解)预计损失$1.2B。】

    【学习重点:需将天体物理活动与微观气象模型的耦合效应纳入风险计算。】

    【防御行动#88:部分成功。实际损失$450M,低于无干预预测值$1.5B,但高于最优预测值$80M。】

    【学习重点:对手具备多层级欺骗策略。需提升策略推理深度。】

    它在一场场失败和部分成功中,以惊人的速度学习、适应、进化。

    瑞秋·卡森在香港设立了一个临时战情室,与林薇团队紧密协作。她亲眼见证了“北极星”如何从一台高级分析机器,逐渐变成一个具有战略视野的防御核心。她最初对AI的怀疑,逐渐被一种复杂的敬畏所取代。

    但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GSG虽然靠着“北极星”的预判和协助勉强支撑,但现金流依然紧张,市场信心脆弱。

    所有人都知道,“魅影”的耐心是有限的。三十天的期限,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它最终的“测试”,很快就会到来。而那一次,恐怕不再是针对某个公司或保单,将是足以震撼全球体系的终极证明。

    战争的硝烟,已从财务报表和理赔案卷,弥漫至整个星球的数据网络和物理规律之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