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烟火岁月 > 第十四章 拨云见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后,王学兵副市长一点没敢耽搁,立马把轻工局、财政局、税务局几个部门的头头叫到一块儿。他脸色凝重,语气严肃:"这事儿耽误不得,你们现在就去找太平卷烟厂谈,务必把兼并塑料厂的事情敲定下来。"

    几个局长不敢怠慢,当即就驱车去了烟厂。在烟厂的会议室里,大家开门见山,一点不绕弯子。轻工局的张局长先开口:“这事儿对你们烟厂可是个大好事。塑料厂那块地白给你们用,相关的税费市里都能给免了,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财政局的李局长接着说:”是啊,你们烟厂现在不是正愁没地方扩大生产吗?这下可解决大问题了。如果兼并成功,财政一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税务局的王局长也帮腔:"市里这次是下了大决心的,能给的支持都会给到位。税费减二免三的政策,可是很诱人的。"

    可烟厂的领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带着犹豫。最后还是秦海生厂长开了口:“各位领导,这事儿不是我们不愿意,实在是塑料厂那个摊子太烂了。光是安置职工就是个大问题,更别说那些老旧设备都要更新换代,这得花多少钱啊?"

    几个局长交换了个眼神,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可是政治任务,你们得站在全市的高度来看问题。塑料厂的职工要是再闹起来,影响了市里的形象,到时候大家都不好看。"

    局长们把话说到这个程度,秦海生厂长也考虑到今后各方面工作都离不开市里的支持,不敢把关系弄僵,就语气缓和道:“市政府的意见,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我们马上就召开厂务会进行讨论研究,尽快拿出具体意见,报市政府。”

    一周后的市长办公会上,气氛格外紧张。李和平市长扫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轻工局张局长身上:"上次说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张局长赶紧站起来,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市长,我们已经和烟厂谈了三轮了。他们原则上同意,就是还有些具体问题……"

    "具体问题?"李和平打断他,"都什么时候了还讨价还价!到底是什么问题?"

    "主要是人员安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问题。"张局长擦擦汗,"烟厂希望市里能在税收上多给些优惠,还想请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王学兵副市长插话道:“市长,烟厂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塑料厂这个烂摊子,谁接手都得掂量掂量。我看需要市政府大力支持一下。"

    李和平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这样,财政局和税务局赶紧研究个方案,看看能给他们什么支持。银行那边我去说。"他突然加重语气,"但是,半个月内必须把这事定下来!螳螂集团的考察团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塑料厂的职工要是再来堵门,咱们太平市的脸往哪儿搁?"

    他转向王学兵:"学兵市长,这件事你亲自盯着,每天向我汇报进展。哪个环节卡住了,立即解决,解决不了就直接来找我。"

    "好的,市长,我一定抓紧办。“王学兵连忙点头。

    李和平又看向办公室主任:”机关作风整顿的方案我看过了,还得再细化。考核措施要具体,不能含糊。下周开始,我要看到实实在在的转变。你们别光发文,还要派人去各局暗访。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不管是谁,绝不姑息!"

    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王学兵立刻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留下来开小会:"刚才市长的话大家都听到了,时间紧任务重。轻工局继续和烟厂谈,三天内必须达成初步协议。财政局和税务局抓紧研究优惠政策,明天我就要看到具体方案。银行那边,我亲自去跑。"

    在烟厂这边,厂领导们紧急召开了几次会议,专门讨论兼并塑料厂的问题。这天,秦海生厂长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及重点岗位人员开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激烈。

    "塑料厂那个烂摊子,接过来就是个大麻烦啊!"生产科长直摇头。

    "可是那块地确实难得,"基建科的同志说,"咱们厂现在就是想扩大也没地方,这可是个好机会。"

    "关键是职工安置问题,"劳资科长皱着眉头,"三百多号人,可不是小数目。塑料厂是集体企业,咱们是国营企业,劳动关系隶属不同。"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各种意见都有,但是大部分人都赞成兼并,只是存在不少实际困难。最后还是秦厂长拍了板:"市里这么重视,咱们也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困难。这样,这事咱们先接下来,具体问题再慢慢解决。"

    于是,在市里的积极协调下,最终决定由太平烟厂兼并塑料厂,成立“太平卷烟材料包装厂”。这个新厂保持集体企业性质,职工的工资关系还归市劳动局管。因为太平卷烟厂是国营企业,职工关系在省劳动厅,直接合并的话,劳动关系、工资关系都不好办。新厂经营范围初步确定,主要生产滤嘴棒、铝箔、打包带、水松纸这些卷烟辅料,塑料产品整合成一个车间,继续生产。

    消息传到塑料厂,工人们高兴坏了,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他们自发地放起鞭炮,敲锣打鼓,像过年一样热闹。多少天了,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厂里很快成立了兼并资产核查小组,林秋水因为分管内部银行和往来账项,业务能力强,财务知识全面,被抽调到组里参加评估工作。当他第一次走进塑料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哪里像个工厂啊?厂房破旧不堪,墙皮大块大块地往下掉,屋顶漏雨漏得厉害,好几处地方都快塌了。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把路都堵死了。设备更是老旧得不像话,锈迹斑斑,有的甚至连开关都找不到了。

    财务账目更是一团糟。厂里欠了一屁股债,银行账户上就剩下几百块钱,连这个月的水电费都交不起了。

    林秋水站在车间里,伸手摸了摸一台老注塑机,手指上立刻沾满了铁锈。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机器不会骗人,它锈了,就是人心散了。”看着眼前这破败的景象,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厂子曾经也是市里的骄傲,如今却落得这步田地。

    不过塑料厂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让烟厂动心的,是那四十多亩地。太平烟厂建厂早,那会儿还在郊区,现在早就被城市包围了,想扩大都没地方。塑料厂就在光明大街北边,离烟厂很近,这块地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地方。

    塑料厂有一百八十多名在职职工,还有二百多退休工人。这些人的安置是个大问题,但对烟厂来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正好可以让他们顶替一些车间和库房里雇的临时工。

    经过反复磋商,最终拿出了一个兼并方案:土地无偿划拨,资产和债务全部由烟厂承担,所有人员都由烟厂负责安置。

    这些天,林秋水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塑料厂清点资产账目,晚上回烟厂整理资料,经常忙到深夜。他虽然累,但觉得很充实。看着这个濒临死亡的厂子终于可以重新焕发生机,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他常常想起父亲当年在林家庄办乡镇企业的情景。那会儿也是从一穷二白起步,困难不比现在少。父亲常说:"人可以不追求当官,但必须追求干事业。"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有时候加班晚了,陶娇娇会来办公室帮忙。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她总是心疼地说:"别太拼命了,身体要紧。"林秋水却笑着说:"没事,能参与这样的大事,再累也值得。"

    塑料厂问题的顺利解决,可谓是恰逢其时。就在兼并方案敲定后不久,螳螂集团正式决定在太平市投资建厂,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冰箱生产基地。三千万元的投资,一千二百个就业岗位,还不算带动的上下游产业,这对太平市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满意,河东省政府也给予充分肯定,主管这项工作的王学兵副市长功不可没。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到沙台市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临走前,他特意来到塑料厂,看着正在变得焕然一新的厂区,感慨地说,"这件事办得好啊,既救活了一个厂子,又为市里争了光。"

    林秋水站在人群中,望着这片曾经破败不堪、如今焕发生机的厂区,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但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地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