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盛和陈老板没再去练歌,因为陈老板邀请的贵宾到了,要为其接风洗尘。
这位贵宾也不是别人,正是韩三坪。
在京城,韩三坪这个级别的干部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来到地方,那含金量嗖嗖嗖往上涨。
……
以经营正宗传统瓯菜闻名的鹿城酒家门前的霓虹早早亮起,映着渐暗的天色,勾勒出典型的九十年代酒楼风貌。
门口车来人往,多是桑塔纳、捷达,偶尔驶过一辆虎头奔,引得不少人注目。
王盛、陈老板,还有一位穿着夹克、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在鹿城宣传口工作的张峰,正站在酒楼门口闲聊。
张峰是韩三坪的战友,转业后分配到了鹿城宣传口,如今已是副处级干部,人脉通达。
正是他牵线,才让韩三坪和陈老板这两位看似不搭界的人有了交集。
“老韩的火车应该是快到了。”张峰看了看手表,语气笃熟:“他一向守时。”
陈老板红光满面,用力拍了拍王盛的肩膀:“王老弟,等会儿韩厂长来了,可得好好喝一杯!你可是给我老陈挣了大面子了!”
张峰多多少少也听说了这俩人干的事,倒也没介意什么,或者说,在这个泥沙俱下的年代,再荒唐的事都不是事。
这时,一辆挂着本地牌照的黑色桑塔纳2000驶到酒楼门口停下。
车门打开,风尘仆仆的韩三坪走了下来。
他依旧穿着那件灰色的夹克,脸上带着长途旅行后的疲惫,但眼神明亮如常。
随行助理也跟着走下了车。
“老韩!”
张峰率先迎上去,笑着握手。
“老张,麻烦你了。”韩三坪用力回握,又看向陈老板:“陈老板,恭喜恭喜!”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王盛身上,上下打量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惊讶、疑惑,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魔幻感。
他是收到陈老板热情洋溢、几乎把王盛夸上天的邀请电话,才决定赶来参加婚礼的。
电话里,陈老板一口一个“王老弟”,语气亲热得不得了,还说什么“王老弟才华横溢,给我写了首绝妙好歌”,听得韩三坪云里雾里。
他知道王盛这小子能折腾,有本事,但这才几天功夫?就跟身家几千万、在商海沉浮几十年的陈老板称兄道弟了?还写歌?这小子还有这等才华吗?
“厂长。”
王盛打了声招呼道。
“嗯,”韩三坪点点头,压下心中的波澜,面上不动声色:“情况我都听陈老板说了。准备得怎么样?”
“一切顺利,就等明天了。”王盛简练回答。
“好,那就好。”
陈老板热情道:“韩厂长,一路辛苦!包间都定好了,今天咱们必须好好喝几杯,一是给你接风,二是预祝明天顺顺利利!”
一行人说着笑着走进酒楼。
席间,推杯换盏,气氛热烈。陈老板主导话题,大谈王盛的“才华”和“仗义”,张峰在一旁敲边鼓。
韩三坪多数时间听着,偶尔附和几句,目光却不时瞥向安静吃饭、只在被问到时才从容应答的王盛。
一顿接风宴吃下来,陈老板爽快的答应了赞助北影厂一百万的事情。
嗯?
王盛竖起了耳朵。
韩三坪一个眼神瞟过来。
没门!
真是小气~
……
次日。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农历四月十一,宜嫁娶。
天光未亮,鹿城的薄雾还带着瓯江的水汽。
双雁宾馆门口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盛影传媒的团队兵分两路。
一队由吴一一带队,携带一台ARRI 16SR3胶片摄影机和一组专业灯光前往新郎家,准备拍摄接亲前的准备环节。
另一队由经验丰富的厂里老师傅压阵,携带另一台ARRI 16SR3胶片摄影机和一组专业灯光,直奔新娘陈小姐家。
由于采用的是成本低廉的乐凯牌16mm胶片,对灯光要求颇高,所以,唯一一位灯光指导,也被调到了新娘这边,务必要把新娘拍的美美的。
王盛也坐镇新娘家这边,负责总调度。
胶片机一拿出来,那沉甸甸的金属质感、精密的机械结构,立刻引来了陈家人和本地婚庆公司人员的一片低声惊呼。
这玩意儿和普通家用摄像机甚至广播级Betacam SP比起来,简直就是重武器对阵小手枪,专业感和压迫感瞬间拉满。
“这就是拍电影的家伙啊?”
“听说这机器老贵了,还得用胶片……”
“电影厂来的,就是不一样!”
“……”
王盛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布光、测光、安排动线。
厂里的摄影指导在一旁紧盯,确保万无一失。
气氛紧张而有序。
随着吉时临近,新郎家的接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了新娘家楼下。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瞬间被点燃。
接亲的真正“考验”从楼下就开始了。
新娘家的亲友团早已守候在此,开始了接亲特有的“拦门”仪式。
这不仅仅是堵门要红包,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智力与体力挑战。
不过有些闺蜜堵门的,难说。
“新郎官,想接走新娘子,先对上一首‘洞头渔歌’!”
洞头渔歌也叫渔歌对唱,是鹿城下辖县的传统民歌,与闽南文化密切相关。
历史上,大量的泉城移民迁居洞头,将闽南语民谣带入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渔歌文化。
陈老板就是闽南移民的后代,属于天生不会唱歌,就会被同乡嘲笑的那种。
“什么?不会唱?”
“你还是不是洞头人,连‘洞头渔歌’都不会唱?那做一百个俯卧撑看看体力!”
“红包不够厚,诚意不足啊!”
“……”
新郎和伴郎团被“刁难”得团团转,又是对歌,又是做游戏,红包像雪花一样撒出去,引得围观的左邻右舍哈哈大笑。
摄影师尽全力捕捉着每一个有趣的瞬间,胶片机则稳稳地记录下这充满地域特色和欢乐气氛的大场面。
好不容易突破重围进入家门,接下来的环节更是充满温情和寓意。
新娘穿着传统礼服坐在闺房中。
婚前最后一餐在娘家吃,称为“上轿饭”。
这顿饭通常有鱼、肉、鸡等,但新娘往往因离别之情和妆容原因,只象征性地吃一点。
代替陈小姐已故母亲,以母亲角色参加这场婚礼的陈小姐小姨,在一旁细细叮嘱,眼中含泪。
陈小姐自幼是在小姨家长大的。
王盛特意让摄影师给了这对‘母女’交握的手和盛满的饭碗特写。
之后,新人要向新娘的父母敬“分家酒”。
这并非真正的分家,而是寓意女儿从此成立新的家庭。
敬酒时,父母会对新人说许多祝福和嘱咐的话,言辞恳切,充满了长辈的关爱与不舍。
陈老板看着女儿,也是眼眶微红,真的忍不住。
随后是“找婚鞋”,传统的“找婚鞋”环节同样热闹。
伴郎团翻箱倒柜,伴娘团巧妙藏匿,讨价还价,最终在红包和智慧的合力下找到婚鞋。
新郎亲手为新娘穿上,寓意“套牢”。
最后由家庭中福气好的长辈为新娘打红伞,伞面绣“百子千孙”,代替传统的红盖头,搀扶着新娘出门。
新娘的脚不能沾地,寓意不带走娘家的财气,只能由新郎背着或抱着上车。
一路上,亲友会朝着新娘身后撒米或豆子,驱邪避凶,祝福新人。
到达夫家,新娘还需跨火盆,盆中烧栀子秆驱邪,寓意兴旺,并踩碎瓦片,取“碎碎平安”之意。
……
婚礼仪式在豪华的酒店宴会厅举行。
韩三坪作为贵宾被请到主桌,与鹿城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商界、文化界人士同坐时,现场已是高朋满座,衣香鬓影。
这个年代,能有大几千万身家,足矣请得动此等场面。
韩三坪看着现场那远超普通婚庆规格的灯光布置和严谨的拍摄流程,再次对王盛的执行力有了新的认识。
仪式在中西合璧中进行。
交换戒指、亲吻、倒香槟塔、切蛋糕……
终于,司仪用激动的声音宣布:“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新娘的父亲,陈广富先生,为新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他将亲自为女儿、女婿献唱一首歌!”
掌声雷动中,陈老板整理了一下西装,健步走上舞台,从司仪手中接过麦克风。
灯光柔和地打在他身上。
悠扬深情的前奏响起。
陈老板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穿着洁白婚纱的女儿,还有站在一旁的女婿,开口唱道:
“他将是你的新郎,
从今以后他就是你一生的伴……”
他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但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方才“分家酒”时的离愁别绪与此刻的喜悦骄傲交织在一起。
“她将是你的新娘,
她是我用心托付在你手上……”
唱到这一句,陈老板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他看着女儿,从小到大的一幕幕,以及早上那充满温情的传统仪式,仿佛都在眼前闪过。
舞台一旁,陈小姐早已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又努力想保持笑容。
这些传承的习俗和王盛带来的新意,让她倍感幸福和不舍。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
陈老板的声音哽咽了,他停顿了一下,强忍着情绪,继续唱下去。
台下许多宾客,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纷纷动容。
这些传统的婚俗,最终都归结于这“一家人”的缘分和情感。
主桌上,韩三坪静静地听着。
他亲身经历了早上的接亲,此刻更能理解陈老板的情绪。
他猜到这歌十有八九是王盛的创意,但这首歌的情感内核,却与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婚礼如此契合。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年纪还小的女儿,想象着她将来有一天也会经历这样一场仪式离开自己……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怅然瞬间涌上心头,让他这位见惯风浪的硬汉也下意识地抿紧了嘴唇,眼神柔和了下来。
同桌的几位本地嘉宾,也多是神色感慨,默默点头,显然被歌声和今天的仪式勾起了许多回忆与共鸣。
“你付出了几分,
爱就圆满了几分……”
最后一句唱完,陈老板已是泪流满面。
他放下麦克风,紧紧拥抱了女儿和女婿。
台下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许多宾客都在擦拭眼角。
这场融合了地方传统与个人情感表达的婚礼,达到了真正的高潮。
现场角落,闻讯而来的各路记者们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这感人一幕。
陈老板并没有驱赶他们,只要求他们不许干扰婚礼流程以及重要的婚礼拍摄流程,并给每人发了个红包。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记者们还是很识趣的。
这其中,就有杭城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李秀秀。
她端着摄像机,镜头紧紧追随着台上台下的情感互动。
不仅记录了歌声,也记录下了早上那些有趣的婚俗环节。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首歌、这场特别的“婚礼电影”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或许能做一个很好的专题报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