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38:卷吧,卷吧,你们就卷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的几天。

    5月9日、5月10日。

    王盛一点点把广告拍摄团队搭建了出来,这个拍摄团队后面还要远赴鹿城,完成首单‘私人订制’业务。

    整个拍摄团队共有13人组成。

    导演组3人,摄影组4人,灯光组2人,录音组2人,服化组1人,制片组1人。

    整个团队以制片人为中心,王盛担任总制片人。

    这是经过思考做出的决定,做导演,王盛自认天赋一般,他要是真天赋爆炸,就不会止步于网剧导演。

    另外,走导演路线太占用时间,拍一部戏,轻则一两个月,重则无上限,王盛日后哪有空搞这个。

    他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工兵型导演代为执导。

    放眼圈内,最合适的无疑是拍大院子弟马屁起家的冯晓刚,这家伙水平稳得很。

    王蒴带冯晓刚倒腾电影,也是拿冯晓刚当工兵型导演用,没想到被反噬了。

    但这事吧,也不能单方面怨冯晓刚。

    真不是给裤子洗白。

    是王蒴先被那帮人激起了火气,展开对骂的,最终导致自己的电影在国内过不了审,走地下电影的路线都没有用,最终被对方一掌拍下,只能远遁美利坚避难,挨了几年封杀。

    也不能怪王蒴,利益之争向来残酷。

    至于冯晓刚反噬这事,两人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冯晓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提到,王蒴明确表示:“你挂我名就麻烦,不挂我名就没事”。

    王蒴后来在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称“不署名是为了让电影顺利上映”。

    电影票房大卖3600万后,冯晓刚送5万元给王蒴作为补偿,但被王蒴拒收并“连人带钱轰出门”,据传是王蒴认为此举带有侮辱性,且暴露了冯晓刚的功利心态。

    后面,王蒴在不少公开场合炮轰批评冯晓刚“欲望膨胀”。

    王盛以前看到这些八卦的时候,很怀疑王蒴是故意的,不想连累冯晓刚,因为两人后来的关系又如胶似漆了。

    至于其中是非曲折,天知道。

    王盛现在也请不起冯晓刚。

    那这个工兵型导演的角色,就只能自己培养了。

    对着原作抄,一点不改,还怕导演出错么。

    北电学院派出身的导演百分百不会搭理王盛,这些人的目标,起码是留名影史。

    例如卢川、武二三、贾科长……

    正好从摄影车间跳槽过来一个颇有资历的‘一助’,距离正经电影摄影师只差‘半步’,已经在不少剧组担任过副机位摄影师,名字颇为特别,叫吴一一。

    电影行业改制期间,泥沙俱下,动荡不堪,埋没了太多太多人才,这个吴一一,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王盛看了下对方的简历,觉得还行,非本科班出身,也就是没背景,有多次担任副机位摄影师的经历,说明知道怎么配合剧组,了解剧组的运转。

    王盛找吴一一谈了谈转型导演的想法,职级对标大师级摄影师,专门整大活儿。

    上有老,下有小,今年已经三十岁出头的吴一一,确实是为了多赚钱才跳槽过来的,于是欣然同意。

    灯光组、录音组人员,都是从北影厂挖来的。

    服化组是许灵负责。

    ……

    5月11日,上午。

    ‘百花皮鞋’的广告正式进入拍摄。

    5月12日,下午。

    ‘百花皮鞋’的广告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

    ……

    这两天,除了跟组,趁着空闲,王盛浅浅抄了两首婚礼神曲——《咱们结婚吧》、《给你们》,送去注册了版权。

    相比于电视节目版权,歌曲版权个人还是能争取的。

    ……

    接下来的几天。

    王盛一边盯着广告片的后期制作进度,一边抽空写着‘私人订制’婚礼电影脚本和策划案。

    公司业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猴子负责的‘金禧典藏’、‘铂金映像’,也完成了几单,并拿到了尾款,收获了好评。

    ……

    时间来到5月21日上午。

    即将出发前往鹿城的当天。

    首单‘私人定制’套餐的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盛影传媒办公室。

    王盛刚刚开完动员会,让众人回家收拾,坐下午的火车出发。

    “王总,您看看这个。”

    这时,助理李婷婷走过来,送上一张今日的《京城日报》。

    王盛接过报纸,社会新闻版一个醒目标题映入眼帘:《“天价婚礼”引发跟风效应,各地婚庆录像作坊如雨后春笋》

    文章写道:“自本月五日京城爆出‘电影厂团队打造天价婚庆录像’新闻后,记者调查发现,短短两周内,全国各地尤其各大城市,迅速涌现出一批提供‘高端婚庆录像’服务的个人或工作室。参与者多为各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下岗或分流子弟、待业青年,甚至不乏国有文化单位职工私下接活……”

    报道列举了几个例子:长影厂几位子弟凑钱买了台二手VHS摄像机,挂出“长影子弟专业婚拍”的牌子;羊城有广告公司职员周末兼职,号称“港式婚庆摄影”;沪上某区文化馆职工更是直接仿照“盛影传媒”的套餐模式,推出了价格略低的“经典珍藏”、“白玉兰映像”等服务……

    文章最后评论:“市场经济大潮下,新兴服务模式的模仿门槛极低。‘北影厂模式’能否凭借其专业壁垒在跟风者中保持领先?其引发的热潮又能持续多久?遍地开花的‘婚庆录像’服务是否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这一切尚需市场检验。”

    实际情况要比报道的更严重。

    基本上,全国各地的电影厂都办了‘婚庆电影公司’。

    各个电影厂都在艰难求生,手里有设备、有人,看到财路不跟上,那真是瓜皮。

    更重要的是,‘婚庆电影’噱头掀起的全国舆论,帮助他们大大节省了宣传资源,有些恬不知耻的,甚至拍了和盛影传媒一样的‘头纱吻’广告,不过很多没有模仿到精髓,但也在当地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没办法,这是个既保守又开放的年代,明明人口一路突飞猛进,但看到亲嘴的画面,还是不自觉的会被调动起欲望。

    卷吧、卷吧,你们就卷吧!

    反正盛影传媒现在也没有余力去开拓全国市场,他们的入场,正好用来培育市场了。

    王盛把报纸还给李婷婷:“问题不大,你也回去收拾吧。”

    “哦,好。”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