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姜宁出来,那管家笑眯眯的上前行礼,道:“见过姜小郎。”
“公爷有言,在长安,似郎君这般的人,该有一匹好马做伴。”
说着,指了指马鞍侧面的一个印信,道:“有卢国公府信物在此,便是朱雀大街上也可骑得。”
“上到皇城司,长安府,下到不良人,都断然不会阻拦。”
姜宁点点头,没有拒绝,接过缰绳,手上一个用力,便上了马背。
“郎君慢走。”
身后管家笑眯眯的送行。
姜宁策马缓缓离开了开化坊,看似漫无目的,但实际手上却牢牢控着缰绳,朝着某个方向走去。
约莫走了一刻钟的时间,姜宁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坊市,只是手上一晃,胯下宝马有灵,顿时改变方向,朝着一个小巷子走去。
“阿弥陀佛。”
刚刚走到巷子口,姜宁便听到一声佛号。
姜宁似是早有察觉,顺着低头一看,却见那巷子口旁,盘坐着一个和尚。
这和尚脸上带着细密的皱纹,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穿一身灰不灰褐不褐,脏兮兮僧袍,戴一顶软不软塌不塌,宽松松僧帽。
双手合十,夹着一串漏线缺子的佛珠。
此刻,正仰头看着姜宁。
“阿弥陀佛。”
那和尚再次宣唱一声佛号,抬头问道:“施主从何处来?”
姜宁跨坐在马上俯瞰着和尚,眨眨眼,道:“从海上来,我乃蓬莱仙岛传人,修一门移花接木神通,自号黄不群。”
一番话,让那和尚呆愣住,原本慈悲圆润的眼睛里,闪过肉眼可见的茫然。
姜宁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和尚回过神来,叹息一声,道:“施主早在往开化坊之前,便注意到了贫僧,如今特意而来,又为何要戏耍贫僧?”
“大和尚,你知我为你而来,我知你在等我,又何必打一番无所谓机锋?”
姜宁反问。
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姜宁就注意到了这和尚,不,准确的说,是察觉到了一道窥探的灵觉。
长安城修者繁多,但也都知道这地方水深,一个个的谨言慎行,也唯有在这巷子口,有一道灵觉一直似有似无的跟着姜宁。
那灵觉显然就是眼前的大和尚,姜宁没有感知到敌意,所以才过来看看。
可谁知道,这大和尚一上来就给自己打机锋。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大和尚低声念着,站起身来。
姜宁这才发现,这大和尚骨架奇大,身躯魁梧无比,方才盘坐,竟丝毫看不出来。
“瑜伽?”
姜宁挑了挑眉毛。
和尚摇摇头,道:“贫僧并非天竺僧属,乃是唐国禅宗僧人,也并非是秉持瑜伽,只是修了一门苦禅罢了。”
“什么样的苦禅?”
姜宁好奇的问道,同时打量着眼前的大和尚。
“阿弥陀佛,世上众生苦楚,乃为苦海。然,苦海无涯,到底有数,我等出家人,多吃一分苦,世间便少一分苦,如此,早晚渡尽苦海,救拔众生,得大极乐。”
姜宁闻言,点点头,诚心实意道:“大师心有大慈悲,可敬。”
“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大和尚摇摇头,抬手侧身指引,道:“不知,施主可有闲暇,往贫僧荒寺一叙?”
姜宁闻言,神色一动,笑道:“大师有何事,还是在此处说吧,莫非大师所言,乃是不入六耳之事?”
“阿弥陀佛,出家人当坦荡胸怀,何来不入六耳之阴私?”
大和尚双手合十,耳朵动了动,脚下一挪,似有似无的挡住了某个方向。
而后,语速比先前快了些。
“施主自两界山下修出神通,乃大圣恩泽,如今,大圣已然入我释门,施主既修大圣之法,与我释门也有缘法。”
“施主有红尘牵绊,乃是俗世根苗,我释门不求施主出家脱尘,只求施主认我释门一护法之位。”
“待大圣功德圆满,施主修成大道,便可直入雷音,获封护法尊者,菩萨果位。”
姜宁饶有趣味的听着,却不做任何表态。
只是眸光往旁边撇了撇。
“哈哈哈哈哈!可是姜道友当面?”
一位身穿黑白道袍,留着短胡须,瘦弱仿佛麻杆一般的道人快步走来。
不由分说,肩膀一顶,把大和尚挤到一边,而后一把拉过姜宁胯下骏马的缰绳。
一边拉着走一边笑着说:“姜道友好是生分,都来了长安,竟不知会一声,若非是九明师弟传信,我楼观还在翘首以盼哩。”
姜宁扭头看了一眼那默不作声的大和尚,也学着他的样子不说话。
道人也不在意,只是拉着缰绳就走。
大和尚也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只是双手合十,静静的看着那道人“截胡”远去。
“阿弥陀佛。”
大和尚宣唱一声佛号,见道人和姜宁的身影已经不在视线之内,方才呢喃一般开口。
“光明神的使者已经降临,他持有光明冠,唯有此冠,能燃起永恒不灭的圣火,将无尽的福祉带给东方。”
大和尚似自言自语,又好似在对谁说着什么。
说完,便迈步离开。
而在大和尚原本所在的位置,空气突然扭曲了一下,就好似被火焰蒸腾时,靠近火焰的空气被灼烧那般。
这微微扭曲的动静仅仅持续了一瞬就消失不见。
另一边。
道人牵着缰绳走了一段路,手上却突然一顿。
回过头,却发现姜宁已经从马上下来,接过道人手中的缰绳,与道人并肩而行。
“九明道长是经师,可不是楼观住持。”
姜宁笑着看向那道人,问道:“还未曾请教道长法号?”
“贫道,法号九元。”
九元道长哈哈一笑,道:“有那大和尚在侧,有的话却是不方便说,只能假借九明师弟之名了。”
姜宁了然的笑了笑,九明道长远在河州,又从哪里去得知他的去处?
这位楼观的九元道长确实是奉命而来,但和九明道长绝无关系。
“楼观祖师,乃是文始真人,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姜宁自言自语一般说着。
九元道长微微一笑,道:“老君爷爷可不止文始祖师一位弟子。”
说罢,也不再言语,只是默默的走路。
而姜宁也只是静静的跟着。
一直出了长安城门,九元道长才看向姜宁。
“长安下辖两县,一曰长安,一曰万年,取万年长安之意。”
“万年县内,今日会有一场法会,据说演会者乃是一位尼师,善以乐演法,乐声起,佛法自明,听乐者,可入极乐之境。”
姜宁抬头看向九元道长,与其对视。
却见其眼中闪过一点灿白神光。
太上老君不止文始真人这么一个弟子,还有一位弟子,唤作李长庚。
姜宁了然一笑。
阿翁,到了长安,不需孙儿如何,自有人托着孙儿搅动这唐都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