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开局捡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 第115章 散布谣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

    “本帅就准你一次!”

    “你带着五百铁骑,提前出发,本帅只要结果!”

    “末将领命!”

    程处辉高声应道,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多谢大总管!”

    侯君集见李靖竟然真的同意了,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什么。

    反正军令状已经立下,赌约也已定好。

    他现在只需要搬好小板凳,备好瓜子,坐等看程处辉怎么把自己的命给玩脱就行了。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军事会议继续进行。

    再也没有人提要把郭嘉和韩信赶出大帐的事情了。

    郭嘉之后又陆续提出了几个关于后勤、斥候、以及分兵之后各部协同作战的细节补充。

    每一个建议都精准地切中要害,让李靖等一众宿将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大帐之内,议事的氛围前所未有的融洽与高效。

    ……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吐谷浑王城,伏俟城。

    一名满身风尘的吐谷浑斥候连滚带爬地冲进金碧辉煌的王帐,声音嘶哑而惊恐。

    “大汗!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王座之上,面色阴鸷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正搂着美人饮酒,闻言眉头一皱。

    “慌什么!”

    斥候跪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

    “大汗!唐军!唐军来了!”

    “大唐约有一万骑兵,已经进驻河州,看那架势,是要……是要征讨我们啊!”

    “哐当!”

    慕容伏允手中的金杯瞬间滑落,醇香的马奶酒洒了一地。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的醉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震惊与骇然。

    “你说什么?”

    “唐军来了?”

    慕容伏允一个箭步冲到斥候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

    “有多少人?领军的是谁?!”

    “约……约一万骑兵,旌旗上书‘李’字,应该是唐军名将李靖!”

    李靖!

    听到这个名字,慕容伏允的瞳孔骤然一缩。

    他一把推开斥候,脸色变得无比难看。

    “传令下去!立刻派出所有探子,给我死死盯住唐军的动向!”

    “快!”

    “另外,马上召集所有部落首领,来王帐议事!”

    ......

    中军大帐内的风波,随着程处辉立下军令状而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侯君集阴沉着脸,坐回自己的位置。

    他眼底的怨毒几乎要化为实质,死死地剜着程处辉的背影。

    程咬金。

    程处辉。

    你们父子俩,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个在朝堂上天天给我添堵,一个在战场上处处跟我作对。

    真以为我侯君集是泥捏的吗?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悄悄对身后的心腹副将递了个眼色,那副将立刻心领神会,微微躬身,凑了过来。

    侯君集嘴唇微动,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吩咐着。

    “去,派人到李道宗将军的军中,把今天大帐里发生的事情,好好‘说道说道’。”

    他特意在“说道说道”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就说,云南王殿下年少有为,不忍我等老将辛苦。”

    “主动请缨,要以五百骑兵,为我大军扫平西逃之路。”

    “记住,要说得情真意切,让弟兄们都感受到云南王殿下的‘良苦用心’。”

    副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阴狠。

    “将军放心,末将明白。”

    侯君集挥了挥手,副将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他嘴边泛起一丝冷笑。

    李靖的主力大军要绕远路,这是既定的方略。

    真正能最快抵达战场的,只有他和李道宗的两路兵马。

    程处辉这小子,带着五百人去抄后路,看似是奇兵,在他看来,不过是想抢头功的愚蠢行为。

    只要把“抢功”这个名头给他坐实了,再把他“视军国大事为儿戏”的形象散播出去。

    李道宗是什么人?

    皇亲国戚,李世民的堂弟,治军严谨到近乎刻板。

    他最恨的就是这种不守规矩、自作主张的将领。

    到时候,都不用我出手。

    李道宗的唾沫星子都能把这小子淹死。

    至于军令状?

    呵呵。

    吐谷浑就算再不济,也不是五百人能拦住的。

    你就等着军法从事吧,程处辉。

    ……

    与此同时,鄯州城外,积石道行军大营。

    李道宗身着一身明光铠,正巡视着营中的粮秣储备。

    “这批草料是什么时候运到的?”

    “回将军,是昨日傍晚。”

    “检查过了吗?有没有受潮发霉?”

    “都检查过了,绝对没有问题!”

    李道宗点点头,伸手抓起一把豆料,放在鼻尖嗅了嗅,又在手心捻了捻,确认无误后才放下。

    他治军,向来如此,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正当他准备前往下一处粮仓时,一阵压低了声音的议论,断断续续地飘入他的耳朵。

    “听说了吗?中军大帐那边,云南王殿下跟侯总管打赌了。”

    “什么云南王,不就是个驸马爷吗?听说才十七八岁,毛都没长齐呢。”

    “嘘!小声点!人家现在可是亲王,正儿八经的藩王,跟咱们可不是一个层次的。”

    “藩王怎么了?藩王就能拿国事开玩笑?”

    “带五百人就想去堵吐谷浑的后路,这不是抢功是什么?这不是胡闹吗?”

    “就是,到时候功劳他一个人全占了,苦活累活还不是咱们这些大头兵干。”

    李道宗的脚步猛地一顿。

    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一股冰冷的气息从他身上散发开来。

    那几个正在交头接耳的士卒只觉得后颈一凉,一回头,正对上李道宗的眼睛。

    几人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将……将军……”

    “谁让你们在这里胡言乱语,动摇军心!”

    李道宗的声音不大。

    “你们刚才说的话,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几名士卒抖如筛糠,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说!”

    李道宗一声厉喝。

    “是……是隔壁营的兄弟传的……他们也是听别人说的……”

    李道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知道,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军中流言,如若不及时遏制,其危害甚于刀兵。

    “啪!”

    他手中的马鞭猛地抽出,在空中发出一声脆响,重重地抽在一名士卒身前的空地上。

    “每人领二十军棍!”

    “再让我听到有谁在军中散播流言,妄议主帅军令,定斩不饶!”

    “滚!”

    几名士卒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

    李道宗站在原地,脸色依旧难看。

    程处辉。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少年藩王,他的观感其实很复杂。

    一方面,作为李唐宗室,他天然对这种靠着裙带关系和皇帝宠信上位的年轻人抱有一丝排斥。

    在他看来,军功,必须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实打实拼出来的。

    程处辉年纪轻轻就封王拜将,太过顺利了。

    可另一方面,他比谁都清楚,吐谷浑是我大唐西北边陲的心腹大患。

    一日不除,边疆一日不宁。

    无论程处辉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那就是大功一件。

    私人情绪,必须排在国家大义之后。

    “来人!”

    “在!”

    一名亲兵迅速上前。

    “传我将令,全军拔营,加速前进!”

    “另外,给我去查!查清楚这些流言到底是从谁的嘴里第一个传出来的!”

    “遵命!”

    李道宗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不管是谁在背后搞鬼,挑拨离间,破坏大军团结。

    一旦被我查出来,我绝不轻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