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家人口少,分到的宅基地本就不大,约莫九十平方。
他叫来了所有能请得动的亲戚们来帮忙,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和泥、制坯和晒坯工作。
此刻,一群人正忙着砌墙,土坯墙一层层垒高,眼看已经有了半人高,估计再有个四五天就能上梁盖顶了。
村里不少人都跑来围观,既有点羡慕,又带着几分看热闹的心思。
九十平方,起三间小屋,勉强够谢彪、李秀琴和谢明月一家三口居住,但想围个院子,那是绝无可能了。
房子几乎就贴着村道边,门前只剩下一小条窄窄的属于他们家的空地。
谢彪和李秀琴看着越来越高的墙体,再看看门前那逼仄的空间,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尤其是想到谢广福家那宽敞的宅基地,对比之下,更觉憋屈。
一咬牙,谢彪拉着李秀琴,揣上这些天东拼西凑借来的银子,直奔谢里正的窝棚。
“里正叔!”谢彪开门见山,语气带着几分强硬,“我家这宅基地太小了,院子都围不起来。我要把门前这块地买下来!您看要多少银子?”
谢里正正在核对账目,闻言抬起头,皱起了眉头。他看了看谢彪指的那块地——那正是规划中的主村道!
“胡闹!”谢里正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块地不能卖给你!这是村道!”
谢彪一听就急了,梗着脖子质问:“为啥不能卖?当初他谢广福可是花了十几两银子,把他家宅基地扩到了一亩多!凭啥他家就能扩,我家就不能?里正叔,不能因为谢广福他能干一些,您就偏心眼!”
这时,周围看热闹的村民越聚越多,纷纷交头接耳。
李秀琴也在一旁帮腔,声音变得尖利:“就是!这村道哪需要那么宽?并排都能走五辆马车了,这不是白白浪费好地吗?这是谁定的规矩?咱以前在谢家村的时候可没这说法!”
村民们听着,也觉得有道理,议论声更大了起来。
确实,这新规划的村道看起来是宽得有些“离谱”。
谢里正被围在中间,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其实也不太完全理解为什么村道非要留这么宽,这都是谢广福坚持的。
他深吸一口气,只好拿出谢广福之前精心绘制的那张《桃源村未来规划图》,铺在桌上。
“你们都来看看!”谢里正指着图纸,“这是广福带亲自测量规划好的!咱们村以后不是乱糟糟的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你看这村道,纵横交错,主道就是这么宽!为啥?人家广福说了,以后咱们村要是发展好了,人来车往,路窄了挤都挤不动!而且你们看,图上每家每户的宅基地,至少都有一面是临着街的!为啥?就是为了将来万一谁家想开个铺子、做点小买卖,能直接开门迎客!不用再折腾!”
村民们好奇地围上去看那张画满了线条和方块的图纸。
图纸上,道路清晰,区块分明,看起来确实井井有条。
但对于大多数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村民来说,这种“规划”太过遥远和抽象。他们还是觉得,眼前能多占一块地盖房子更实在,而且他们也不相信,未来桃源村会出现“街市”这种盛景。
“开铺子?那不是天方夜谭吗?”李秀琴不耐烦地挥挥手,根本听不进去,“里正叔,你别拿这纸糊弄我们!今天这地,我们家必须要扩!您可是我们谢家本家的里正爷,可不能光向着外人,不管我们自家人死活!”
这话说得可就有点重了,还带着挑拨的意味。
谢里正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很不爱听:“秀琴!你这话说的不对!我是谢家的里正,更是整个桃源村的里正!做事得讲规矩,对谁都一样!你要扩地,我没说不行!但是不能往前扩,占了村道!这是红线!谁都不能越过去建房子!”
他顿了顿,指着谢彪家宅基地后面:“你家屋后不是还有一小块闲地吗?虽然不大,但围个小后院还是够的。你要是真想扩,就往后买!往前,不行!”
虽然谢里正自己也未必完全理解这条“红线”的全部意义,但他相信谢广福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谢彪和李秀琴看着屋后那块狭长的、朝向也不好的地,再看看门前宽阔平坦的“村道”,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在谢里正强硬的态度和村民们的注视下,他们也知道往前扩是没戏了。
最终,谢彪只能憋着一肚子气,悻悻地交了银子,买下了屋后那两块狭小的宅基地,算是勉强开了个后院。
这一举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在桃源村激起了千层浪!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村,原来村道是“红线”不能占!
但是宅基地是可以往后、往旁边扩的!前提是宅子周围还有闲地!
一些心思活络、最近在修路挖渠中挣了些工钱、或者像谢铁匠那样有了稳定收入的人家,立刻坐不住了!
谢铁匠刚在窑洞那边忙活,听前来买镰刀的村民提起这事,立刻匆匆赶回家,找到正在整理菜地的媳妇王氏。
“媳妇!快!把咱家的银子和铜板都拿出来!”谢铁匠语气急切。
王氏吓了一跳:“当家的,出啥事了?要这么多银子干啥?”
“买地!买咱家后面那块闲地!”谢铁匠一边说,一边扶起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的老娘林婆婆,“娘,咱们赶紧去里正那儿,晚了就被别人买走了!”
林婆婆,村里人都习惯叫她铁匠婆婆或林婆婆,当初逃荒路上偷吃观音土差点没了命,型号谢谢锋救了回来。如今到了桃源村,儿子铁头重操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她的身体也调养得一天比一天好,脸上都有了红光。
她听着儿子的话,很是疑惑和不舍:“铁头啊,买那么大的地方干啥?省下钱多买些粮食存着不好吗?有了粮,心里才不慌,才不怕再挨饿啊。”她是真饿怕了。
谢铁匠耐心地扶着她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解释道:“娘!粮食要买,地也要买!您想啊,后山那蟹壳炉毕竟太远了,来回不方便。我是这么打算的,咱家把后面那块地买下来,到时候起新房子的时候,把住屋往后面挪一挪,腾出前面临街的位置,我正好起几间敞亮的屋子做铁匠铺!这样我就能天天在家门口干活了!您不是总说,好多年没听到我打铁的声音,晚上睡觉都不踏实吗?以后您就能天天听到,天天看到我了!”
王氏也在一旁笑着帮腔:“是啊,娘!咱们就听铁头的!他现在做打铁的活计,有手艺,有奔头,肯定不会让咱娘俩再饿着的!买了地,起了铺子,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家还能添个人呢。”
林婆婆就喜欢听这话,这些年她盼着媳妇能怀上孩子,想得不得了,但是荒年大家伙吃不饱,怀了孩子也养不起,就一直没强求,现在日子好了有奔头了,又看着儿子儿媳信心满满的样子,又想到每天都能听到那熟悉又安心的打铁声,这才安心了些,颤巍巍地点头:
“好,好,听你们的,买…买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