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15章 石破天惊 殊勋耀南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15章 石破天惊 殊勋耀南北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中下旬,武汉。

    这座位于长江中游的“九省通衢”之地,自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入后,便取代南京,成为了中国战时实际的政治、军事中心。长江江面船舶如织,码头人流熙攘,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焦灼与压抑。南京失陷、数十万军民惨遭屠戮的噩耗如同铅云般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悲观、愤怒、屈辱的情绪在街头巷尾无声地蔓延。

    黄埔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内,气氛更是凝重得能滴出水来。蒋介石身着戎装,面色阴沉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听着陈布雷低声汇报各地战况和外交舆情。桌上的茶杯早已冰凉,他却毫无察觉。

    “……英美法等国对日军在南京之暴行均表震惊,舆论多有谴责,然……实质干预之举,目前仍未见端倪。国内各界……悲愤莫名,学界、报界多有质问,言我军为何……为何未能守住国都,乃至……乃至酿此惨剧……”陈布雷措辞谨慎,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蒋介石的嘴角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烦躁。南京的溃败和随之而来的大屠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的脸上,不仅粉碎了他“守三个月”的幻想,更将其政治声誉和国际观瞻打落谷底。他需要胜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来冲淡这令人窒息的失败阴云,安抚国内沸腾的民怨,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仍在抵抗。

    然而,前线送来的战报,不是这里阵地失守,就是那支部队伤亡惨重请求补充,偶有“毙敌数十”的小胜,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侍从室主任林蔚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脸色古怪地走了进来,他先是看了一眼陈布雷,然后才向蒋介石恭敬报告:“委员长,军统局戴局长和军政部何部长联名呈送紧急密电,是关于……关于王林独立旅战果的核实情报。”

    “王林?”蒋介石眉头猛地一拧,这个名字现在让他心情极度复杂。那个屡次违抗他心意、甚至让他隐隐感到威胁的“异类”,那个在淞沪和南京给他带来过“误奖”尴尬和“冒死直谏”恼怒的刺头,那个他本想借日军之手除之而后快的“杂牌”,难道又搞出了什么名堂?上次那份声称重创第六师团和国崎支队的电报,他根本未曾深信,只以为是其为求生存而夸大其词,早已责令军统详查。

    “念。”蒋介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不耐。

    林蔚展开电文,深吸一口气,念道:“……职等谨呈:经多方渠道反复核实,并佐以日军内部流传之信息及我敌后人员冒死侦查,现已基本确认,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所报之战绩,虽细节或有出入,然大体属实。”

    办公室内空气瞬间凝固。陈布雷推了推眼镜,屏住了呼吸。

    林蔚继续念道:“其一,该旅于十二月十二日夜间,确曾以主力深入日军第六师团纵深,成功袭占其野炮兵第6联队及独立重炮兵第14联队第1大队之炮兵阵地,并一度使用缴获之日制150毫米重榴弹炮等火器,对第六师团司令部、步兵第11旅团部、第36旅团部及下属多个联队级指挥所、步兵集结地域进行猛烈炮击,持续时间约两小时。据查,日军第六师团指挥系统于此夜遭受毁灭性打击,师团长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等多名高级军官确已毙命(日军尚未正式公布,然其内部已确认),该师团伤亡逾八千之众,短期内已彻底丧失进攻能力。”

    每念一句,蒋介石的脸色就变幻一分,从最初的怀疑,到惊愕,再到难以置信的震动。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座椅扶手。

    “其二,”林蔚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激动,“战后该部遭遇114师团携第6师团残部追击,于牛首山西南边北渡长江前夕,于江畔遭遇日军国崎支队(第五师团第九旅团基干)拦截。该旅竟主动发起攻势,经彻夜激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国崎支队击溃,几乎全歼敌国崎支队,国崎支队只有少部分溃逃,独立旅成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补充自身,继而顺利渡江北去。”

    电文念完了,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蒋介石靠在椅背上,久久不语。他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是真的!竟然是真的!王林和他的独立旅,竟然真的在南京陷落、全军溃败的逆流中,硬生生创造了如此惊天动地的战绩!重创一个日军精锐甲种师团,几乎打掉其整个指挥中枢,再歼一个精锐支队!这是自抗战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其意义,远非击溃几个联队、占领几座城池可比!它像一把尖刀,狠狠捅进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之中!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一丝被证明判断错误的尴尬,但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嫉妒和不甘!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大功,不是出自他的黄埔嫡系?不是出自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而是由一支他始终无法完全掌控、甚至心怀忌惮的“共军”部队,由那个屡次让他下不来台的王林所取得?!

    这胜利的光芒如此耀眼,却刺得他眼睛发痛。这功勋如此卓著,却仿佛是对他指挥无能、嫡系溃败的莫大讽刺!

    他看着桌上那份关于南京惨案、各界问责的报告,又想到国际社会的冷漠观望,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无论如何,这是一场胜利,一场足以掩盖许多失败、转移无数视线的胜利!它必须被利用起来!

    正在此时,门口传来通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前来拜访。

    林森老先生德高望重,虽无实权,但地位超然。他拄着手杖,面色沉痛地走进来,寒暄过后,便直言不讳:“介石啊,南京之事,举国同悲,万民泣血。如今内外交困,舆情汹汹,亟需有所提振啊。老夫听闻,前线亦有将士浴血奋战,颇建奇功?譬如那个……那个在敌后打了胜仗的独立旅?下面的人打了胜仗,我们上面,总要有个态度,既要嘉奖忠勇,激励士气,亦可视作对南京罹难军民的一种告慰,向国内外彰显我国军民抗战到底之决心啊。”

    林森的话,正好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上,也给了他一个顺势而下的台阶。他脸上阴郁的神色稍霁,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主席所言极是。王林此人,虽出身……嗯,然其此次率部于国难之际,临危不惧,重创敌寇,战功赫赫,实堪嘉奖。若不对其勋劳予以表彰,恐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他转向林蔚和陈布雷,语气变得果断:“立刻以军事委员会名义下达命令:

    一、兹任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为陆军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师长,授陆军少将军衔。该旅即日起扩编为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仍归第十八集团军战斗序列。

    二、奖赏该部大洋五万元,用于犒劳官兵、抚恤伤亡(这笔钱他知道十八集团军那边肯定会转交,面子上须过得去)。

    三、通令全军,表彰暂编第一百三十九师之殊勋,望各部效仿,奋勇杀敌,以雪国耻!

    四、令该师于江北现地休整待命,务必补充兵员,恢复战力,以备再战。”

    蒋介石选择将闲置的原西北军139师番号给予王林,既是一种掺沙子的尝试(希望未来能影响这支部队),也是一种限制(一个师的编制和后勤补给额度是有限的)。授予少将衔则是不得不给的酬庸。他知道,这番操作,延安那边必然心知肚明,但至少在明面上,他蒋某人做到了赏罚分明,彰显了领袖气度。

    “是!”林蔚立刻记录,准备出去办理。

    “另外,”蒋介石补充道,“让宣传部门大力宣传此次大捷!要把声势造起来!要让全国民众都知道,我们在南京虽然……虽然暂时失利,但我们的军队依然在英勇作战,并能取得如此辉煌之战果!”

    “明白!”陈布雷也应声道,他知道,委员长这是要用独立旅的胜利,来稍稍洗刷南京失守的耻辱,平息国内外的不满情绪。

    ……

    陕北延安,窑洞中。

    与武汉的复杂情绪不同,这里的气氛则是纯粹的振奋与狂喜。

    “好!好!好!打得好!王林同志打得好!独立旅打得好!”首长拿着电报,激动地在窑洞里踱步,手中的烟卷都快燃尽了也浑然不觉,“重创第六师团,歼灭国崎支队!这是惊天动地的大胜利!是我们红军、我们八路军献给全国抗战人民的一份厚礼!”

    老总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仔细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小子,胆子大,心眼活,仗打得刁!深入虎穴,掏心挖肝,反过来用鬼子的炮揍得鬼子屁滚尿流!这可是开创了抗战以来的一个新纪录啊!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独立旅的同志们辛苦了!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仅成功突围,还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这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军的骄傲!”另一位眼中也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这说明我们的人民军队,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很快,延安的电台、报纸全部开动起来。《新中华报》连夜刊发号外,用最大号的铅字印着:“特大捷报!我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江南创奇功,重创日寇第六师团,歼敌近万!”、“民族英雄王林率部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文章的笔触充满了激情与自豪,详细描述了独立旅如何临危受命、如何血战牛首山、如何敌后掏心、如何江畔破敌,虽然具体战术细节有所保留,但辉煌的战果和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被极大地宣扬出来。文章着重强调,这是在国民党军队大部溃败、南京沦陷的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的辉煌胜利,证明了只有坚决抗战、依靠人民、战术灵活的军队,才能真正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延安各界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尽管物资匮乏,人们还是尽可能地敲锣打鼓,张贴标语,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消息。每一个听到消息的干部、战士、群众,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腰杆挺得更直。独立旅的捷报,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正处于艰苦斗争中的陕甘宁边区和全党全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也联合向独立旅发去了热情洋溢的贺电,高度赞扬了王林及全旅指战员的英勇行为和卓越功绩,并对牺牲的烈士表示深切哀悼。电文最后指示:“望你部再接再厉,服从全局,休整补充,以备将来担负更重要之任务。”

    而与此同时,在江北老山深处那片隐蔽的营地中,经过连日休整,独立旅官兵的体力略有恢复,但气氛依旧凝重。虽然取得了惊天大胜,但自身的伤亡、南京陷落的阴霾、以及目前孤悬敌后的处境,都让战士们难以真正开怀。

    王林、王光道、钟光邦等人更是忙碌不已,整训部队、安置伤员、侦察敌情、规划下一步行动路线,压力丝毫未减。

    这天傍晚,通讯兵同时收到了来自武汉和延安的两份重要电文。

    当王光道先拿起武汉军政部的电文,念出“暂编第139师”、“陆军少将”等字眼时,指挥部里的人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都露出了颇为复杂、甚至带点讥讽的笑容。

    “暂编139师?老蒋还真是抠抠搜搜,给个番号都这么不痛快。”李云龙嗤笑一声,“咋啦,咱独立旅一万多人马,还抵不上他一个甲种师?”

    “给了个暂编编号,这是既想用咱们的名头撑场面,又不想让咱们跟他嫡系平起平坐呢。”钟光邦推了推眼镜,分析道。

    王林只是淡淡一笑,接过电文扫了一眼,便放在一边:“一个名头而已,不必在意。关键是休整待命的命令,正合我意。”他对此早有预料,蒋介石若能大方给予嫡系番号那才是怪事。

    然而,当王光道紧接着开始朗读延安总部的嘉奖电时,指挥部里的气氛瞬间变了。

    电文里那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那真挚热烈的关怀之意、那“抗战以来最光辉之范例”的高度评价,以及延安也将进行隆重表彰和全力支援的承诺,像一股暖流,瞬间涌入了每个人的心田。

    连日来的疲惫、牺牲带来的沉重、身处险境的忧虑,在这一刻似乎都被这股暖流冲刷淡了不少。一种巨大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被认可的激动,在众人心中油然而生。

    “党中央……众首长……他们都知道!他们都肯定了!”钟光邦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微微发红。他们所有的血战、所有的牺牲、所有的艰难抉择,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高的肯定!

    “打得好!咱们没给红军丢人!没给八路军丢人!”李云龙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吼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王光道重重地点着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就连一向沉稳的王林,此刻也不禁心潮澎湃。他接过电文,又仔细看了一遍,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激动不已的战友们,沉声道:“同志们,总部和中央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但这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今后的路还很长,战斗还会更加残酷。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总结经验教训,恢复战斗力,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是!”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很快,嘉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营地。战士们闻讯,无不欢欣鼓舞,士气大振。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自豪和昂扬的斗志。

    “咱们独立旅出名了!连延安都点名表扬了!”

    “旅长成了将军了!虽然是个暂编的,那也是将军!”

    “党中央和人民都记得咱们的功劳!这仗没白打!血没白流!”

    “好好休整,练好本领,下次再让小鬼子好看!”

    营地中充满了欢声笑语,锅里的糊糊仿佛也比往日香甜了许多。

    而与此同时,通过延安有组织的宣传和国内外报纸的转载,“八路军一支奇兵深入敌后,连挫日军两大精锐,毙伤敌逾万”的消息,开始在大后方广泛传播。虽然细节模糊,番号可能被隐去或替换,但“一支英雄部队”的形象已然树立起来。

    “你知道吗?咱们的军队在南京那边打了大胜仗!”

    “听说了!好像是一支叫独立旅的部队,厉害得很!”

    “真是天降神兵啊!给小鬼子狠狠出了口恶气!”

    “国家还有希望!这样的队伍多几支就好了!”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人们兴奋地议论着,绝望的情绪被冲淡,抗战的信心重新被点燃。独立旅的名声,伴随着这场石破天惊的大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黑暗岁月中一抹亮眼的曙光,给予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以无限的慰藉和希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