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84章 赴国难 虎旅东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4章 赴国难 虎旅东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初的靖远,秋意渐浓,风中已带了凉意。黄河的咆哮声似乎也低沉了些,仿佛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独立旅旅部内,电台的滴答声比往日更为急促,机要参谋快步如飞,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感。

    王林正与王光道、钟光邦等人研讨东进山西的方案,虽然总部让独立旅暂留原地,但是迟早是要开拔的,机要参谋手持电文,几乎是跑着冲进了会议室。

    “旅长!政委!中央急电!总部急电!”参谋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双手将电文呈上。

    王林接过电文,目光迅速扫过。电文内容清晰而简短,却字字千钧:

    “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旅旅长王林、副旅长王光道(国民党不让设政委一职,原政委一职改为副职)并转全体指战员:

    一、着你部即刻进行交接准备,三日内,将靖远城及黄河一线防务,完整移交予第五军第三十七团接防。

    二、交接完毕后,你部全员迅速开拔,南进至西安车站集结。沿途已有通知,友军(国民党军)将于交通节点提供必要协助与便利,确保通行顺畅。

    三、抵达西安后,听从后续安排,乘火车东运,奔赴淞沪抗日前线,归属第三战区序列,参与对日作战。

    四、此令十万火急,事关抗战全局,望你部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按时完成任务,予日寇以迎头痛击!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

    民国二十六年九月X日”

    王林将电文轻轻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上方敲击着,面色沉静如水,但熟悉他的王光道和钟光邦,都能看出他眼底深处瞬间涌起的复杂波澜。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淞沪战场!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绞肉机!日寇海陆空火力占据绝对优势,开战月余,国军精锐伤亡惨重,每日都是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钢铁洪流。将独立旅这样一支擅长运动战、山地战,但缺乏大型重武器尤其是防空、反装甲经验的部队,投放到那样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战场上去……

    王光道扶了扶眼镜,声音干涩地打破了沉默:“淞沪……那是硬碰硬的阵地消耗战啊。老蒋这是……”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钟光邦看着电文,眉头紧锁:“走西安,坐火车?友军协助?这……能顺利吗?到了那边,补给、后勤、指挥协同,都是问题。我们这八千多人,这点家当,填进去恐怕……”他同样没把话说完,但那未尽的言语却更显沉重。

    王林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正在操练的部队。战士们口号嘹亮,精神饱满,他们刚刚经历了西北战场的淬炼,正处于士气和战力的巅峰。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怎样一片炼狱。

    他王林自己,穿越至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马革裹尸,死于抗日卫国的战场上,本是军人的归宿,更是他作为后来者对这段历史、对这些先烈的责任所在。他无惧,甚至早有准备。

    但他肩上的,是近万个鲜活的生命!是经历过湘江血战、长征万里、陇东硝烟、河西风沙幸存下来的骨干!是红军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他们每个人都有名字,有家庭,有牵挂,如果去山西河北开展敌后战场,自己有信心用一变十。但是将他们带入淞沪那个几乎注定有去无回的绝地,他于心何忍?一种巨大的愧疚感和压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就在这时,又一份电文被送了进来,标注着更高的密级。是中央首长专门发给王林和独立旅领导核心的指示电。

    王林迅速译阅,电文不长,语气却异常恳切而沉重:

    “王林、光道同志并独立旅诸指挥员:

    知你部奉命东调淞沪,此去艰险,中央亦深悉。然今日之势,民族存亡高于一切。日寇汹汹,国土沦丧,淞沪一战,举国关注,世界瞩目。我党我军之抗日决心,需以最坚决之行动昭示天下。独立旅战力卓著,作风顽强,此正值用命之时。

    蒋之用心,我等皆知。然即便为阳谋,我辈亦当慨然赴之!此非为蒋氏,乃为四万万同胞,为我中华民族之不屈脊梁!

    望你等深刻领会此次任务之战略意义与政治意义,做好全军思想动员。独立旅是党的钢铁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相信你们定能排除万难,在淞沪战场打出威风,打出八路军的精神气概!

    牺牲恐难避免,但革命事业、抗日大业,正是由无数牺牲铸就。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

    前路多艰,望善自珍重,奋勇杀敌!

    中共中央军委”

    首长的电文,如同拨云见日,瞬间击中了王林内心最深处。那字里行间,既有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知,更有超越个人和局部利益的宏大格局与历史担当;既有对可能牺牲的痛惜,更有对革命军人使命的铿锵定义和对他们的无限信任。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王林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心中的纠结与阴霾仿佛被一道强光驱散。是啊,既然穿越至此,既然身负此责,既然避无可避,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在这滔天巨浪般的民族浩劫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转过身,看向王光道和钟光邦,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首长们的指示很清楚了。这一仗,不是为了某个人,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是红军,是八路军,抗日救亡,责无旁贷!纵是刀山火海,也要去闯!而且要闯出个名堂来!”

    他深吸一口气,命令道:“参谋长,立即按命令部署,与三十七团接洽防务交接事宜,所有仓库、工事、情报资料,一点不留,全部移交清楚!”

    “政委!你立刻组织政工干部,下到每一个连队,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形势、任务和意义!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去的是全国抗战最前线,面对的是最凶残的日寇!此去九死一生,但意义重大!怕死的,可以留下,我王林绝不阻拦!但愿意跟我走的,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我们要让全国人民看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是!旅长!”王光道和钟光邦胸中也是热血激荡,同时立正领命。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独立旅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带着一种悲壮而豪迈的气息。

    防务交接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十七团的战友们眼中带着敬佩,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他们默默接手了阵地,与独立旅的官兵互敬军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各营连的动员会上,气氛凝重却无人退缩。当干部们讲明将要开赴淞沪前线,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交手时,短暂的寂静后,爆发的是震天的怒吼:

    “打鬼子!保家卫国!”

    “独立旅没有孬种!”

    “跟着旅长,打到哪里算哪里!”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跟小鬼子拼了!”

    没有一个人选择留下。这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国家的屈辱、民族的危亡,早已压过了对死亡的恐惧。湘江边倒下的战友、长征路上冻饿而死的兄弟、河西走廊血染黄沙的同袍……他们的血不能白流!如今日寇当前,正是报仇雪恨、以身报国之时!

    李云龙瞪着眼睛,在各连队间穿梭,嗓门吼得比谁都大:“哭丧个脸干什么?老子们是去打鬼子!是天大的光荣!都给老子精神起来!到了上海,别给独立旅丢人!别给红军丢人!”

    陈阿海则更细致地检查着各连的装备情况,特别是弹药和草鞋(南方多雨,需备足),叮嘱着注意事项。

    丁伟、孔杰等新加入的干部,也完全融入了这股同仇敌忾的氛围中,积极协助整理部队。

    林火旺的后勤部门更是忙得彻夜不休,清点物资,准备干粮,安排骡马和车辆。

    王林走在营房间,看着战士们默默地打点行装,擦拭武器,有的还在给家人写着可能是最后一封的家书。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感,有悲壮,有自豪,更有无尽的责任。

    三日后,靖远东门外。独立旅万余将士列队完毕,军容严整,鸦雀无声。红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王林站在队伍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他没有做长篇大论的动员,只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简短而有力的命令:

    “同志们!兄弟们!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需要我们去流血牺牲!我,王林,将走在你们的最前面!此去淞沪,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独立旅——”

    “杀!杀!杀!”震天的怒吼声直冲云霄,撕裂了西北的长空。

    “出发!”

    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条灰色的铁流,带着决死的信念,向着东方,向着那片血肉横飞的国土,开拔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