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春天,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气氛中降临了陇北高原。靖远城头,独立旅的红旗猎猎作响,城墙内外,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但一种新的、更为炽热的情绪正在部队中蔓延——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和备战迎敌的迫切感。
西宁冒险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西路军的士气,也暂时解除了河西走廊的致命威胁。独立旅回防靖远桥头堡,承担起连接陕甘与河西的战略枢纽重任。然而,旅长王林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相对缓和的国内战局,投向了东北方那片正被日寇铁蹄蹂躏的国土。
旅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王林、政委王光道、参谋长钟光邦,以及一团团长陈阿海、二团团长李云龙、炮兵营营长刘根胜、骑兵营长沙马尔格、特战营长张红土、后勤保障团长林火旺、一团副团长周志明、丁伟、二团副团长黄木生、孔杰等核心骨干齐聚一堂。墙上悬挂的,除了西北军事地图,新添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全图,东北、华北区域被醒目的红色箭头标注,那是日军侵略的态势。
王林手中拿着一份由中央转发、内容相对简略的通讯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神情肃穆的部下。
“同志们,”王林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蒋介石虽然被放回了南京,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已经响彻全国,迫使他不得不坐下来,与我们进行谈判。”
他扬了扬手中的纸张:“这是中央传来的零星消息。谈判桌上,斗争异常激烈。老蒋还在耍花样,企图限制、削弱我们红军,甚至想借整编之名吞并我们。但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很明确:必须保持我党我军的独立自主,必须争取到合理的编制和防区,以便开赴抗日前线,真正对日作战!”
“也就是说,打鬼子,是迟早的事,而且很可能很快!”李云龙按捺不住,嗓门洪亮,“旅长,咱们什么时候开拔?老子早就想用这手中的家伙,去会会那些东洋鬼子了!”
王林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具体时间,要等中央的谈判结果和统一部署。但是,我们不能等!日寇不会等我们谈好了再动手。华北局势日益危急,平津一带已是风声鹤唳。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立刻着手,进行全面的对日作战准备!”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中国全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山西的位置。
“根据我的判断,以及……一些内部情报分析,”王林巧妙地掩饰了【活点地图PrO MaX】系统对未来历史走向的推演功能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记忆,“一旦国共达成协议,我军整编开赴前线,很大可能会被部署在山西方向。山西表里山河,是华北屋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日军欲图华北,必攻山西。那里,将是我们独立旅未来的主要战场!”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山西,对于这些大多出身南方、长期在西南西北转战的红军将领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域。
“山西怎么了?咱们旅在哪里照样打得开!”李云龙嘟囔道。
王光道政委接口道:“老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山西的地形、气候、民情,乃至日军的作战特点,都和我们过去打的国民党军、地方军阀完全不同。我们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
“政委说得对!”王林肯定道,“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半年的核心任务:全力备战抗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他转向钟光邦:“参谋长,你立刻组织参谋处,成立一个‘敌情研究小组’和‘战术研究小组’。首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关于日军的一切情报!从单兵装备、编制火力、战术特点,到他们的作战思想、后勤保障、甚至士兵的心理习性,越多越详细越好!可以通过地下渠道、公开出版物、以及向总部申请资料,甚至研究被国民党军俘获的零星日械装备。我们要把日军这只‘纸老虎’(战略上)和‘真老虎’(战术上)都研究透!”
“是!旅长!”钟光邦立刻记录,“我马上抽调精干人员,优先办理此事。”
王林又看向林火旺:“林部长,你的任务最重!后勤保障,是未来持久抗战的生命线。我要求你:第一,立刻清点我们所有库存的武器弹药,特别是炮弹和机枪子弹。要建立严格的消耗登记和补充制度。第二,想方设法,扩大弹药来源。除了向上级申请,要利用我们控制的地盘和渠道,秘密建立小型兵工作坊,至少能复装子弹、维修枪械、制造手榴弹和地雷。最主要是日军的弹药规格要考虑到,那将会是我们未来的主要武器装备应该,咱们红军缺乏制造能力大部分装备全靠缴获。第三,储备粮食、药品、被服、油料等所有军需物资。山西不比西北,我们要做好在更艰苦环境下作战的准备。半年内,我要看到至少能支撑旅一级单位进行三次大规模战役作战的物资储备!”
林火旺面色凝重,深知责任重大:“旅长放心!我就算是砸锅卖铁,跑断腿,也保证完成任务!就是……就是技术和原料方面,还需要旅里和上级多支持。”
“需要什么,打报告上来,我想办法!”王林斩钉截铁。
接着,王林对几位军事主官下达命令:
“刘根胜!你的炮兵团是重中之重!日军火力强大,尤其炮兵运用娴熟。你的训练要转向:一、研究日军火炮性能、射程、惯用战术,找出对付办法。二、强化炮兵机动、隐蔽、快打快撤的能力,防备日军优势火力和空袭。三、开展步炮协同高级训练,特别是连排级单位呼叫和引导炮火支援的能力。四、研究如何用我们的炮打击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那些铁疙瘩,将是我们要面对的新玩意!”
“明白!旅长!我早就琢磨着怎么用咱们的炮敲掉鬼子的乌龟壳了!”刘根胜摩拳擦掌。
“沙马尔格!你的骑兵团要转型!未来在山西,大规模骑兵冲锋的机会可能减少。要重点训练:侦察、警戒、迂回、破袭、追击,以及步骑协同。还要学习反坦克知识,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打坦克!马匹也要适应北方的气候和地形。”
“是!旅长!我的小伙子们,马上就是又能骑马打枪,又能下马步战的多面手!”沙马尔格用带着口音的汉语保证。
“张红土!你的特战团要发挥尖刀作用。深入敌后侦察、破袭、斩首、引导炮火,甚至学习日语,进行化装侦察。要把你们打造成插向日军心脏的匕首!”
“保证完成任务!旅长!”张红土言简意赅,眼神锐利。
“陈阿海!李云龙!”王林看向两位步兵团主官,“你们是旅里的基石。新兵训练、战术演练,一切都要向对日作战看齐。特别是针对日军的拼刺技术、机枪火力配系、坚固阵地攻坚,要拿出有效的应对战术。‘三三制’要练得更精,更活!要开展大规模、高强度的实兵对抗演习,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想在前面!”
“旅长您就瞧好吧!保证把兵练得嗷嗷叫,到时候让鬼子尝尝咱们‘铁血后卫虎旅’的厉害!”李云龙把胸脯拍得山响。陈阿海也沉稳点头:“我们一定科学组训,从严施训,尽快形成战斗力。”
王林最后看向王光道:“政委,政治思想工作要立刻跟上。要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是我们当前最光荣、最紧迫的任务。要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义愤,同时也要教育大家克服轻敌思想,认清日军的强大和战争的残酷性。要开展形势教育,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有,群众工作也不能放松,要继续巩固根据地,为我们将来出兵山西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
王光道郑重应诺:“放心,老林。我立刻组织政工干部开会,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计划。保证让全旅上下,人人都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好!”王林满意地点头,最后抛出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另外,根据我们目前控制的区域、人口和物资储备情况,以及……我对未来战局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半年内,再扩充两个新兵步兵团!”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虽然独立旅现在兵强马壮,但一下子扩充两个团,谈何容易?
王林解释道:“兵员来源,一是继续在陇东根据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军,二是吸收流亡的东北军、西北军散兵游勇中愿意抗日者,三是……或许可以请求中央,将河西走廊转化过来的国军部队补充给我们。装备方面,我们上次缴获的汉阳造、中正式还有大量库存,加上即将建立的小型军工作坊,初步装备两个团应该问题不大。军官和骨干,可以从现有各团抽调优秀干部和老兵,作为新团的骨架。”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大家:“我知道这很难。但同志们,未来的抗日战争,将是空前惨烈和持久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承担起更重要的作战任务,才能在战场上站稳脚跟,更多地消灭敌人!这件事,由参谋长和政委牵头,制定详细方案,尽快落实!”
会议结束后,整个独立旅如同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按照王林的部署,高效地运转起来。
靖远城外,开辟了巨大的新训练场。喊杀声、枪炮声、马蹄声终日不绝。新兵营里,挤满了从陇东各地涌来的热血青年,他们在老兵带领下,进行着最基础的队列、射击、投弹训练。而老兵部队的训练则更加专业化、实战化:步兵们练习着如何利用地形接近日军火力点,如何用集束手榴弹对付坦克模型,如何与炮兵协同;炮手们演练着快速构筑阵地、急促射击、转移炮位;骑兵们练习下马作战、长途奔袭、侦察警戒;特战队员们则进行着攀登、渗透、爆破、狙击、甚至简单日语的训练。
旅部主办的“抗日战术研究班”和“日军装备识别课”定期开讲,教官由参谋处那些熬红了眼的参谋们担任,他们将搜集来的零星情报和自己研究的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各级指挥员。各种沙盘推演、战术研讨进行得热火朝天,大家围绕着如何对付日军的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豆战车等问题争论不休,又在争论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战术灵感。
林火旺的后勤部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仓库里的物资堆积如山,又不断被消耗于训练。小型的修械所、被服厂、炸药作坊在隐蔽的山沟里建立起来,虽然简陋,却代表着一种自力更生的决心。通往延安、通往河西的道路上,运输队络绎不绝。
王林本人更是忙碌。他不仅要统筹全局,检查各部队训练进度,还要不时通过电台与中央、与西路军总部保持沟通,了解谈判的最新进展,并提出独立旅对整编和未来作战的建议。夜深人静时,他则沉浸在【活点地图PrO MaX】系统中,利用其强大的模拟推演功能,结合已知的日军战史,一遍遍模拟着未来可能在山西发生的战斗,寻找着最优的战术方案,并思考着如何将系统的某些辅助功能(如更精确的战场感知、有限的物资补充点预知)更好地应用于对日作战。
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飞速流逝。陇东高原从春寒料峭进入到盛夏酷暑,又迎来了秋高气爽。半年时间里,独立旅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队的员额悄然增加,新组建的两个新兵团(暂编为第三团、第四团)已经完成了基础训练,两个新兵团的团长周志明、黄木生也正在逐步融入旅的作战体系。官兵们的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对日军的了解和应对之策也不再是纸上谈兵。弹药库更加充实,后勤保障体系也更加完善。
这期间,国共谈判的消息断断续续传来,时而乐观,时而紧张。但“红军即将改编开赴前线抗日”的大方向已然明确。独立旅上下都憋着一股劲,等待着那最终命令的到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